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超级农场(校对)第2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2/464

  长安居不易,为了能寻找机会施展才华,他在一个将军那里当了门客。
  说是将军,其实就是一个城门将领。
  那将领虽然对他极好,可他也知道,常何将军怕是这辈子都没有机会在朝堂之中提起自己了。
  那时候的马周很绝望,也很沮丧。
  他知道,上天在给你一样东西之前一定会收走你所有的东西,包括你的尊严,你的信念,你的希望,直到你退无可退之时,才打开一扇窗,让阳光照耀着你。
  那一日,他去见常何将军,打算表达自己辞别之意,可常何将军不由分说,直接让他动笔写什么朝政之类的东西。
  马周心里落寞,自然笔下苍凉,胸中的愤慨和怀才不遇的憋屈那一刻化为滔滔不绝的文字。
  直到现在,马周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他只知道,在那一次之后,大唐陛下找到了马周,要让他主持科考大事。
  今日马周心里的疑问有些憋不住了。
  “陛下,臣本布衣,陛下给了臣一个为大唐效力的机会,臣不胜感激,愿洒下热血,为大唐付出一切。”
  “可臣现在有一个疑问,陛下当日那一番议论朝政得失的题目,似乎是有意为之啊。”
  马周不傻,他的聪明,不亚于朝堂之中那些真正的大佬。
  只是年龄和出身限制了他的发挥而已。
  李二一听这个问题,顿时摸着胡子就笑了:“呵呵,这件事啊,马周,你要感谢朕,也没有错。”
  “但你最该感谢的人,不在这里。”
  马周目光中露出疑惑,嗯?难道发现自己才华的另有其人?
  “陛下,那人臣可认识?”
  “你当然不认识。”
  “他可曾听说过臣的名声?”
  “呵呵,马周,你一个穷苦的门客,能有什么名声?”李二摸着下巴开玩笑道:“那人并非凡人,千里之外,他就知道了长安之中有朕需要的人。”
  马周跪在地上,“陛下对臣有知遇之恩,那人对臣,也极为重要,马周能在大唐施展胸中抱负,那人极为关键,臣想要当面感谢他。”
  李二笑了笑:“可以啊,不过呢,科考之事,关系重大,马周你要先做完才行。”
  “陛下,臣研究历朝历代所有读书人的出身以及身世,发现了一个规律。”
  马周此时拱手将一本小册子呈上,李二缓缓打开那小册子的时候,眼神越来越凝重。
  都说穷文富武,但真正那些状元郎们,大都是出身显贵,家底殷实,能读得起书的人。
  “行了,朕知道了。”
  李二本以为科举可以彻底改变豪门氏族的垄断地位,但他发现,李正说的是对的,科举只能当做一个诱因,这个充满诱惑的果子,给了普通人一个机会。
  只要任何人都有机会吃到这果子,证明这人世间的公平是存在的。
  大唐的士子,定然会努力上进,不会轻言放弃。
  心里烦闷的李二出门想要逛逛,就听到了太监急匆匆的声音。
  “陛下,大事不好了。”
  “怎么了?慌里慌张的,王公公,你跟着朕那么多年了,这急性子一直就没改过。”
  王公公此时跪在地上,“宏义宫,有巨响传来!”
第225章
弘义宫爆炸事件
  李二霎时间就毛了。
  “弘义宫?太上皇怎么样?”
  太监不敢说话了。
  趴在地上,头深深埋在胸前,一言不发。
  “糟糕!”
  “出发,去弘义宫!”
  ……
  武德九年十二月十九,长安城弘义宫,也就是太上皇李渊居住的地方爆发了两声巨大的响动。
  雷声一样的响动震彻周围的坊间,消息顿时传遍了整个长安城,百官震动,百姓纷纷好奇。
  有好事人私下里传言:大唐陛下不是正统,上天降下雷罚,那弘义宫变成了焦土。
  还有人传言弘义宫里面出现了妖怪,大白天要吃人,宫女太监都吓的尖叫呢。
  众说纷纭,真真假假,谁知道呢?
  这些传播谣言的人又不在皇宫里,自然不知道其中发生了什么,即便是朝堂诸位大臣,也不知道弘义宫发生了什么。
  他们只知道那一天一个乌漆嘛黑的十四五岁的孩子背后喊声震天,那个孩子是谁不太清楚,但听那声音,似乎像是宫里的人。
  都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可他们偏偏一点也不知道其中的消息,远在玉山的李正却已经知道了其中的原委。
  李泰擦着眼泪,哭着喊着再也不回去了。
  “你不会真的和陛下断绝父子关系了吧?”
  李泰倔强抬起头,四十五度仰望天空,“仙师,您不必劝我,我今日开始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李泰,跟随仙师进行学习。”
  “什么皇子,不提也罢!”
  李泰那一天到底干了什么?
  自然是去弘义宫给自己的爷爷秀厨艺去了!
  那一日,李泰带着辣椒酱回去之后,先是送到了弘义宫,然后给自己的母亲长孙皇后送了一些。
  如此几日之后,似乎没有什么动静啊,一问之下,李渊还没来得及吃呢,长孙皇后更是管理后宫,不怎么想吃。
  李泰急了,那辣椒酱可是自己亲手制作的,虽然不是主要制作人员,但至少自己在其中负责很「重要」的环节啊。
  这行吗?
  这不行!
  跟着仙师学习,回去却不被重视,得让他们看看仙术,不,应该是看看科学。
  于是乎,他跑到李渊那里,告诉自己的爷爷,有一门仙术,可以让猪肉变得异常好吃。
  于是乎,李渊出于对孙子的溺爱,开始了在弘义宫里面杀猪宰羊。
  李泰也没有闲着,私底下跑到厨房去和面。
  和面这件事远远没有那么简单,水多了就加面,面多了就加水,依次循环了一阵子之后,李泰发现,自己手里的面团越来越大,稀稀拉拉,根本没有劲道。
  正好此时,李渊召集三五好友过来品尝李泰的手艺,一个个抬着猪肉朝着厨房方向赶来。
  这些人都是以前的名臣大儒,杜淹,李纲,王通,颜师古,都是老学究了,天下士子心中圣人一般的存在。
  李泰急了,这和面的失败,坚决不能让他们看到!
  于是乎,拿起巨大的面团,丢进了东边的炉灶里,连面团带面粉。
  为了不让李渊等人看出来端倪,李泰脑子一转,西屋的炉灶里面也分摊了一部分。
  等到李渊到了屋子里的时候,一群大儒看着正在准备的李泰,异常满意。
  在众人的夸赞里,李泰也开始飘了。
  君子远庖厨这句话在普通人身上是有用的,但这些老头一天到晚就想着怎么吃了,都快入土了,牙都没几个了,能不着急享受人世间的美味吗?
  而且他们这个年纪,早就没有了规矩的限制。
  李纲一把年纪,走路慢吞吞的,颜师古,王通,杜淹,这三位牙齿都快没了。
  你说让他们吃猪肉?
  他们肯定是吃不动的,但李渊既然邀请了,要让自己的孙儿装逼,那这几位定然就很是上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2/4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