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1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6/528

  在心里YY了一番之后,李承乾笑着对车玄英说道:“车道长,这丹液孤很满意,道长不如就沿着这条路子走下去,或许会有新的发现。”
  经过火药一事,车玄英对李承乾可以说是崇拜有加,听他这么说,顿时感觉前途一片光明,有些激动地拜道:“诺,老道谨遵殿下之命……”
  ……
  见识到了明矾炼酸,李承乾今天过来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询问了一番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助的事项后,李承乾便带着袁天罡告辞离开。
  马车中,李承乾笑吟吟地看着袁天罡问道:“袁公以为车道长现在做的这些事情如何?”
  袁天罡思索了片刻,神色郑重地答道:“车道友配置炸药,确实是于国于民都有益处的好事,至于那「化尸水」,殿下恕罪,老臣一时间难以看清其中利弊……”
  李承乾微微颔首:“孤想请袁公相助,与车道长一起为孤探寻阴阳化合之道,不知袁公可愿屈就?”
  这个想法李承乾也是刚刚临时起意的,因为他从袁天罡的言谈举止中发现,这个老道士在炼丹术上的造诣似乎比车玄英要牛逼很多。
  与其让他继续当神棍,给后世留下「神算」的传说,不如让他成为推动科技发展的一员,为社会进步做贡献。
  面对李承乾的拉拢,袁天罡并没有马上给出答复,沉吟了片刻之后说道:“殿下美意,老臣心领了,还请殿下容老臣回去好好想想再给殿下答复。”
  袁天罡并非对李承乾的邀请不动心,只是他和车玄英不一样。
  车玄英是主职装神弄鬼,副职炼丹的二把刀道士,他袁天罡却是正儿八经有着严格传承的道门正宗。
  从第一天接触炼丹开始,袁天罡就被师长定下的各种条条框框所束缚,要让他像车玄英那样,将前人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丹方进行魔改,他总觉得有些欺师灭祖。
  二者的区别大约就相当于江湖派和学院派。
  江湖派的人可以毫无顾忌的做各种想做的事,但是学院派的人就要先考虑要做的事合不合规矩,犯不犯忌讳,等到一切都没问题的才会动手。
  二者无所谓孰优孰劣,只是所处的立场不同而已。
  ……
  李承乾并不知道这里面的曲折,不过出于对袁天罡的尊重,他没有像对待车玄英那样威逼利诱,而是答应了给对方几天时间考虑。
  车队沿着官道继续行进,并没有直接回长安,而是绕着城墙走了半圈,来到了位于长安南郊的皇庄作坊。
  经过两年的发展,眼下的皇庄变得如火如荼,哪怕是在寒冷的冬季,皇庄里依旧人声鼎沸,各色人等往来不绝。
  李承乾的车驾刚刚驶进皇庄,提前收到消息的张季就已经带人等在了村口。
  看到李承乾,张季也不管脚下的积雪,带着一众属下就跪地叩首道:“草民等拜见殿下!”
  李承乾连忙上前扶起张季,同时对其他人说道:“诸位快快请起。”
  等到所有人起身,李承乾的目光重新看向张季,两年的操劳让这位老者更加老朽了几分,原来的张季还能称得上一句老当益壮,可是现如今却已经连站着都有些打晃了……
第259章
:摩尔斯
  看着张季那张沟壑纵横的老脸,李承乾有些于心不忍:“承乾无德,让张公受苦了。”
  张季露出一个慈祥的微笑,摇头道:“能为殿下效劳,是老朽的福分,不敢言辛苦。”
  这些话倒也不完全是在拍马屁,他以前在少府虽然过的很轻松,可是每天的工作只是给皇帝制作玩物,这让他有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
  哪像现在,虽然很累,不过想到自己制造的器械能让天下百姓过上好日子,这比得到皇帝的赏赐更令他开心。
  更何况太子还答应了他,会在合适的时机帮他振兴墨家学说,让那个和儒法并称显学的墨家重回人间。
  为了这个承诺,张季觉得自己就算是累死在铁匠炉前也值得了。
  看着张季眼中流露出的期盼之色,李承乾也明白对方的想法,他没有说话,只是重重捏了捏对方地臂膀,做出无言的承诺。
  ……
  张季平复了一下有些激动的心情,躬身拜道:“殿下今日前来,可是有什么事情需要老朽去做的?”
  自从皇庄的运作走上正轨,李承乾已经很少来这里了,一般都只是派一个内侍过来传达命令。
  今天李承乾的突然造访,让他一时有些摸不着头脑。
  李承乾摇了摇头:“没什么大事,孤只是过来看看琉璃的烧制进度,不知皇庄这边烧制出无色的琉璃没有?”
  这件事到不是李承乾自己着急,而是李二陛下那边在催。
  辽东一战,普通士卒只注意到了火药的神奇,李绩等领军大将则对望远镜更感兴趣。
  偏偏烧包的李二陛下又许下承诺,答应给卫将军以上的军官每人配一只望远镜。
  结果就导致这两个月来,每隔几天就有人跑进宫去询问望远镜造出来没有。
  李二陛下被这些家伙磨的没有办法,再一次把烂摊子仍给了李承乾……
  摊上这么个坑儿子的老爹,李承乾也很无奈。
  ……
  张季并不知道这背后的许多故事,听了李承乾的问题,有些羞愧的拜道:“老朽无能,至今未能将殿下需要的琉璃烧制出来,请殿下责罚。”
  李承乾微微皱眉:“怎么,连那个安息人也烧制不出来?”
  在眼下这个时代,真正在琉璃烧制技术上掌握话语权的并不是唐人,而是远在数千里外的安息和大食。
  这两国出产的琉璃晶莹剔透,在长安西市的胡人商铺里动辄以百金出售,还有价无市。
  半年多前,一个据说能够烧制琉璃,在安息国内技术也算顶尖的匠人随着商队来到大唐,引来诸多商号的哄抢。
  最终,天海商号靠着巨额的薪水和一个大唐户口的承诺,将那个匠人招揽到了麾下,并被第一时间送到了皇庄。
  李承乾原以为有了那安息人的帮助,透明玻璃应该很快能烧制出来才对,却没想到半年过去了,还是一无所获。
  ……
  听李承乾提起那个安息人,张季就不免有些皱眉:“殿下,那安息人确实有些本事,我等现在烧制的琉璃比起之前已经通透了许多,只是殿下所需的那种无色琉璃,我等还是没有烧制出来,而且……”
  张季的话说到一半就停住了,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犹豫了片刻之后才说道:“殿下还是请随老朽一起来看看吧。”
  说完转身带着李承一行往庄内走去。
  ……
  一座稍显低矮的作坊中,几个身穿短衣的工匠凑在火炉边,小心翼翼地查看火炉里煅烧着的琉璃。
  等到坩埚里的砂砾完全融化以后,一个工匠拿起炉边放着的长柄铁勺,在铁勺里倒了一点不知名的粉末,将铁勺伸进坩埚里搅拌起来。
  继续煅烧了片刻之后,几人小心翼翼地取出坩埚,将坩埚里融化的琉璃倒在炉边一块铁板上。
  稍稍冷却之后,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失望的神色,显然是又失败了。
  作坊门口,安息人摩尔斯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冷笑着说道:“怎么样,烧制出无色的琉璃了吗?”
  摩尔斯的官话发音很奇怪,不过仔细听还是能听清楚的。
  面对这位「国际友人」的嘲讽,几个工匠充耳不闻,凑到一起商量着再烧一炉。
  眼看自己的话被人无视,摩尔斯心头无名火起,冲上前揪住领头工匠的衣领怒吼道:“不要再试了!!我已经和你们说了很多遍,没有白色砂石,你们是绝对不可能烧制出无色琉璃的!!”
  那工匠将摩尔斯的手掰开,神色郑重地说道:“摩大匠,你说的那种白色砂石,我们找遍了关中大小河流也没找到……既然你们安息的方法不管用,那我们就只能用我们大唐自己办法去试验,我相信,总有办法能够烧制出无色琉璃的。”
  摩尔斯用安息土语骂了一句,继续爆发:“没找到就不要烧制无色琉璃!上帝啊,真不知道你们这些人怎么想的。紫色的琉璃难道不好看吗?
  绿色的琉璃难道不好看吗?蓝色的琉璃难道不好看吗?为什么一定要烧制没有颜色的琉璃?!”
  或许真的是心情愤怒到了极点,摩尔斯一边叫嚷,一边拿起身边桌子上那些烧制失败的残次品朝地上砸去。
  脆弱的琉璃和坚硬的夯土地面碰撞,下场显而易见,各种颜色的琉璃残渣四处飞溅。
  几个工匠眉头紧锁,正准备上前制服摩尔斯,却已经迟了……
  ……
  “大胆!”
  随着一声有些尖利的怒喝,整个作坊内外都安静下来。
  摩尔斯惊奇地发现刚准备上来抓自己的几个工匠「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上,满地尖利的琉璃碎片将几人的膝盖刺破,鲜血瞬间流了出来。
  即便如此,几人依旧老老实实的跪着,不敢有丝毫的动作。
  摩尔斯顺着几人跪拜的方向看去,就见作坊外的空地上跪了一片,只有三个人还站着,一个花白胡子的老头,一个看上去二十岁左右、衣着华贵的年轻人,还有一个半弯着腰、面白无须的家伙正用手指指着自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6/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