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1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4/528

  来时的路上李承乾也想了一些办法,听李二陛下问起,恭敬说道:“启奏父皇,此事尚且没有太多人知晓,儿臣以为不如就当他没有发生过……”
  李二陛下手一松,直接将奏疏扔在地上:“靖王肆意妄为,挟军自重,目无君上,太子竟然以为可以当此事没有发生过?”
  李承乾似乎被吓到了,身子微微一颤,不过还是出声解释道:“父皇,四叔的性子您也知道,就是个不晓事的浑人。若说他有意挑事,陷害侯君集,这儿臣完全相信。可是要说他挟军自重,逼迫君父,儿臣以为就凭他那脑子还想不到这些……”
  【我已经问过编辑,197章彻底崩了,连编辑那边的后台都没办法修改,只能等系统自己反应过来,我有罪,我对不起各位读者大大o(╥﹏╥)o】
第200章
:保护费
  李承乾自以为是的笑话并没能让李二陛下展颜,这位大唐至尊十分郑重地看着李承乾:“承乾,朕这些年一直很好奇,你究竟为什么一定要保下你大伯和四叔?别和朕说什么家人情谊,朕知道,你不会是被这种东西束缚的人。”
  虽然太子在世人面前一贯表现的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可是李二陛下能够看出来,李承乾并不是那种会被亲情束缚的人,在他的心里自有一套衡量标准。
  在触犯到这个标准以前,他可以容纳身边人随意放肆,可若是有人触碰了禁忌,他也绝对不介意痛下杀手。
  ……
  听了李二陛下的问题,李承乾一时间有些沉默。
  如果不是皇帝老爹今天问起,恐怕连他自己也没想过为什么会几次三番的替李建成和李元吉说话。
  回首往事,最开始掺和进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李承乾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为了防止那几个不让人省心的弟弟有样学样,给自己找麻烦。
  可是随着在这个时代生活的时间越来越长,他是真的把李建成等人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但是仅仅如此的话,似乎并不足以让李承乾为二人做那么多。
  在心里思考良久之后,李承乾躬身一拜:“父皇,皇祖父临终前曾与儿臣说过一句话「天家治乱,便是天下治乱」,若想百姓安宁、八方宾服,皇族内部首先要同心同德,不可轻启争端。”
  “若伯父与四叔真是犯下了什么十恶不赦的大罪,自有国法惩处,可四叔眼下不过是行事放浪,不计后果而已,以儿臣之见,训斥一番,防微杜渐也就够了,实在没必要大功干戈。”
  “儿臣所言,句句发自肺腑,还望父皇三思。”
  ……
  【天家治乱,就是天下治乱。】
  李二陛下将这句话在心里转了几转,幽幽叹了口气,缓声说道:“你若真想保下元吉,也不是没有办法,不过作为交换,朕需要你替朕做一件事。”
  见皇帝老爹有松口的意思,李承乾连忙拜道:“父皇但请吩咐,儿臣无有不从。”
  李二陛下摆了摆手:“你先退下吧,朕稍后自会让人去找你。”
  虽然不知道皇帝老爹究竟需要自己做什么,不过皇帝老爹既然已经这么说了,李承乾也没有再继续留下去的道理,躬身一拜之后退下下去。
  李承乾离开之后不久,三省六部的主官都被召进了太极宫……
  ……
  次日一早,李二陛下明发上谕:出征的五万大军全都得到了赏赐,其中李元吉亲领的两万大军赏赐格外丰厚,作为他们和吐蕃正面交战的奖励。
  至于李元吉奏报里提到的惩处侯君集的事,圣旨里一个字也没提,就好像这件事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
  暗地里,李二陛下亲自给李元吉写了一封信,将他挟军自重、目无法度的行为严厉训斥了一顿,还削了他一千户食邑作为惩戒。
  李承乾大概能猜到李元吉接到圣旨之后的反应,不过此刻的他已经没工夫再为李元吉操心了,他自己也正面对着一个大问题。
  ……
  看着面前站着的中年男子,李承乾有些头疼,沉默良久之后才问道:“刘寺卿今日来孤这里不知所为何事?”
  太府卿刘端躬身一拜之后说道:“回禀殿下,臣是前来向殿下讨要营建大明宫的资金的……”
  大唐现如今的太极宫和大安宫都修建在长安北侧的洼地之中,地势偏低,潮气有些重,住久了对身体不好。
  几年前,为了表示对太上皇的孝顺,李二陛下准备在长安城东北方的龙首原上替太上皇修建一座大明宫,作为太上皇的修养之所。
  可惜大明宫还没有修成,太上皇就驾崩了,大明宫工程自然也就停了下来。
  今年这次发病,让李二陛下觉得继续住在太极宫有些不便,所以就将大明宫的修建再次提上了日程。
  ……
  “刘寺卿,这营建大明宫的花费不是该由太府寺负责么?怎么你却来找孤?盐铁官营的利润可都是交到了你们太府寺手里,你别跟孤说太府寺的库房里没钱了。”李承乾有些不悦地说道。
  太府寺作为皇室的大管家,后宫妃嫔,皇子公主,哪个不是隔三差五的就上门去打打秋风。
  李承乾作为太子,不去薅太府寺的羊毛就不错了,却没想到太府寺居然把主意打到了他的头上,这让他如何不怒。
  眼看太子有发飙的意思,刘端有些尴尬地说道:“殿下,太府寺账上的确还有一些余钱,只是陛下前些日子刚刚下旨要在骊山汤泉宫的基础上修建一座华清宫,又打算在东都修建一座飞山宫,这些都是吃钱的大户。”
  “如今又要修建大明宫,即便是太府,一时间也拿不出这么多的钱财。臣向陛下禀明此事,陛下便让臣来向殿下说明情况,言说殿下肯定会乐意慷慨解囊……”
  一听说是李二陛下的意思,李承乾也明白过来,这是皇帝老爹来找他要李元吉的保护费了。
  皇帝耍流氓,李承乾这个做儿子的能有什么办法,只得将心理的不满压了下去,暗叹一声之后问道:“修建大明宫大概需要多少钱?”
  刘端连忙躬身答道:“回殿下的话,据臣与属官统计,大明宫剩下的工程耗费应该在三十万贯左右。”
  三十万贯,也就是三万万钱,兑换成金子的话足足两万多金。
  李承乾有些牙疼地看向刘端:“刘卿,你觉得孤能拿的出这么多钱吗?”
  “殿下,大明宫的工程还要四五年才能完工,平摊下来每年只要六千万钱左右就可以了……”
  虽然这么说,可是刘端自己也知道这些话没什么卵用,就算是六千万钱,那也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巨额款项,因此说着说着就没了底气,声音越来越小……
第201章
:教导靖王
  在现如今的大唐,类似于秦琼他们这些食邑数千户的国公,每年封地产出只有数百万钱,就是李恪这样的一等亲王,食邑万户的存在,每年封地收入也就堪堪达到千万级别。
  刘端这么随口一说,每年就至少要投进去五六个亲王的全部身家,他能有底气才怪。
  听着刘端的话,李承乾表面上不为所动,心里却早已经把李元吉骂了个狗血淋头,恨不得马上赶去松州把他暴打一顿。
  要知道李承乾在皇庄里搞的那个科技园,每年耗费才不过四千万,眼下为了修建大明宫,每年就要投进去最少一点五个科技园,这让他有些肝疼。
  沉默许久之后,李承乾终于缓缓开口:“刘卿这些钱大约什么时候要?”
  刘端长长地松了口气,拜道:“回禀殿下,如今马上就要到冬天了,百姓农闲,正是征调徭役的好时机。若殿下不为难的话,最好在这几天就将钱送到太府……若一时间筹措不及的话,不妨先送一些过来,先让工程运转起来。”
  李承乾无奈答应下来:“孤知道了,过几天便让人将钱送去……卿若没有别的事就先退下吧。”
  “诺,小臣告退。”刘端如蒙大赦,连忙躬身退了下去。
  李承乾将黄安叫到身边,吩咐道:“你去将薛将军给孤找来,孤有事要交代他去做。”
  按着朝廷法度,太子不可无故私自调动兵马,不过只调动几个人的话却没什么问题。
  ……
  等到薛仁贵跟着黄安走进大殿,李承乾当着两人的面奋笔疾书,很快就写好一封书信。
  将装好的信封和一只藤条同时交给薛仁贵,李承乾对他吩咐道:“薛卿,劳烦你替孤跑一趟松州,将这封信交给靖王,顺便用这根藤条替孤好好教训教训他。”
  李元吉虽然是李承乾的长辈,不过君臣有别,李承乾真要对他动手也不是不可以。
  “殿下,这……”薛仁贵有些犹豫,不知道是不是该接受这个命令。
  刚才李承乾写信的时候他也看见了,措辞之严厉,让薛仁贵有些难以想象是出自向来温文尔雅的太子殿下之手。
  李元吉的性子是出了名的无法无天。
  他现在手里大权在握,如果让他看到信里的内容,一个念头想岔,闹出什么乱子,那可就麻烦了。
  李承乾也想到了这一点,稍作沉吟之后说道:“薛卿离京前先去一趟贤王府,将信拿给贤王看看,贤王知道该怎么做。”
  如果说这世上有谁能百分百压服李元吉,那就非李建成莫属,这一点连李二陛下都比不上。
  见李承乾心意已决,薛仁贵也就不再说什么,上前接过书信和藤条,躬身一拜之后退下去准备。
  ……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李承乾每天除了主持朝会,审理奏疏,剩下的就是到处筹钱,准备给李二陛下的大明宫计划买单。
  好在去年借着曲辕犁刚刚面世的机会狠宰了一把关中地主,攒下了一点家底,这才不至于抓瞎。
  半个月后,就在李承乾将先期筹措到的两千万钱送去太府寺的同时,得胜还朝的李元吉也回到了长安。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李二陛下的身体恢复了很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4/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