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女哪里逃(校对)第7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73/883


‘大宁第九卫’在这边定居下来后,暂时也只能住在蒙兀包内,然后给牲畜们修建简易的木棚用于保暖。
张九龄对此不屑一哂,他想这些畜牲没有吃的,那么牧民们要这些砖石屋子有什么用?
砖石做的房子保暖是保暖了,可能够让那些畜牲不饿死么?
没有了牛羊牲畜,这些牧民们又该怎么活?
张九龄暗暗期待,汾阳王想当然的以为漠北牧民,也能像中原百姓一样治理,那就等着出乱子吧!
如果汾阳王敢从中原调粮,赈济这些定居的草原牧民,那么他一定会狠狠的参汾阳王一本。
朝廷税赋都是民脂民膏,不能这么白白花出去。
不过就在张九龄骑着马,靠近那座石堡的时候,发现一群人从石堡里面冲出来。
其中为首之人‘宁远左布政使’薛白,也就是当今张少天师的兄长,传说中汾阳王的大舅哥。
此人原任‘工部都给事中’,在七月中旬的时候官升七级,被调往漠南担任宁远左布政使,也就是他现在的主官。
张九龄望见薛白之后,不由微觉疑惑,心想这个家伙为何会来大宁第九卫?
薛白看见他之后也略觉意外,然后他就神色淡然的微一颔首:“既然来了,那就一起去吧。”
他策马前行,直往远处一户牧民家奔了过去。
此时第九卫的卫指挥使韩东也策骑跟上,与张九龄并肩而驰。
他语声随意的向张九龄解释究竟:“这次薛大人过来,是来巡视我们第九卫的青贮之政。前日那场大雪之后,这附近是真找不到一点牧草了,所以薛大人已同意了我们第九卫解封青贮,让牲畜过冬。”
“哦?”
张九龄当即精神一振:“那么本官倒是期待备至了。”
他知道汾阳王在漠南‘编户齐民’的成败,就取决于这所谓的‘青贮’之政。
此政一直都是薛白亲自负责,除了他信任的那些亲信部属之外,完全不假他人之手。
不过张九龄也做过了解,知道这所谓的‘青贮’,无非就是将春夏之季的牧草收割存储起来,在地窖存放到冬天使用。
可春夏之季的牧草放到冬天,要么腐败烂掉,要么就是变成枯草一堆,牲畜们还能吃么?就不怕牛羊吃坏肚子病死?
张九龄当时就差掉笑掉大牙,朝廷讨平蒙兀的时间是七月上旬,在漠南推行青贮之法的时间,也是在这前后。
所以他们保存的牧草大多来自于初秋,只隔了三个月时间。
可这样也不行,那些牛羊们不会吃这种不新鲜的草的。
韩东听了之后,却哈哈大笑:“什么期待备至?你是想看我们汾阳王笑话吧?我家殿下睿智英明,格局高远,你怕是想多了。”
韩东是去年卫所整军之后凭借战功,以寒门之身升职‘卫指挥使’的。从那时起,他就自认是汾阳王门下走狗。
不过因职司的关系,他与张九龄接触较多。
由于汾阳王的缘故,韩东最初对张九龄此人厌恶至深。
不过这家伙在公务上尽职尽责,对第九卫的牧民也照拂良多,让韩东稍稍改观,偶尔也肯开脸与张九龄说说话。
“对了!”韩东又想起一事:“我听说今年黄河的水清了?是因汾阳王吧?”
张九龄的脸当即就是一黑,他神色淡淡:“据说是比往年清了些许,可那又如何?什么圣人出,黄河清,都是子虚乌有之事。”
韩东就不屑的一声嗤笑:“什么子虚乌有,古人说的‘河清海晏,圣人治世’中的河清,不就是指黄河?诗经上说‘俟河之清,人寿几何’,意思是一个人想在有生之年见到黄河变清,几乎不可能。我请教过读书人,你休想蒙我!”
他想这家伙大约是见不得汾阳王好的,就不再与张九龄说话了。
他们一群人很快就驰入到一家牧民的围栏内。
张九龄敏锐的注意到在那帐篷北面,有一个小土台。
这土台五尺见方,只有人的膝盖高。
让张九龄在意的,是土台上供奉的一尊小小的木质佛像。
张九龄观其造型,发现正是近日漠南一带普遍流行的‘南无尊胜冠军菩萨’。
漠南的鞑靼人不知怎的,认定了这个从雪区传来的菩萨,就是汾阳王的本尊。
他们一方面感激汾阳王分给了他们牛羊帐篷与牧场,一方面则认为汾阳王能在战场上战无不胜,所向无敌,那也一定拥有斩妖除魔的大神通。
所以牧民们纷纷将‘南无尊胜冠军菩萨’请入家中奉养,一方面表达感激之情,一方面则欲借‘南无尊胜冠军菩萨’的佛力辟除邪魔。
此事朝廷早有查知,却不好处理。
官员去问的时候,这些牧民都会说他们拜的是冠军菩萨,与大晋的汾阳王无关。
张九龄也懒得理会,不打算追究。
此事对于汾阳郡王来说暂时无碍,可等到未来天子成年收权之际,却是一个可让汾阳王万劫不复的罪名。
且等到那些牲畜大规模饿死,这些无知的蒙兀人,只会对汾阳王深通恶绝。
所以张九龄很快就把注意力,转移到了不远处的那座羊棚。
此时就在那羊棚的前方,正有几捆密实的草团被牧民们逐一解开。
“唔?这些牧草气味倒还不错,有些许清香。”
薛白从地行龙上翻身下马,然后大步流星走到羊蓬前方。
他先是略含喜意看了那些牧草一眼,然后就又目现精芒的看着旁边的羊棚:“现在开始投喂吧,看看这些牲畜喜不喜欢。”
那些牧民的脸上,也早就浮现起了期待之色。
他们得令之后,就毫不犹豫的将那些牧草,都一一叉到了羊棚前的简易食槽上。
张九龄也闻到了草团里面的一丝甜香味道,还发现这草团内部的牧草,竟然都是青绿颜色。
他不能置信的看向了韩东:“这些牧草,真是从地窖里面取出来的?”
他想这怎么可能?那些地窖里面的牧草,不该全烂掉坏掉吗?
第七七九章
文安天下武定乾坤
“是不是从地窖里面出来,你能看不出来?”
卫指挥使韩东冷笑着看向张九龄:“何况这天寒地冻,他们从哪里寻来的这种青绿的牧草?”
第九卫的青贮,是韩东带着大量的牧民,还有他以前在大同卫所的旧部,万余人亲手收割下来的。
朝廷为了推广青贮,不但下发了许多镰刀,大量用于割草的简易机械,另还遣来了三十几位掌握‘风刀术’的术师配合。
韩东带着人日赶夜赶,这才赶在九月之前,往地窖里面储存了重达一百二十万石的草料。
——理论来说,这足够第九卫的十余万头牲畜吃到明年开春了。
当时的张九龄虽然没参与,可也亲眼目睹,所以韩东很不高兴。
“对不住,是本官失言。”
张九龄坦然认错,他之前话出口的时候,就知道此言不妥。
第九卫能够拿出几团草料糊弄人,可等到明年开春还有好几个月呢,他们不可能一直糊弄下去。。
此时他的注意力,全在那些食槽上。
就在两人说话的时候,那些羊棚里面的羊都已来到了食槽前面。
它们先是好奇的嗅了嗅,然后都显出了迟疑之色。
可能是大雪后一直没进食,饿坏了的关系。这些羊没迟疑多久,就开始就着食槽大吃大嚼起来。
张九龄发现这些羊吃的非常香甜,进食的速度都非常快。
“还不错!”薛白见状喜不自胜:“今年只能在牧草里面混入高粱,大豆,蔬菜与葛根,又贵又不划算,等到明年加入了玉米,甘薯,应该能让它们吃得更香,还便宜。”
薛白对李轩创建的神农院,也是关注有加的。
知道那边研究的结果,是在牧草里面混入玉米与甘薯才是最经济,最长膘的。
旁边的几个牧民,也是欣喜万分的看着。
之前他们听官府号令在大宁城北面定居的时候,最担心的就是畜牲没有牧草吃。
谁喜欢在大冬天里面跋涉于草原,去寻水草呢?还不是因大雪封冻,牲畜找不到吃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73/8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