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超级农场(校对)第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464

  超级农场系统之中的农田几乎是整个时代之中最顶级的农田了,即便如此,上限也是有的,不能说一亩地无限生长,白菜也就一亩一万斤顶天了,即便是水稻和小麦,也就是一千斤的亩产。
  萝卜这种东西,本来就重,吸水,一万斤自然不在话下。
  可在唐朝,一亩地小麦能有个几百斤,已经算是老天爷开恩了。
第26章
打人不能打脸啊
  今天的午饭里面就有萝卜丝和大馒头,上次买的面还没有吃完,王氏就蒸了馒头。
  当然说是馒头,其实就是唐朝的馍,和后世的馒头相比,有点硬,也有点酸。
  这都不是问题,王前和王动吃着萝卜丝,就着馒头,喝了整整三碗米粥,吃了十个馒头。
  李正倒没有觉得什么,毕竟庄稼汉吃饭确实如此,平日里饭菜没有油水,就得靠走量。
  李蛋和李清两个小家伙张大嘴巴,目瞪口呆看着自己两个舅舅干饭的样子,脸上的表情极为精彩。
  或许,唐朝每一个庄稼汉都是干饭人吧。
  干饭人,干饭魂,干饭人吃饭只用盆。
  此言不虚!
  两个舅舅吃饱喝足,李正就给了他们一人十五颗白菜,继续去城里售卖。
  没办法,李正现在很想要扩大超级农场之中的土地规模,这需要大量的铜币,一亩地就是一万铜币,自己身上现在也只有3400多铜币,怕是不够。
  两个舅舅志得意满,背着大白菜就出门了,有了这几天卖白菜的经验打底,李正觉得今天多卖出去一点问题应该不大。
  吃完饭,王氏带着两个小家伙午睡,李正自己呢则是在小屋子里,一头沉进了系统之中。
  现在自己家里粮食是完全不缺的,蔬菜看似很多,但其实并不一定够用。
  这一次,李正打算继续种白菜。
  “系统,种植一亩白菜。”
  话音刚落,农田黑漆漆冒着亮光的土地上就出现了一颗颗嫩芽,嫩芽上方,水滴滴溜溜转着。
  “距离白菜成熟还有14小时。”
  系统里面,李正看了一眼自己的仓库里面堆积如山的蔬菜和粮食,很满意的拍拍手。
  午后的太阳似乎变得更加毒辣了。
  三伏天似乎就在这几日。
  只是往年哪怕是三伏天也会下点雨降降暑气,可今年的情况就不太一样,燥热的太阳就是不愿意离去,仿佛和大地之间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一般。
  王氏找了两个工匠,打算把老宅里面的堂屋修缮一下。
  两个工匠也是老实人,闷头干活,进门的时候连工钱都没有提。
  “小正啊,你记着,这两间屋子是当初你爹娶我的时候就有的,以后你要是出息了,扩大老宅的时候,一定要把这堂屋当成祠堂。”
  李正点点头,“这祠堂是阿娘和爹爹的见证,自然会留下。”
  泥瓦匠现在要做的就是把正堂屋顶的瓦片什么的先翻修一下,李正和两个工匠也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着。
  这两个工匠一个叫牛三,一个叫曾阿四,都是清河县的苦命人。
  这个牛三家里的老母亲身体不好,大灾之年,没有收成,为了让老母亲活命,他卖了田产,换成了粮食,哪怕自己饿着,也要把老母亲救活。
  你说这是愚蠢的孝道?
  或许后世人会如此评价吧。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有时候也是需要勇气的。
  最起码在李正看来,这个牛三是个不错的人,手艺似乎也不错。
  曾阿四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多的坎坷,只是家里面还有两个孩子,要吃要喝,粮食现在很缺,他没日没夜在县城里找工去做,就是为了养家糊口。
  可拿了工钱不假,粮食却买不到。
  “小哥,这房屋整个修一遍,可是要费不少功夫的。”牛三低垂着头,小声说道。
  李正家里母子几人虽然现在落魄,但曾经也是辉煌过的,前些年家里有钱的时候,也是清河县有名的乡绅。
  不管是牛三还是曾阿四,面对李家母子,还是有点畏惧的。
  “呵呵,两位不用担心,麻烦就麻烦一点,工钱上正常算就行。”
  “那就好,那就好。”
  两个工匠咧开嘴笑着,泥点子在脸上星星点点,钻进了那始终无法抚平的皱纹里。
  穷人的工钱拖不得,李正不是那种想要成为大资本家的人,也不是想要成为唐朝勋贵的人,很多人幻想着到了唐朝之后就高高在上,把人不当人,成为大唐权利的中心。
  那是不现实的。
  如果一个人真的融入了大唐权力中心,无缝对接,那么这个人穿越之前,也不是个好东西。
  站在权利巅峰,看待万民的感觉,就像是游戏里面让你的人口去砍伐木头一样,你不会管他是不是生病了,是不是身体不舒服,休息了多久。
  你所有的目的只有一个:快点伐木,快点造房子。
  李正呢想好好当一个种地的人,两个工匠听到了李正的话,自然就放心了。
  他们也不敢随便去质疑。
  “两位的工钱是用铜钱呢,还是粮食呢?”
  李正刚刚开口,两个正在贴瓦的手就停了下来。
  “还能用粮食?”声音都颤抖了起来,曾阿四和牛三目光直愣愣的盯着李正。
  “呵呵,当然可以了。”
  牛三眼眶就要红了,“这感情好啊,给钱现在也买不到粮食,不如就用粮食当工钱吧。”
  现在的县城里,每天能买到米粮的地方,只有县衙跟前的那一个商行,可那商行每天只有早上开门,李正上次赚钱之后买到粮食,也是巧合。
  这也是为什么李正在系统完成升级之后,手里有了铜钱之后,第一时间决定先种植水稻和小麦。
  家里有粮,心里不慌。
  牛三和曾阿四突然间就像是打了鸡血一样,干活的劲儿都变大了。
  李蛋和李清今天在李正的「压迫」下必须要识字了。
  千字文这种启蒙教材从古至今就是通用的,只是李正觉得,不如从百家姓开始。
  于是乎,两个小家伙嘴里嗷呜嗷呜不知道的东西,大声朗读的声音吸引了过路的行人。
  破旧的老宅子,朗朗书声成了这炎热之中难得的清凉,大梧桐树上的叶子摇曳着,似乎也沉浸在两个小家伙念书的氛围之中。
第27章
都赚钱了
  崔木叹息一声,自己这个弟弟其实性子也算是不错的,只是在清河县这种不讲道理的地方,崔宁这种人是无法融入的。
  “无妨,今日我让人去查了,那人跑不了的。”
  崔宁一听,皱眉,“哥,公私分明,这一点不能忘啊。”
  “我自己吃亏了,我要自己找回场子,在你这我就说说,抱怨两句。”
  崔木一怔,这个弟弟长大了啊。
  “哥,你尝尝这豆腐,啧啧啧,鸡都没有叫我就起床了,你是不知道,我前面就有了十来个人了,到了那赛西施出现的时候,一群人一拥而上。”
  “我这身板,差点人就没了,高记糕点铺的几个伙计幸好拦的及时,不然那母女二人真就出事了。”
  “后来来了个屠户,那一声吼,震慑了乱糟糟的人群,那母女二人这才能正常做生意。”
  崔木皱:“清河县百姓为何如此无序?”
  崔木虽然是县令但他的治理范围之中不包括经商这种东西,他不太明白商贾之道,也不明白这些清河县的百姓为什么会面对豆腐出现骚乱,险些还闹出人命。
  “哥,有句话我得说,穷山恶水刁民极多,礼教不到的地方,自然会有魑魅魍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4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