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女哪里逃(校对)第8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44/883


百姓不用承担丁银的压力,就乐于生孩子了。许多不在户籍的隐户,也不需要再藏于乡间。
李轩预计大晋的总人口,绝不下于一亿五千万,只是许多人不在户籍而已。
至于官绅一体纳粮与田地累进税制,就更与寻常百姓无关。
从此所以官绅都将失去免税资格,土地多了还必须交更多的税,为此北直隶人人拍手称快。
一应官绅自然是不满的,可在天子脚下,京城周边,没有人敢于直接对抗。
虽然税制改革的过程中存在种种情弊,比如隐瞒田亩,又比如当地官府民众联手隐瞒人丁等等,可大体还是顺畅的。
唯独南直隶,官绅的力量额外的强大,又借助各地书院操持舆论。
虽然李轩已经预做准备,整个南直隶的中上层,都是他亲自挑选的干员。可在税制改革时,还是出现了各种状况。
甚至有人冲击官府,使得当地官员不得不狼狈逃离。
不过随着李轩亲自赶至,又明令当地卫所诸部以勾结沂王谋反之名,直接将十几家反抗最激烈的官绅抄灭满门,整个南直隶范围都平静了下来。
所谓人的名,树的影,李轩的心狠手辣名闻天下,又有五百万把长刀在手。
此时如襄王,沂王等等都已身亡,世间还有何人敢正撄其锋?
李轩之后又整顿书院,召集南直隶众多名儒,一应有功名的书生,在南京国子监作‘义利之辨’。
他是以敌之矛,攻敌之盾,圣人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董子也说‘使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
你们这些地方官绅为银钱侵占田亩,冲击官府,这是什么道理?是否符合圣人之教?
此时他儒学造诣已深,舌战群儒,竟使南直隶群儒都无言以对。
而此时整个大晋几乎无人注意,朝廷在四月初下达的一封诏书,招天下德行深厚的僧人入京,辅助朝廷重整佛门典籍。
于此同时,朝廷还组织了三个千人僧团,奔往南洋。
当这诏书一下,天下间那些一直惴惴不安的僧人们顿时奔走相告,欣喜若狂,这意味着维新二年以来持续了整整两年时间的佛难,终于画上了休止符。
第八三三章
帝如来
北直隶,河间城外,一辆四轮马车在官道之旁缓缓停下。
随后当朝太傅陈循穿着一袭白布长袍,从马车上走了下来。
然后他的目光,就被眼前这条宽约四丈,由柏油,水泥与碎石铺就的笔直大道,还有那些不断来回穿梭的四轮马车深深吸引。
维新初年,朝廷重整与车辇有关的礼法,明令民间亦可使用四轮之车。
于是这种装有轴承与减震装置,原本只能用于军中的四轮马车,在民间迅速的传播推广,成为朝廷士绅,民间富商们最喜欢的交通工具。
这种造价低廉的四轮马车,很快就通行于各地的大街小巷,乡间田野。
即便是那些真正的大富之家,也难以忍受马拖飞车的巨大消耗,平时更多使用四轮马车来代步。
不过这种四轮马车更多的还是用于运输,它们的承载能力是双轮马车的十倍。
于此同时,适宜于四轮马车奔驰的各地官道也得到了重视。
各地的士绅商人对官府施加了巨大的压力,要求官府拿出钱财修缮道路,甚至是捐款筹钱。。
而陈循眼前这条由河间直到保定,并连接京城的官道,就是大半年前由地方官府筹集款项,朝廷再给予一半资金补贴修筑成的道路。
为此通州还用粮食与银钱雇佣了九千只力大无穷的太行妖类,帮助他们筑路。
——至于它的效果,陈偱已经体会到了。
在汾阳王制定的‘交通规则’作用下,马车一路行走如风驰电掣,不逊于他以往使用的飞车多少。
虽然奔驰途中略显颠簸,可那些悬于空中上下抖动的飞车,其实也没好到哪去。
“老爷!”
此时从车辕处跳下了一位年过半百,胡须花白,身体却很健壮的老人。
他把手笼在了袖中,走到太傅陈循的身后:“今日天色已晚,可能夜间会有大雪,我们可需在城外找个客栈落脚?”
他眼前这位乃因母丧辞官致仕,辞去首辅之位的。
可这位依然是朝廷的太傅之尊,是当朝三公之一,地位仅逊于太师汾阳王。
所以理论来说,这位归家荣养的途中,不但各地驿站需要按照仅次于郡王的标准接待,各地的官员还得至城门迎奉。
可陈循一方面不喜当今官场迎来送往的风气;一方面则是有心在归乡的沿途中,看一看各地民风,所以不愿惊动地方官府,沿途都是过驿站而不入。
陈循也抬头看了一眼天空,发现此时天边处已经阴云密布了,周围则刮着抽屉风,有一阵没一阵的。
陈循在北京城住了几十年,知道这是大雪的征兆。
朝廷今年在北方修建的官路无不平坦之至,那柏油与水泥简直神奇。
所以哪怕是在夜间,这由北京城直达扬州的官道也都是车水马龙,络绎不绝。
可如果是要下雪,那么情况就不一样了。道路结冰路滑,随时都有翻车,甚至是撞车的危险。
不过朝廷在汾阳王一力主张下设立护路司,聘请了大量的术师与妖兽,还有大量从漕运那边分流过来的漕兵,以官道通行的税费加以供养。
等到雪停之后最多两个时辰,这官道就可恢复正常通行。
以前陈循担忧护路司与官道收通行费,会出现扰民害民,与民争利,甚至是压榨百姓的现象,所以立场较为保守。
可此时他从北京出发一路行来,却又是另一种想法。
虽然这护路司情弊是有的,可瑕不掩瑜。
沿途当中,他看到许多超重的马车,不但危险,还让沿途道路承担了巨大压力。
如果道路无人养护,无人看管,这官道只怕没几年就得废掉。
他想即便护路司上下腐化、营私舞弊,为祸也相对较小。商人们如果感觉走官道不划算,那就转道他途。或者走海运,漕运便是。
且如今汾阳王镇压朝堂,不但在年中废除不值钱的宝钞,将朝廷百官的俸禄提升到了景泰初年的七倍,又筹建廉政院,与都察院平行,专查贪污受贿等事。
如今官场风气已日渐好转,想必这护路司的一众官吏,也不敢往廉政院的刀口上撞。
陈循凝目望着那道路上络绎不绝的车队,发现其中不但有大量的商队,还有许多户部各仓储司的马车。
他不禁暗暗寻思,忖道不但这‘护路司’很有必要,李轩提议的‘道部’,只怕也势在必行,管辖天下交通规划,还有道路的修建与维护。
如果这些事务都由工部管辖,那么工部的权柄就更重了。
“也别在城外找了,就在城内寻一间客栈。河间府南北通衙,我也想在城内看一看。”
他说完之后,却向道路旁的另一间客栈走了过去。
陈循刚才就看见那客栈的门口候着十好几辆马车。
这应该是一家车马行的据点,那些马车的车夫都聚在客栈旁的一个草棚里面谈笑聊天。
陈循也不嫌这草棚内气味熏人,直接走入进去,在边角处一位拿着大烟枪的老人身边坐了下来。
“老丈!”
陈循笑盈盈的看着这位面容沧桑,满是刀刻般皱纹的老人:“这天寒地冻的,眼看就要下雪,老丈大冷天的不在家中享福,怎么还在外面等活计?”
那老人以为是有生意来了,忙满脸堆笑,神态热情的收拾烟枪:“是要下雪了,不过我家马车的轮胎专门篆刻过符文,可以防滑的,今日夜间雪不会太大,还是可以跑一炮,请问先生是要去哪里?”
陈循哑然失笑:“夜里就不跑车了,我自家带了马车,今夜就在城中落脚。”
老人的脸顿时一僵,正心想这家伙是在消遣我呢,就见陈循从一个大红色的香烟盒里面抽出了两根烟递了过来。
老人认出那香烟盒上竟有飞鱼纹路。
他顿时肃然起敬,珍而重之的将这两根烟收入到了怀里。
老人的脸上又有了笑容:“这是皇宫里面,由汾阳王殿下监造的御制烟吧?传说吸上一根,就可赛似神仙。我以前只听过,从没见过。
让先生您见笑了,这种香烟我还从没见过,赶明儿回家,我让我家几个小子见识见识。”
跟在陈循身后的几个仆人不由唇角微扬,现出不屑之意。
都心想哪有这么夸张?香烟这东西虽然最早是出自诚意伯家的产业不错,可汾阳王哪有空监造这种东西?
这御制烟是内厂督造,无非烟叶与香油精良一些,都是最上等的。
陈循则不以为意,他干脆将手中的烟盒递了过去:“听老丈之言,家中竟是儿女成群啊,真是好福气!不过您这年纪,不该在家中让儿女奉养,享些清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44/8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