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528

  “那儿臣只能出宫乞讨去了。”李承乾装出一副沮丧的模样。
  “你这小子,在这里哭什么穷,别以为朕不知道你私下里那些事情,长乐买东西的钱你就自己掏了,这点小钱还难不倒你这个东宫太子。”李二陛下笑道。
  一旁不明就里的长孙皇后开口问道:“陛下,究竟是怎么回事啊?”
  李二陛下将自己忽悠长乐让李承乾带她出宫采买的事一说,连长孙皇后都忍不住笑了起来,一边笑一边安慰李承乾:“承乾,你的事母后多少也知道一点,这件事对你来说的确不是什么大事,这钱你就自己掏了吧。”
  “是,母后。”李承乾嘴上答应着,心里叹了口气:自己家都是些什么人啊……
  ……
  时光荏苒,转眼已是贞观三年;
  隐忍了这么长时间的李二陛下终于觉得时机到了,开始了对朝堂的清洗。
  和太上皇李渊一起长大,一起工作,一起把妹,最受太上皇信任的司空裴寂首当其冲,被李二陛下找了个理由罢了官,赶回了老家。
  裴寂的罢官让李渊心中最后一丝幻想也随之破灭,李渊把李二陛下召进宫,说自己作为太上皇,住在太极宫不合礼制,想搬到以前李二陛下住的弘义宫去。
  碍于面子,李二陛下假惺惺地挽留了几次,不过最终「拗不过」自己的父亲,还是同意了,将弘义宫改名为大安宫,专门让工部重新修葺了一番,这才安排李渊搬了过去。
  李渊前脚刚搬离太极宫,后脚李世民就迫不及待的移驾太极宫了。
  四月的最后一天,太极宫承天门举行了贞观朝第一次大朝会,李承乾站在李世民下首,看着广场上的满朝朱紫,各国使臣,承天门大街上围拢的泱泱百姓,心情无比的激动。
  “当……当……当……”九声钟响,皇帝升座,从这一刻开始,大唐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第016章
:争吵
  “好无聊啊……”李承乾放下手中的书卷,仰天长叹。
  自从李二陛下带着后宫众人搬去太极宫,长乐她们几个小家伙想来李承乾这里也不怎么方便了。
  李二陛下最近在忙着整顿朝堂,李承乾的那些太师太傅们整天忙的脚不沾地,都已经快半个月没给李承乾讲过课了。
  本来今天说好了颜师古大人要过来,可谁知半路上又被李二陛下抓了壮丁,只好派人向李承乾告了假。
  看了半天书,吃过了午饭,李承乾实在是坚持不下去了,东宫这些藏书他也不知道自己看了多少遍,凭着莫名其妙多出来的过目不忘的本事,书里的东西早就倒背如流了,再看下去实在没意思。
  “殿下,不如我们出宫玩玩去吧?”说话的是宰相杜如晦的次子杜荷。
  这些勋臣每一家都有一两个孩子送到东宫做李承乾的伴读,本来今天要上课,就让人把他们都叫了来,谁知道又不上了,这些人只好留在东宫和李承乾一起看书。
  一群半大小子待在一起,哪里能安静的下来,听到李承乾说无聊,就想撺掇着他出去玩玩。
  李承乾头枕在桌子上,斜着眼睛看了他一眼,有气无力的说道:“出了宫又能去哪?还不是很无聊。”
  “是啊……是啊……”众人都是深以为然的点头,唐朝的娱乐活动实在太少,玩着玩着就没什么意思了。
  房玄龄的大儿子房遗直突然说道:“不如我们去平康坊(青楼)吧?”
  谁也没想到堂堂相国大人的公子会说出这种话,「咚咚咚」一片脑袋砸在桌子上的声音,接着一个个装作老学究的模样,一脸正经,学着几位太师的模样,捋着颔下的「胡子」不断点头:“甚好,甚好。”
  李承乾看了房遗直一眼,说道:“房夫人会让你去那种地方?”
  房玄龄家教甚严,坊间有关房家父子被房夫人「调教」的事迹早已传的妇孺皆知了。
  “不是还有太子殿下在前面顶着吗?”
  房遗直一脸无所谓的说道,显然有这个想法不是一天两天的了。
  【我就知道是找我背黑锅的。】
  李承乾腹诽一句,说道:“孤也想去见识见识,可是那帮子御史言官不是闹着玩的。上回孤就看了一场舞,凑巧被孔大人撞见了,参了孤一本沉迷声色,不思进取,父皇罚孤抄了五十遍《论语》。
  这帮子御史成天到不干正事,跟狗似的到处踅摸,要是被他们看到孤去那种地方,那就有乐子瞧了。你们去吧,大不了孤给你们报销。”
  一听这话,房遗直就蔫了:“唉,殿下不去,我们自己去有什么意思?不去了。”
  说是这么说,其实他不过是怕自己单独去,回家房夫人饶不了他罢了。
  既然去不了青楼,众人只好继续待着大眼瞪小眼。
  就在众人看着门外的太阳看得眼睛都花了的时候,一个清越的声音传来:“哟,这是什么情况?都中了定身法了?”
  众人顺着声音看去,映入眼帘的是李恪玩世不恭的笑脸。
  李恪上前几步,正要行礼:“参见……”
  李承乾挥挥手:“行了,自家兄弟,不用行礼了。”
  听到这话,李恪还没弯下去的腰顺势就直了起来,弄得李承乾又好气又好笑:“不想行礼就别做样子,下次孤不打断你,就让你跪在那,看你如何。”
  李恪笑了笑:“大哥何必跟我一般见识,每天给太子殿下行礼的人多了去了,也不差我这一个。”
  “行了,别逗闷子了,这么多天没见你,今天怎么想起来东宫了?李师允许你出门了?”
  李师是谁?蜀王府长史李纲是也。
  听李承乾提起李纲,李恪顿时满脸悲愤:“你还有脸说?!我今天就是来找你算账的,要不是你和李纲那老头子吵架,气得他到父皇那儿告状,父皇怎么会把他派到我府上做长史?!”
  李恪这句话顿时把众人的兴趣吊起来,除了少数的几个人,后来进宫的房遗爱等人都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连忙追问到底是什么情况。
  长孙无忌的儿子长孙冲从秦王府时期就是李承乾的伴读,这件事他倒是知道,当下便解释起来。
  原来这李纲本来是李承乾的太子少师,这人学问不错,就是好钻牛角尖,死脑筋。
  有一天在和李承乾解说《论语?泰伯》的时候提到一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李纲坚持认为先贤教诲的是学问要传给可传之人,愚夫愚妇是没有资格学习先贤思想的,只有那些君子,才能体会到先贤思想的精妙,也只有君子,才能身体力行地践行先贤的理念。
  李承乾却认为这句话应该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主张所有人都有学习的资格,教育,就是为了提高百姓的素质,让所有人都能归于王化。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到底哪一种解释是对的直到后世T朝都没有定论,何况是唐朝的时候。
  于是,两个人就在东宫吵了起来,李纲连午饭没回去吃,在东宫蹭了一顿午饭,下午接着吵,连每天下午教授李承乾武艺的将军都被暴走的李大人轰了出去。
  就这样,两人一个是饱学之士,学贯古今,一个拥有现代的思想,过目不忘的本事。
  两人引经据典,吵了整整一天,不仅没解决问题,反而又多了许多其他的矛盾。
  最后,宫门都要落锁了,李大人才不情不愿的出宫回家。
  第二天一大早,李承乾备足了茶水,准备继续和这位李大人大战三百回合,谁知道李纲想了一晚上好像想通了,没有和李承乾继续吵,直接在朝会上把李承乾告到御前,说他「不尊师道,顽劣不堪」。
  这下把李二陛下气得不轻,皇太子是储君,代表的那是皇家的脸面,怎么能如此胡闹,当下差人传召李承乾,想要好好教训教训这个儿子。
第017章
:弘文馆
  等李承乾来到太极殿,把事情原委一交代,可有热闹瞧了。
  大殿上的文臣顿时分成了两派,吵得不可开交,有些性子急的大臣都已经撸起袖子准备直接动手,说不清楚那就打个明白,谁能站着谁的话就是真理。
  “够了!大殿之上,吵吵嚷嚷的,成何体统。”李二陛下一声大喝,制止了众人的吵闹,对一边默不作声的国子监祭酒孔颖达问道:“孔卿认为谁的话更有道理啊?”
  孔颖达是孔子的第三十一代孙,作为孔家嫡系,在这个问题上当然最有发言权,李二陛下便想着让他来评评理。
  孔颖达站起身来,怀抱芴板,眼睛不知道在看什么地方,说道:“臣以为太子殿下和李大人所说均有其道理,至于谁对谁错,委实难以决断,望陛下龙意天裁。”
  他这就是耍滑头了,知道不管怎么选都会得罪人,干脆把这个皮球踢回给了李二陛下。
  他这么做了,李二陛下可麻烦了。
  怎么回事呢?
  因为他不管怎么说都不好办。
  谁对谁错?
  说太子对,人家说他偏私,说李纲对,更不可以啊。重用寒门,举办科举,为的就是招揽更多的人才,削弱世家的权力,如果同意了李纲的话,以前做的那么多事不就都白费了吗?
  李二陛下还在那纠结,李承乾奏道:“父皇,既然孔大人都不知该如何决断,那想必天下士子对于先贤经典的理解也难免有所不同,相互之间甚至南辕北辙。
  为防有人曲解先贤的微言大义,儿臣请于国子监内设立一馆,延请天下名士,为经典断句,用一些符号予以区别。
  一来,可以帮助学子更快的理解先贤之言;二来,避免有人假借先贤之言迷惑百姓。”
  李二陛下一想这办法挺不错的,让你们这些家伙自己去吵,吵出来个结果朕再下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