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超级农场(校对)第3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4/464

  远方是哪里呢?
  “腾出你的胸怀,放一些快乐和鲜花不好吗?”
  程咬金有些难,苦涩的脸上皱纹越来越多了。
  李正看着远处的雾气,有些迷惑,李世民不是那种狡兔死走狗烹的人吧?
  当然,也可能是。
  李正总是觉得其中有一些不妥的地方。
  程咬金今晚上就在李正这里吃饭,吃的满头大汗,油泼面这种东西,辣椒油出现之后,夹杂着蒜汁的香味,程咬金必然忍不住。
  吃撑了之后,还不忘在一旁抱怨:“上仙,嗝儿……陛下要是对我动手,我嗝儿……一定不会反抗……”
  你说这话鬼才信呢。
  不过程咬金很快就恢复了状态,或许是油泼面实在是太好吃了。
  夜晚之下,一个身影缓缓出现在李正家门外。大黄狗猛地起身,东北虎也缓缓探出脑袋。
  孟河推门走了进来。
  “陛下在找五姓七望的事情,他们买通了很多人,这些人在朝中疯狂的弹劾官员,说他们为官不尊,早年间杀良冒功等等。”
  “这些都是死无对证的存在。”
  “卢国公虽然是国公,但也逃不过这个命运,他其实很多时候太过于粗枝大叶,那些人想要找到对付他的办法,太多了。”
  “如果他以前有那个心思,或许他现在也活了太久。”
  孟河的话很少,但他转述马周的话很多。
  此时的李正才明白,五姓七望似乎在酝酿一场大戏。
  这一场大戏里面,程咬金是假,牛进达是假,李世民的心腹也是假,只有一件事是真的。
  这一场针对于李世民的行动,或许要在蝗虫之中做个了结。
  想通了,李正就不再去想这件事了:“最近跟着马周怎么样?”
  孟河点点头,“多谢先生,孟河又活了。”
  “那意思是,以前你是个死人?”李正不由笑呵呵说道。
  孟河也没有否认,他过去的日子确实过得有些凄惨,过得有些阴暗,现在好不容易可以到阳光下活着,他很是开心。
  当然开心归开心,现在的事情变得多了,他还是比较担忧的。
  “先生,明日,清溪镇可能会爆发蝗虫。”
  清溪镇是关中平原上一处不起眼的小镇,在这里,百姓和大唐其他地方的百姓完全一样。
  可不一样的是,这里去年愣是没有下雪。
  蝗虫也最有可能先在这里出现。
第416章
无人机?
  “你觉得清溪镇的蝗虫会出现吗?”李正不由问道。
  这个问题是他知道结果的,清溪镇,或者任何一个地方,蝗虫都不会出现。
  昨夜放出去的鸟儿现在已经是胜利者的姿态了,它们在任何地方都充满了活力,百姓们在耕种的时候,以为鸟儿来祸害庄稼,毕竟他们也没有见过这样的鸟儿。
  可很快,他们就发现了,鸟儿似乎只是在土地里刨食,那些残渣显示,鸟儿吃的是蝗虫卵。
  这些蝗虫卵已经初步有了模型,似乎是一种青色的虫子,虫子上泛着一股子黄色和淡青色的皱纹,一旦这些皱纹完全舒展开,蝗虫就降临了。
  从幼虫到蝗虫,也只是一个月时间而已。
  清溪镇首当其中,温度较高,蝗虫自然先出现。
  可昨日,李正放出去的那么多的粉红椋鸟可是专门以蝗虫为食物的存在。
  “清溪镇基本上不会出现蝗虫了,孟河,你回去告诉马周,什么陛下会被弹劾,不可能的。”
  “如果被弹劾,那么一定是那些人脑子瞎了。”
  脑子瞎了?这是什么意思,明明是眼睛瞎了,
或者脑子坏了,怎么还有脑子瞎了这个说法呢?
  孟河有些不解。
  粉红椋鸟其实做的事情不光是吃蝗虫卵和蝗虫,它们吃不掉的那么多的蝗虫,面对天敌,自然就要四处逃窜,于是它们开始追赶。
  一路朝着东方赶去,越过大海是不可能的,但越过辽东平原倒是很现实。
  毕竟那么多蝗虫,到了辽东平原总是可以留下三分之一的。
  这也是李正之前的小心思。
  ……
  辽东平原上,人们面对黑土地上的土豆,一个个陷入了沉思。
  “不行啊大人,
听说蝗虫要来了,前面的一些村庄,已经被蚕食的一干二净。”
  “蒿草呢?烧起来啊!”
  那县令一看就是一个小官,八字胡须,脸上挂着一种说不出来的邪佞。
  “在幽州的时候,蝗虫还是数十股,可到了前面五十里的地方,已经变成了十股,那些蝗虫不知道怎么的,不吃不喝,就是在天上飞,到了前面的钱清镇,就像是吃错了药一样,落地之后就变得疯狂起来,直接继续飞走,地上的那些绿叶还有一大半活着。”
  县令有些不解,抬起头,他听到了一阵阵嗡嗡嗡的声音,这些声音不像是蝗虫的声音,也不像是那种让自己心力交瘁的夜晚做噩梦的声音,相反这种声音发出的嗤嗤嗤的声音,让他莫名感觉到心里面竟然有一丝丝的小兴奋。
  “那是什么声音,你知道吗?”
  一旁的人哪里听到过这种声音,他们一个个面面相觑,看着眼前的县令。
  县令也不做作,挽起裤腿,朝着远处就奔跑而去,他在这个声音里听到了希望。
  果然,不过多久,他看到了满天的黑雨。
  那些黑色的雨丝,就像是纯蓝的天幕上突然出现的墨汁,以一种极为诡异和狂暴的姿态朝着这一片黑土地汹涌而来,真正的踏风而来。
  “是蝗虫!”
  “快,点燃蒿草!”
  县令疯狂的大叫着,不远处的人们根本听不到他在说什么,但他嘴里蝗虫两个字却极为清晰无疑。
  “蝗虫,是蝗虫!快跑!”
  “蝗虫来了!”
  他们看到蝗虫,第一反应竟然不是驱赶,也不是去战胜,更不是去点燃密密麻麻铺设在地上已经干燥甚至带着卷曲的蒿草,而是逃跑。
  面对蝗虫,恐惧占据了他们内心的一切。
  或许,这就是普通人面对天灾的反应吧。
  可那县令却没有任何慌乱,很快他就解答了自己的疑惑,他发现了一个问题,那些蝗虫比起人更加惊慌。
  县令定睛一看,那可不是嘛!
  在蝗虫的后面,乌泱泱都是一大群奇奇怪怪的东西,蝗虫发出的嗡嗡嗡的声音就像是绝望的哀嚎,而那些浑身黝黑,带着一丝丝粉色的鸟儿成群结队,遮天蔽日,数目简直不少。
  它们的叫声之中带着强烈的欢快,似乎是胜利的号角。
  就在县令以为那些鸟儿会扑过去的时候,蝗虫已经飞远了,鸟儿似乎看到了蝗虫飞远了,一个个落在了那秘密的树林里,一瞬间,安静了下来。
  这里是边陲之地,过去就是高句丽,那边的人似乎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县令猛然间心里面叹息一声,“蝗虫难道和高句丽的人有仇?”
  不是蝗虫和他们有仇,而是李正授意的。
  李正此时坐在玉山之上,闭目养神,这个消息从无数的粉红椋鸟身上传来的时候,他露出了笑意。
  倭国怕是不好办,可高句丽呢?你们不过是一个弹丸大的国家,也敢对大唐不敬?
  蝗虫乌泱泱过去的时候,李正知道会发生什么。
  从今年开始,高句丽或许真的会一蹶不振,整个高句丽和新罗百济三足鼎立的局势将会被一下子打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4/4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