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1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8/528

  将其他人都赶出去之后,李承乾的脸色突然变得冰冷:“黄安!你打算做什么?!”
  虽然李承乾不知道长孙皇后的计划,可是却不妨碍他看出黄安的不对劲。
  身为贴身内侍,黄安居然在没有得到他吩咐的情况下擅自离开他的身边,这本来就不寻常。
  更不要说李承乾今天是第一次拜访应国公府,武家的人居然知道他喜欢喝铁观音,喜欢吃桂花糕。
  如果没有人在背后指点,李承乾是无论如何不会相信的。
  见李承乾真的生气了,黄安吓得立马跪在了地上:“太子殿下容禀,奴婢这么做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第247章
:李二陛下的意外
  被黄安伺候了这么多年,李承乾也知道他不是那种不知轻重的人。
  只是李承乾自己也不知道今天是怎么回事,当他察觉到黄安和武家之间有他所不知道的联系的时候,突然就变得怒不可遏。
  如果不是看在黄安这些年来尽心伺候,而且有外人在场的份上,他恐怕在那个时候就已经下令让人将他拉出去砍了。
  “说吧,孤倒是想看看,你那狗嘴里能吐出什么象牙。”李承乾一屁股坐回自己的位置,余怒未消道。
  黄安应了声诺,老老实实地跪在那里,将长孙皇后告诉他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和李承乾说了一遍。
  等到黄安说完,李承乾苦着一张脸道:“是孤错怪你了,你先起来吧。”
  “奴婢不敢起身,奴婢是殿下的奴婢,不该瞒着殿下……奴婢有罪,还请殿下责罚。”黄安重重的一个头磕在地上。
  李承乾揉了揉额角,不悦道:“孤让你起来你就起来,难道还要让孤亲自扶你,你才肯起来吗?”
  黄安听到李承乾这么说,心下顿时一惊,一边连道「不敢」,一边麻溜的从地上爬起来,恭敬地站到一边垂首而立。
  ……
  沉默片刻之后,李承乾有气无力地问道:“你刚才说母后接下来要在长安散布孤与那武家小娘的流言?”
  黄安小心翼翼地答道:“回殿下的话,皇后娘娘确实是这么安排的。”
  李承乾叹了口气,决定向「恶势力」低头:“准备车马,孤要去一趟太极宫,这门亲事孤同意了,就不要再节外生枝了。”
  黄安脚下不动,抬起头小心翼翼地看了李承乾一眼:“殿下,有些事奴婢不知该不该说。”
  李承乾心情实在有些糟糕,见他这么吞吞吐吐的,皱眉道:“有话快说,有屁就放。”
  黄安吓得一激灵,连忙说道:“殿下,按照皇后娘娘的意思,那武家的小娘心思太重、秉性太强,如果不走这么一遭,只怕日后太子妃压不住她,内坊会出乱子……”
  黄安没有把话说完,不过已经足够让李承乾明白他的意思了。
  ……
  李承乾再次陷入沉默。
  他之所以不肯同意让武处进宫,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担心武处会搞风搞雨,给他找麻烦。
  却没想到长孙皇后早已经想到了这一点,提前做出安排,用这种方式断了武处他日争夺皇后之位的机会。
  可是这样有用么?
  历史上的武则天成了李二陛下的才人,李二陛下驾崩之后,她都已经去庙里当尼姑了,却还能咸鱼翻身,最终成了李治的皇后,成了这个天下的主宰。
  将这么一颗定时炸弹放在后宫,李承乾真担心自己的后宫会变成大唐版的《甄嬛传》。
  李承乾将来要做的事情很多,他可不想每天为后宫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劳心费力。
  ……
  在心里盘算了许久之后,李承乾缓缓开口:“既然母后别有深意,那就按着母后的安排去做吧……孤累了,到太子妃那里去坐坐吧。”
  说着,便起身朝殿外走去。
  长孙皇后的安排虽然治标不治本,不过却也算是一个办法,大不了等将来武处真想搞事的时候,直接放逐到掖庭(冷宫)去就是了。
  黄安没有说话,恭恭敬敬地跟在李承乾身后。
  即将走出殿门的那一刻,李承乾脚步一顿,沉思了片刻之后幽然说道:“你找个时间亲自去一趟晋王府,和晋王说一声,就说孤这一次对不住他了。”
  皇室子嗣之间本来就没什么亲情可言,李承乾兄弟十一个,能够真心相待的却只有李治一个,不到万不得已,李承乾真的不想和李治翻脸。
  “殿下放心,奴婢稍后就去。”黄安神色恭敬地应道。
  ……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长安城街面上突然就开始流传起太子拜访应国公府求书,国公府的二小姐亲自为太子殿下红袖添香,二人独处小半天的事情。
  流言里将李承乾和武处待在一起的事情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艺术加工,还在某些关键点上用上了春秋笔法,说的有鼻子有眼,惹得听众们心痒难耐。
  百姓对于天家的事情向来都好奇不已,更何况是这种桃色新闻。
  一时间太子殿下和武家二小姐的风流韵事在长安几乎传得人尽皆知。
  没过几天,太子妃苏薇上书长孙皇后,要为太子迎娶应国公府二小姐。
  长孙皇后很快就同意了太子妃的请求,下旨为李承乾和武处赐婚。
  面对这种局面,李承乾只能一边感叹「姜还是老的辣」,一边半推半就的把武处接进了东宫。
  ……
  时光荏苒,武处入宫之后没几天,大军凯旋归来,李承乾带着宗亲勋贵和文武百官一路迎到潼关,将皇帝老爹御驾的迎回了京师。
  回到长安的李二陛下见李承乾将朝政打理的井井有条,加上自己御驾亲征,拓土千里的功勋,一高兴,直接宣布天下大酺三日。
  所谓大酺,是一种政治礼仪,最早应该发源于夏商时期,不过有明确记载的,还是要从西周开始。
  那时候的大酺被称为「乡饮酒礼」。
  《礼记?射义》说,“乡饮酒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是一种用来明确长幼尊卑社会地位的礼仪。
  可是随着朝代的更迭,这个礼仪中明辨尊卑的含义越来越少,成为了天子用来宣扬自己仁德的手段。
  ……
  天下大酺,皇宫自然也不能例外,禁苑中连续摆了三天宴席,李二陛下每天都要和百官一起喝得酩酊大醉。
  原本这也没什么,可是谁也没想到,就在大酺宴的最后一天,李二陛下在一次祝酒的时候突然昏厥,从御座上掉了下来!
  李二陛下的意外引发了巨大的震动,南北两军入城戒严,百官都被看管在了禁苑,在确定李二陛下安然无恙前,谁都不能离开。
第248章
:病重
  太极宫,甘露殿。
  李泰带着一众弟妹小心翼翼地安慰着长孙皇后,李承乾则在一边对几个李二陛下信重的大臣交代着什么。
  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焦虑之色,时不时地瞟一眼紧闭的殿门。
  月台的角落里,李建成和李元吉两兄弟孤零零地站着,没有人理会他们。
  对于皇帝突然昏迷这件事,他们两兄弟并不怎么在乎,甚至隐隐还有几分高兴。
  李二陛下掌权,无论是李建成还是李元吉,人身自由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李元吉还好一点,好歹先后两次领军出征。
  李建成就比较惨了。
  李二陛下就像防贼一样防着自己这位大兄,李建成的活动范围仅限于长安城内。
  想要出长安,必须要向李二陛下申请,得到许可,才能由禁军「陪同」着一起出城。
  如果李二陛下万一不幸,李承乾继承了皇位,其他的暂且不说,起码两人的行动能够自由一点倒是真的。
  ……
  李元吉的目光在众人身上扫了扫,凑到李建成耳边小声问道:“大兄,你说皇帝这次会不会……”
  李元吉的话还没有说完,李建成就猛地转头盯向他,神色前所未有的严肃。
  看到李建成的表情,李元吉吓了一跳,急忙住嘴,把没说完的下半句话咽了回去。
  李建成盯着李元吉看了一会儿,神色稍缓,低声说道:“本王知道你是什么心思,不过你如今也已经过了而立之年,做事怎么还这么毛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8/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