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1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9/528

  这种举动不仅没有让他有丝毫的开心,反而吓得他夜不能寐。
  皇帝肯骂你,那就说明你还有救,皇帝如果连骂都不愿意骂你,那就说明你的死期将近了。
  孟温丝毫不怀疑,只要这次的事件结束,他的脑袋就要和身体分家,甚至有可能连个全尸都没办法留下,要被丢到城外乱葬岗去喂狼。
  他想要保住性命,就要在这次行动里立下大功,而有什么是比抓住刺客更大的功劳呢?
  只要有了这份功劳,他的这条小命就算是保住了,哪怕日后要被发配到岭南去数星星,也总比丢命强。
  更何况,他还有别的打算。
  ……
  为了自己的老命,孟温行事前所未有的高效起来。
  一边吩咐手下去宫中报信,一边对身边的记事(秘书)吩咐道:“去将王岩给本官叫来。”
  记事领命而退,很快就将一个身材瘦削,表情阴冷的中年男子带了上来。
  “下官刑曹参事王岩,拜见长史大人。”男子在孟温面前躬身下拜,语气没有丝毫的波动,冷冰冰的就好像一台没有感情的机器一样。
  所谓刑曹参事,是雍州牧衙门下的一个属官,雍州牧辖下共有六曹参事,对应中央六部,这刑曹参事对应的当然就是刑部。
  作为专门负责审讯问案的部门,刑曹参事日常难免要和各种刑罚手段打交道。
  一般的官员问案,能不动刑就不动刑,就算迫不得已要用刑,也是尽量挑那些比较温和的种类,可是这王岩偏偏是个另类,他不仅对于刑罚痴迷不已,而且以使用酷刑为乐。
  但凡落到他手里的犯人,就算愿意招供,也一定会被惩治一番,打的皮开肉绽。
  至于那些不愿意配合官府、负隅顽抗的人,缺胳膊短腿是家常便饭,光是丢掉性命的,这些年来都已经不计其数,王岩的名声在雍州境内几乎可以止小儿夜啼。
  许多人犯了法的人宁可去大理寺和刑部,也不愿意落在雍州牧的手里,就是因为雍州牧有着这么一尊杀神坐镇。
  放在平常,孟温对于王岩的做法也颇有微词,曾经不止一次想将他调走,可是眼下这件事,非得由他来做不可。
  ……
  在心里考虑了一番措辞之后,孟温对王岩说道:“王参事,前几日太子遇袭,陛下震怒,限令我等尽速破案,捉拿凶犯。如今凶犯已经被我雍州牧捉拿,本官想让王参事出手,尽快见这些人的来历审问清楚,不知王参事可有信心。”
  李二陛下的圣旨王岩也知道,听孟温这么问,这位酷吏想都不想就说道:“长史大人尽管放心,下官必然让这些人将肚子里所有东西都吐出来,只是不知长史大人什么时候需要结果。”
  孟温直接说道:“自然是越快越好。”
  王岩眼前一亮,继续问道:“可是如此一来,恐怕难免有所伤亡……”
  王岩的话虽然没有说完,不过孟温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想到自己的身家性命就压在这件事上,孟温也只能孤注一掷,咬牙道:“只要能问出内情,就算死几个人也无妨,别死光了就成。”
  王岩眼中露出嗜血的光芒,就好像荒原里饥饿的野狼一般:“大人尽管放心,下官保证到不了明天早上,就能将大人想知道的一切都审问出来!”
第208章
:蠢蠢欲动的西突厥
  李二陛下接到孟温的奏报,原本打算让大理寺和刑部的人过去接管这些刺客,可是当他听说孟温将这些人交给王岩处置之后,只是派人不咸不淡地传了一句「朕知道了」,就没有了下文。
  是夜,雍州牧大牢久违地传出阵阵哀嚎,这一次的哀嚎声前所未有的凄厉,住在大牢附近的百姓很多都吓的整夜睡不着觉。
  ……
  第二天一早,长安城各个里坊的大门刚刚开启,一夜没睡的孟温早早就来到了雍州牧府衙,刚一走进大堂,就看见同样红着眼睛的王岩等在了这里。
  看到孟温,王岩快步上前拜道:“长史大人,下官幸不辱命,已经将这些贼子的来龙去脉都审问清楚了。”
  说着就将一份厚厚的报告递到孟温面前。
  孟温心脏猛地一跳,喉咙里咕噜了几声。
  在他面前的王岩看不出丝毫萎靡之色,整个人陷入一种诡异的亢奋之中,嘴角挂着的那抹微笑让孟温这个久经官场的老人也觉得脊背一凉,鸡皮疙瘩一直从脚底延伸到了天灵盖。
  这一刻,孟温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只要这一次能留下一条命,以后不管是自己调走,还是想办法将王岩调走,总之一定要离他远远的,省得将来连累自己。
  ……
  颤抖着接过王岩递过来的报告,只是稍稍看了几眼,孟温的心脏就不争气的越跳越快。
  这王岩不愧是让整个雍州都为之颤抖的酷吏,仅仅只用了一晚上的工夫,就将这些人的身份来历和他们的计划摸的一清二楚。
  只是付出的代价太大,总共三十七个刺客,审问完后活下来的不到双手之数。
  想到昨天夜里雍州牧大牢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惨剧,孟温心里那因为查知真相而产生的欣喜瞬间荡然无存。
  稍作平复之后,孟温语气有些颤抖地对王岩说道:“王参事暂且稍待,本官这就进宫奏明天子。王参事立下如此功勋,本官一定会在天子驾前替你请功,王参事就等着升官吧。”
  “多谢大人栽培。”王岩躬身拜道。
  话虽然这么说,可是脸上却并没有多少喜色,对于王岩这种特立独行的酷吏来说,升官发财什么的他并不怎么在乎,只要能有机会施展手段,用各种酷刑折磨犯人,在哪里当官他并不在乎。
  孟温没有理会王岩的想法,逃也似地带着奏疏前往太极宫求见天子。
  ……
  两仪殿……
  李二陛下神色阴冷地看着手里的奏报,自始至终不发一言。
  直到将所有内容看完,李二陛下才将奏报狠狠摔在御案上:“可恶,突厥贼子欺人太甚!”
  在王岩的报告里,对这些人的来历做了一番详细的说明。
  这些人都是前隋骁果军的军卒,隋朝灭亡,这些人先后流落到了草原上,被东突厥各部收留,组成了一只全部由中原人组成的部队,作为对付大唐的秘密武器。
  上次大唐和东突厥大战,这些人被提前派入长城,想要在大唐后方挑起事端,给突厥大军提供帮助。
  可惜突厥在李靖的谋划下迅速落败,连王城都被唐军攻破,这些人自然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
  战后,这些人回到草原,一番颠沛流离之后,投入了西突厥麾下。
  ……
  西突厥和东突厥的关系十分复杂,可以说是一个国家,也可以说是两个国家。
  就在突厥汗国建立不久的时候,为了管理庞大的疆域,突厥的建立者土门可汗将自己的弟弟点密封为了西面可汗,让他统领突厥西部的一半土地,其地位仅次于大可汗,还在特勤(太子)之上。
  想当初高祖李渊弄出一个位在诸王之上的天策上将,都险些将大唐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突厥居然设立了一个比太子还要高的职位,想要不出问题,简直是痴人说梦。
  就在土门可汗去世之后不久,西突厥实际上就已经从突厥汗国独立了出去,只是碍于东突厥的实力更强,所以才没有彻底撕破脸。
  等到后来隋朝建立,和突厥几番大战,将东突厥的实力耗损了不少,见到机会的西突厥悍然反叛,想要抢夺大可汗之位。
  可惜当时在位的沙钵略可汗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在他的带领下,东突厥一次又一次抵挡住了西突厥的进攻。
  双方争斗了十数年,西突厥没办法打败东突厥,东突厥有隋朝在后面拖后腿,也拿西突厥没辙,
  无奈的双方最后只好罢兵言和,决定以阿尔泰山和天山为界,以东为沙钵略可汗的势力,属东突厥汗国;
  以西为达头可汗势力,属西突厥汗国。
  算是彻底敲定了两国共存的局面。
  ……
  几年前,东突厥在大唐的兵锋下灭亡,自认为时机已到的西突厥这几年一直蠢蠢欲动,想要趁着大唐在长城外立足不稳的机会,吞并东突厥留下的土地,从而恢复突厥汗国的荣光,和大唐分庭抗礼,甚至与打进长城,再来一次南北朝划江而治。
  经过了数年的谋划,西突厥可汗屈利俟毗自认为已经做好了准备,大军正在朝着王廷集结。
  同时,为了让大唐没有工夫理会自己,屈利俟毗决定派遣这些投诚过来的隋朝士卒前来大唐刺杀大唐高官,让大唐将注意力放在国内,给他们进军铺平道路。
  这些人最开始的目标并不是李承乾,之所以最后会来刺杀他,纯粹是个意外。
  要怪就只能怪那些吐蕃蛮子太过烧包,一听说大唐太子要出席自家相爷举办的宴会,一个个尾巴都要翘到天上去了,逢人就把这件事拿来吹嘘。
  宴会还没开始,太子殿下将要出席的消息就已经传的人尽皆知,这些躲在暗处的刺客又怎么会错过这么好的机会,一番计议之后就定下了那个暗夜刺杀的计划。
  好在长安城最近加强了巡逻,救援赶到的及时,否则李承乾这一次就真的凶多吉少了。
第209章
:天子的怒火
  当看到自己儿子居然是因为吐蕃人到处装逼而差点丢了性命,李二陛下恨不得马上就派兵去把鸿胪寺客馆里住着的那些吐蕃人全都拉到东市砍了。
  好在他还有一点理智,知道现在不是和吐蕃人计较这些的时候。
  平复了一番心情之后,李二陛下对着文武百官问道:“西突厥屈利俟毗意欲和我大唐抢夺东突厥之地,诸卿以为该当如何处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9/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