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1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3/528

  ……
  延康坊,魏王府。
  自从被李二陛下踢出朝堂以后,李泰彻彻底底的成了一个宅男,每天只是一门心思的编撰自己的《括地志》。
  在外人看来,魏王已经彻底对储君之位死心,可是只有李泰自己知道,他只是在等一个机会而已。
  当下人将太子被皇帝惩治的消息传到他耳中的时候,李泰觉得自己等待已久的机会终于来了。
  和几个心腹幕僚商议了一番之后,李泰笑容满面地带着新鲜出炉的《括地志》文稿朝太极宫赶去。
  ……
  有动作快的,自然也就有动作慢的。
  李恪和李泰赶去太极宫的同时,在东城宣平坊的齐王府,李佑等人算是知道什么叫人生大起大落了。
  他们刚从李承乾那里得到帮自己踅摸封地的承诺,准备开个宴会庆祝一番,没想到宴会还没结束,向他们做出承诺的太子自己先被皇帝老爹给惩治了。
  挥手把乐师舞姬全都赶出去,李佑满面愁容地看着几个兄弟问道:“如今太子被父皇抓进了太极宫,诸位兄弟以为我等该当如何处置?”
  按理说几人得了李承乾的承诺,现在也算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了,于情于理都该伸手拉一把才对,可是李佑却偏偏不这么认为。
  在李佑的逻辑里,享福我来,背锅你去才是人间正道。
  且先不说李承乾给他们的承诺还没有兑现,就算是兑现了,李佑也可以转眼就忘,该坑你还是要坑你。
  以他的性子,这个时候是绝对不会蹚这趟浑水的,但是当着众兄弟的面,他又不好意思直接表明自己的观点。
  思前想后了一番,李佑就决定把这个问题丢给其他人。
  ……
  蒋王李恽的节操和李佑比起来半斤八两,城府却比李佑要浅,听了他的问题,毫不犹豫地跳进坑里:“太子得罪了父皇,被父皇训诫,也是其中应有之义。我等身为人子,岂能与父皇作对,依我之见,不如静观其变为好。”
  李恽这句话简直说到李佑心坎里去了,当下就顺着他的话表示赞同。
  两兄弟你一言我一语,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这件事我们不管。”
  看着两位兄长一推六二五,把所有事推的一干二净,一旁的李贞皱眉不已。
  他和李佑等人不一样,身为「卧底」的他已经算是李承乾麾下的一员,如果他不站出来说话,等到李承乾度过这个关口,以前攒下的那些人情可就都不算数了,甚至还有可能被李承乾算计。
  但是要让他自己去给李承乾撑腰,李贞表示没那个胆子。
  在心里筹划了片刻之后,李贞趁着李佑二人说话的空档插了一句嘴:“二位兄长不要忘了,太子大兄答应我们的事可还没有做到。若是我等此番不出面,大兄无论是否能够度过危难,日后都必然不会再为我等谋划。”
  “若我等出面,保不下大兄也就罢了,若是侥幸能从父皇手中保下大兄,未来的前程还用担心吗?”
  “更何况以我等如今已经是这般处境,最坏也不过就是如此了,还用担心什么?”
  李贞一席话让李佑二人眼前一亮:“对呀,咱们这几个人现在都落到这副田地了,父皇还能怎么对付我们,总不能因为这种小事就圈禁或者赐死吧?”
  【与其在一边看着,倒不如做个顺水人情,只要能保着太子度过眼下的难关,将来自己等人未必不是下一个吴王。】
  想到这里,李佑二人对视一眼,立马将刚才的想法抛诸脑后,准备出手捞李承乾一把。
  看着李佑二人的表情,李贞知道自己的话起作用了,心下暗暗松了口气:“只要有这两个家伙在前面顶着,就算父皇真的生气,想必也不会怪罪到我的头上来吧。”
  ……
  亲仁坊,房府。
  尚书左仆射房玄龄,门下侍中杨师道,新任中书令马周三人在座。
  和李承乾的那几个兄弟一样,三人商量的同样也是太极宫正在发生的事情。
  马周刚刚从老上司温彦博手里接任中书令不久,城府最浅,坐下之后不久就忍不住开口问道:“二位明公,如今外面已经闹得沸沸扬扬了,我等该如何处置为好?”
  房玄龄放下手里的茶杯,神色淡然的扔出两个字:“不动!”
  “不动?”马周愣了一下,接着便说道,“房仆射的意思是我等不参与此事?可是储君之事事关国本,我等身为臣子,岂能无动于衷?”
  房玄龄微微颔首,眼中闪动着智慧的光芒:“储君之事固然事关重大,可是眼下之局却并不像中书令你想的那般简单……”
第270章
:诸王进宫
  初唐贞观年间的大唐朝廷可以说是群英荟萃,无论文臣武将皆是一时之选,房玄龄能够位列其中,并且成为佼佼者,靠得就是出众的眼光和谋略。
  对于他的判断,马周不敢轻视,拱手一礼道:“还请房公赐教。”
  房玄龄轻拈长髯,神色平静地问道:“宾王(马周表字)这中书令也做了一段日子了,在你看来太子的为人如何?”
  马周稍作沉吟,斟酌着说道:“太子虽然性情有些跳脱,不过本性却是不坏,加之能力不俗,只要有贤臣辅佐,日后必为一代明君。”
  房玄龄微微颔首,继续问道:“那依你之见,陛下诸子之中可有人能与太子一较长短?”
  马周露出一个苦笑:“以我之见,自然是无人能与太子比肩。只是圣心难测,若陛下真的有心……我等该如何是好?”
  碍于身份,马周并没有把心里想到的那三个字说出口。
  房玄龄胸有成竹地笑了笑:“宾王你想多了。若陛下真的有心那么做,我等听到的就不会是这种云里雾里的流言,而是明文下发的圣旨了。”
  “虽然不知陛下为何要如此对待太子,不过在我想来,太子此番虽然会受些苦头,储君之位却不会有什么变故。”
  “既然如此,我等何必操之过急。若我等出面支持太子,陛下嘴上虽然不说,心里怕是要不喜了,如此一来反而是害了殿下。”
  不管在什么朝代,朝廷重臣和东宫接触太多都是很犯忌讳的事,所以除非是到了万不得已的地步,否则房玄龄并不想搅和到和东宫有关的事情里去。
  听了房玄龄的解释,马周也回过味来,只是想到外面那些情绪激动的官员,不免皱眉道:“如今百官群情激奋,若我等不能给个说法,只怕是交代不过去。”
  一旁的杨师道一脸见怪不怪的表情说道:“中书令无需在意,底下的人想闹就让他们闹去吧,宫里发生这么大的事,总不能什么动静也没有。只要你我三人不出面,事情就还有转圜的余地。”
  见杨师道也这么说,马周终于完全放心,和两位前辈闲聊了起来。
  ……
  正所谓:“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一个好队友究竟有多重要,从眼前这件事上就能看得出来。
  如果真的按马周的想法,联合群臣一起上书天子,想要插手李承乾的事,以李二陛下要强的个性,或许真的会不管不顾,将李承乾的太子之位废黜。
  反倒是房玄龄的这种处置办法,把一件有可能引起朝局动荡、东宫易主的政治事件,变成了父亲教训儿子的家庭风波。
  老子打儿子,天经地义,谁也不能说闲话。
  至于你问房玄龄难道就不担心皇帝真的要废太子?
  呵呵,大唐可不是后世满清,废立储君这种大事根本就不是皇帝一个人能够决定的。
  当年汉景帝想要废黜刘荣,立刘彘为太子,几次三番都被当时的丞相周亚夫搅黄,最后还是先弄死了周亚夫,才完成了太子之位的交接。
  大唐的宰相权力虽然不如汉朝的丞相,可是皇帝要废太子,至少也要先得到房玄龄三人中两人的同意才行,否则这个太子他还真就废不掉。
  ……
  外人并不知道房玄龄三人的谋划,只是看到三个宰相同时缩卵,正在鼓噪的那些官员立马也跟着一起萎了。
  烈火烹油的喧嚣之后,留下的只有一地鸡毛。
  最终只有大理寺卿孙伏伽有些凄凉的独自一人走进太极宫,至于那些原本说要死谏天子,以正朝纲的「忠臣」,一个都没有出现。
  就连向来喜欢和天子对着干的魏征,这个时候也明智地选择了躲在家里喂鱼。
  ……
  太阳渐渐落山,甘露殿前的广场慢慢暗淡下来。
  李恪的身影第一个出现在甘露门外。
  快步走到御阶下,李恪看了李承乾和李治一眼,对御阶上方的黄易拱手一礼:“烦劳黄公通传一声,本王要求见天子。”
  黄易身子动也不动,一脸平静地说道:“陛下有旨,今日谁也不见,吴王请回。”
  李恪对这个结果早有预料,也没有再说什么,老老实实退了下去,和李治一左一右跪在了李承乾身边。
  看到李恪也跑来凑热闹,李承乾心里感动的同时也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味道,苦笑一声之后说道:“老三,你不该来的。”
  李恪现在身系着大唐的海洋大计,如果在这次的风波里出了什么意外,大唐想要再发展海洋事业,起码也要再等几年,等到李承乾登基为止,如果李承乾最后不能登基称帝,这个时间还要无限期延长。
  这对于华夏民族来说就是一个纯粹的悲剧了。
  李恪并没有李承乾那样的见识,面对李承乾的话,他只是无所谓的笑笑:“臣弟受了大兄那么多恩惠,如果这个时候不出面,岂不是要被人骂禽兽不如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3/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