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超级农场(校对)第3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2/464

  孟河眼睛之中显得很是迷茫:“大人,我赚了不少钱。”
  “额,我知道你赚了不少钱,但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有一天你赚不动了呢?”
  “你得为以后考虑啊,朝廷现在需要你这样的人才,每个月给你发俸禄,你拿俸禄,做事情,你可愿意?”
  孟河犹豫了一下。
  马周一看到这货犹豫,立马就打蛇随棍上,“你想想,朝廷吃喝用度都有保证,你老了,还有善终,何乐不为?”
  “正好你也能找个妻子,生个孩子,留下你的子嗣。”
  孟河心动了。
  “别说钱的事情了,我这就跟上官请示,这件事做成了,你跟着我干,同样为朝廷做事,岂不是美哉?”
  马周很生气,这货怎么就分不清呢,你给朝廷做事,那可是旱涝保收饿不死的。
  孟河思索了一会儿,终于点点头,算是默认了。
  孟河清楚的记得李正先生离开的时候把自己交给了马周,同时还告诉他:“你若是想要活着,像个人一样活着,可以考虑跟着马周做事。”
  孟河不是非要讨价还价,他只是想要看看自己到底能得到什么。
  “大人,只杀崔牛,似乎并不合适吧?”
  “当然不光要杀他,他算什么东西,根本不配让你我动手,只是他背后那个人,需要敲打一下,我想了想,让他死,最合适。”
  朝堂之中所有人都没有看到过马周这一面,这一面,只有李世民看到过。
  马周从底层长大,见惯了人世间的善恶黑白,心里面泾渭分明,即便是有含糊不清的地方,也依旧可以找到其中的关键。
  五姓七望就是大唐的绊脚石,他
就是李世民手里的碎石机,要把这绊脚石粉碎到无法再出现为止。
  ……
  “小螺号呀嘀嘀地吹,我学海鸥展翅飞……”
  甲板上,李正幽幽哼着歌曲,在海上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了,很明显,
来自陆地上的士兵很多还是不能够很好的适应大海的节奏。
  晕船都是小事,关键问题是,海上没有那么多让人充满希望的东西,尽管大海的瑰丽神奇对于袁天罡和玄奘这两个修行之人是真正的心灵慰藉。
  三千个囚徒在这一刻虽然没有了希望,但他们化身为一种另外的希望,那就是脱离了陆地之后,那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似乎对他们瞬间失去了约束力。
  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张三和老陈两个厨子开始不停的摇晃,像是喝醉了酒一般。
  喝醉酒的感觉不好受,此时他们在船上的感觉也不好受。
  张三提着自己的木桶,看着船舷下的大海,不断的吧唧嘴。
  “啧啧啧,老陈啊,你说咱们要是有这么一片海,是不是天天都有鱼吃啊?”
  “你啊,也就这点出息,老子要是有这么一片大海,老子要天天去下面捞珍珠。”
  “珍珠?海里面有珍珠?”张三不解。
  老陈得意洋洋说道:“别看我进去之前见识少,可你不知道,我曾经做过两件事,一件就是杀了那个人,另一件,就是找到了一门发财的生意。”
  说到发财的时候,老陈更加得意了,仿佛这世界上从没有一件事能让他如此沉醉。
  “发财?你还有发财的道道?你不是说你杀人进来之后很穷么?”
  张三不解,一旁正在听的程处默也是充满了疑惑,“呵呵,老陈,你又在吹牛。”
  老陈看着远处的大海,得意说道:“你们这些没有见过世面的人啊,我早就知道了你们想的所有事情。”
  这句话杀伤力不大,侮辱性极强,尤其是在军营之中,你敢告诉别人:我预判了你的预判?
  程处默翻了个白眼,一旁的其他正在操控桅杆的士兵也撇过头,只有张三和老陈无奈的站在一起,贱兮兮说道:“呵呵,还在嘴硬。”
  “嘴硬?你们这些人啊,不懂得真正无欲无求的人到底是什么样的,当时我们跟岭南那些个下海的人坐在一起喝酒呢。”
  “这些人很是奇怪,他们一个个靠着大海,却衣食无忧。”
  老陈说到这里的时候还不忘卖个关子。
  一旁的李正刚刚从船舱里出来,听到这老陈的话之后,愣了一下,“那不就是采珠人吗?”
  “怎么,你遇到的是男的还是女的?不会是女的吧?她们的皮肤是不是特别光滑,身材极为修长。”
  老陈呆住了,他看着李正,久久说不出一句话。
  “先生,先生,您怎么知道的?”
  李正皱眉:“这种事情难道是个秘密吗?”
  这事情倒不是什么秘密,但这个时代信息太闭塞,闭塞到十里之外的人想要知道十里外的信息,都得打听。
  所以,其他人听得津津有味,而李正却觉得没有任何一丝。
  “采珠女是一个很凄惨的职业,她们这些女人,都是穷苦人家出身,但凡有一丝丝的失误,就会成为大海里的尸体,喂鱼了。”
第402章
南天竺
  “先生,您真的知道啊。”
  李正翻了个白眼:“老陈,你的嘴是真的硬,这世界若是毁灭了,或许天外的仙人落地之后只能看到一张嘴,这张嘴在地上不断的重复,你真的知道啊。”
  老陈脸一红,胖乎乎的脸上露出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得意。
  他说的消息被人认可了,自然就是一种成就。
  在军中,你得有自己的特色才能被人认可。
  要么是兄弟情,要么就是你会讲故事。
  老陈绝对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李正感觉他跟村口的老太太一样,每一次讲故事,不管是什么故事,都极为吓人。
  不管他们在说什么了,李正看着远处的海平面,欣喜不已。
  大海是沉默的,尤其是这些日子,算起来,这个季节算是印度洋的洋流平缓的季节,如果过几个月,怕是要面对滔天的风浪。
  现在李正的三艘大船就像是银河战舰一般,在大海上闪耀着光辉,距离天竺不知道还有多久,但李正知道一件事,那就是登陆的地方,定然现在还不是天竺的主要区域。
  在唐朝,天竺之中,戎日王朝占据了绝对的地位,但在天竺南方,这一片地方还没有后世那般和谐。
  现在的天竺还不叫印度,也不叫身毒,而是叫天竺。
  当然,这个时候的天竺也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度,在天竺之中,有三个大国,他们三位一体,同时掌控整个天竺的命运。
  情况也极为类似,都是佛教国家,可他们的政治见地却完全不同。
  靠近南面印度洋的柏拉瓦就是一个标准的南天竺国家,他们领土相对来说比较小,野心也比较小。
  中间是遮娄其王国,一个真正的算是有了规模的天竺国度,被称为中天竺。
  而在北方,戎日王朝才是真正的霸主,至于周围那些国家,不足为虑,都是一些依附在波斯和阿拉伯国家的小喽啰。
  李正看着大海上的风浪,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玄奘这个家伙本来想要去天竺,可后面不想去了。
  但阴差阳错到了最后,他竟然到了天竺。
  而另外一个让李正想到的就是李君羡带出来的王玄策,那个真正的儒将。
  这个在历史上最后用武力带着一万人让整个天竺陷入混乱的恐怖存在,现在竟然在吐谷浑当使者。
  时也命也。
  “玄奘,前方就是天竺,只不过不是你想去的那个天竺。”
  玄奘站在李正的跟前,心里毫无波动,“仙师,这天竺已经不是玄奘要去的地方了。”
  “玄奘的真经也不在天竺,而在您这里。”
  李正笑了笑,“呵呵,玄奘,真正的道理在任何地方都是道理。”
  “天竺有天竺的道理,但很可惜,那些道理可能你早就在大唐见过了。”
  “明日我们就到达所谓的天竺了,只不过天竺现在分为东西南北,南面这个叫柏拉瓦,你可以叫他南天竺。”
  “这个地方的佛教徒跟你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
  玄奘陷入了沉思。
  李正继续说道:“如果大唐需要佛经来拯救,那么这个南天竺,或许更需要拯救他们自己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2/4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