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女哪里逃(校对)第7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23/883


也就只能借助此阵演算一点东西,然后利用那周天星力,做一些简单的事,就比如绿绮罗所说的祭炼‘周天星辰神铁’。
至于更下面的第四级,第五级,是昊天授予下面的‘元帅’与‘神将’,可以动用些许‘周天星斗大阵’的伟力。
不过这需得李轩获得更高层次的权限之后,才可授权于他人。
就在李轩勉强将这座上古天阵的弯弯道道摸索得差不多的时候,他与辖下的五千亲卫营,已经抵达宣府。
这支亲卫营是一支全骑军部队,拔选军中深悉骑术的精锐组建,全员都是四重楼及以上的修为,且都配备了胸甲。
李轩组建他们的目的,一方面是为蒙元方向的作战,他身为主帅,身边必须掌握一支直属的机动力量。
尤其是在那广阔草原,这样一支拥有强大机动力的骑军,意义尤其重大。
一方面则是为日后自己的‘天帝’之路做准备,奔着挖大晋朝廷的墙角去的。
当初组建的时候,朝中曾纷纷扰扰。许多官员担心李轩借此名义,在京城掌握更多军力。
不过李轩身为五军大都督,镇蓟大将军,汾阳郡王,征北大将军,本就该拥有一支亲军,筹建亲卫营名正言顺。
加上新年之后币制改革,朝廷财力充沛,这支亲卫营只用时数月,就已初步建成。
李轩没有在宣府多做停留,在巡视了一番这里的众多粮仓,还有那些军资仓储之后,李轩与他的亲卫营就又在次日清晨出城,前往张家口。
沿途可见这道路两侧的军堡炊烟枭枭,外面则是竖起了大量的竹竿,上面挂满了一条条的‘黑布’。
炊烟是因这些军堡,正在大规模的制作炒面,锅盔,干米等等;外面的‘黑布’也不是真的黑布,那是‘昆布’,也就是海带。浸了盐,可以生吃,也可以泡汤。
这次虽然在塞外作战,可这些军堡却闲不下来。所有妇孺都被动员起来,制作简便易携的军粮。
奉李轩的军令,山东那边还会送来大量的咸鱼,不但可充当肉食,还可补充士兵的盐分。
而等到李轩抵达张家口,以‘观军容使’身份从军督战的少傅于杰已经在此久候多时了。
这位当朝兵部尚书正据立于张家口的城墙上,负手下望着那无垠无尽般的大晋军马,一支支的开出这个长城隘口。
再遥观远方,则可见万马奔腾,盔山甲海,军旗如林。
当李轩飞身来到城头时,于杰就侧过头,用略含不满的目光往李轩看了过去。
“郡王来迟了近两日,可知军中失期之罪?”
按照他们的预定,大军六月初三就开始出塞作战。
李轩这个主帅,却直到两日之后,六月初五的清晨才抵达张家口。
李轩理亏,只能回以苦笑:“出征之际,朝中乱象纷起,群起鼓噪,六月初一仅是弹劾你我的奏章就有数百,甚至有数十翰林学士围堵首辅陈询陈老大人,言出不逊。本王只能在京城再逗留数日,稍作处置。”
此时京城百官,对于李轩率大军出塞,北伐蒙兀的反应是震怒不已,夹杂着不安与恐惧。
五月中旬,虞红裳拜李轩为‘征北大将军’时,群臣百官大多以为朝廷会如同之前那样以防御为主。
可当时间进入五月末,越来越多的人经由蛛丝马迹,洞察到了于杰与李轩的真实意图,于是朝野之间群情鼎沸。
在五月底,朝中的众多官员勋贵就在全力以赴的阻扰这次北征。
不过此时大晋军方的两个首脑,少傅于杰与汾阳王李轩都有志一同,又有监国长公主鼎力支持。
这些人的努力,最终都未能发挥作用。
他们奈何不得这几人,就把压力转移到其他几位辅政大臣身上、
李轩对这些人的想法,倒也能理解一二,
只因大晋自太宗第三次东征以来,就没什么好结果。
太宗生前曾五次北征,每一次都动用了上百万的大军。可只有第一次与第二次战绩卓著,先破鞑靼,后败瓦剌。
之后的三次,虽然动用了无数的军力与财力,可最大的战果也就是斩首千级,然后招抚沿途了那些不断降而复叛的蒙兀诸部。
也就是这三次北征,导致大晋的财政困窘,大晋宝钞的信誉破产,不得不放弃交趾。
最终太宗本人,还病死于第五次北征的途中。
之后就是正统帝出塞北征,从塞外的猫儿庄,一路溃退到土木堡。葬送了大晋近八十万兵马,还丢了一位皇帝。
所以朝廷内外对这次李轩的北征心生疑惧,其实是情理之中。
这些人不明情况,自然会担心朝廷的大好局面,因李轩的莽撞用兵而葬送。
少傅于杰闻言,这才神色稍缓:“朝中那一群竖子,不足与谋!如无八成以上的把握,于某岂会同意北征?”
在数月之前,于杰也是坚定的保守派,
景泰初年以来,朝中曾有数次出兵塞外雪耻之议,都被于杰强压了下去。
这是因于杰深悉那时的晋军守有余,攻不足,还不足以在塞外与蒙兀争锋。
李轩则是微微一笑,转头回望身后的众多亲卫:“竖我的王旗!。”
当‘汾阳郡王李’这面王旗大纛竖立于张家口城头,整个关口附近近七十万大晋军马,瞬时都发出了雷一般轰鸣震响。
所以望见这面王旗的将士,无不都士气高亢,心绪澎拜。
第七三六章
劳民伤财?
李轩出塞之后的北征路线,与太宗第二次北征之路近似。
所有七十万大军经由张家口至答鲁城,再借助南北两个清水源与赛汗山横穿瀚海,抵达漠北。随后从擒胡山,捷胜冈直攻乌兰巴托。
所谓的‘瀚海’也叫大漠,就是后世的戈壁沙漠,瀚海绵延数千里,西接天山,东连大兴安岭。蒙兀以此为分界线,分为漠南漠北。
蒙兀的漠南一带,在去年四月李轩大败脱脱不花,斩杀鞑靼数十万众之后,蒙兀人就已经守不住了。
一年来,镇朔大将军朱国能与宣府总兵范广持续的出兵北掠,长城以北的广大草原大多都被晋军横扫。。
这片草原上的所有蒙兀部落,要么是暂时撤往漠北,要么是向大晋臣服。
所以李轩这次的目标,正是漠北草原的‘乌兰巴托’,鞑靼人的汗帐所在。
此处距离蒙兀人最早的都城‘和林’极近,昔年‘和林城’被大晋摧毁之后,鞑靼诸部不得不迁都到东面的‘呼伦贝尔’,依托此地与大晋对抗了数十年。
期间的‘捕鱼儿海’之战,就在‘呼伦贝尔’的南面,大将军兰御在此大败蒙兀,斩首十数万级,使得鞑靼部几十年都未能恢复元气。
直到太宗病死之后,鞑靼人才逐步迁回,选在和林附近的‘乌兰巴托’一地重建汗帐。
乌兰巴托附近河域纵横,草原肥美,如今的鞑靼诸部大多都云集于附近。周围人口稠密,牛羊成群。
太宗的第二次北征,就是攻伐乌兰巴托,在此附近大胜瓦剌,将瓦剌人的力量驱逐到阿鲁浑河以东。
这条北征之路,是少有的几个可以提供足够水源,供应数十万大军穿越瀚海的路线之一。
李轩与于杰都是临机果决,雷厉风行之人,为了这次北征又筹谋准备了数月之久,粮草齐备,军械充足。
当二人统率七十万大军出塞,就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北进。
仅仅五天不到,全军前哨就已横跨一千九百里,来到了瀚海南面的赛汗山。
——这个行军速度可谓是极度夸张,自古以来御数十万大军而日行数百里的,可以说是稀世绝无。
不过这一次,李轩麾下的大军一方面行军极其大胆,几乎不考虑被伏击或者阻截的可能,全军全速疾进。
一方面则是大军从上到下都实现了骑乘化,军中的二十七万骑都有双马,神机营与十团营的全火器部队都配有驮马,其余的步营也可以乘坐牛马拉拽的偏厢车。
直到赛汗山附近,大军才稍作停留,进行休整。一方面修养精神,恢复体力;一方面恢复因急行军而散乱的建制,重新组织整顿兵马。
赛汗山距离二连浩特极近,只有一百多里。
李轩抵达赛汗山的当夜,就将后续的军马交给于杰统辖。自己亲自统率八万骑,与神机营的七个营团,总共十六万人向二连浩特方向扫荡前进。
二连浩特也叫‘苏尼特鄂托克’,那里也有一片肥沃草原,是鞑靼部左翼七万户的草场。
也是去年宣府战后,鞑靼部唯一还在坚守的地方。
这左翼七万户虽是在宣府一战中损失惨重,却仍有壮丁数万,极限时可动员五万轻骑。
故而这一年来,左翼七万户仍可勉力与宣府总兵范广抗衡,坚守住二连浩特附近的一片草原。
此时当李轩率军北伐,这二连浩特就成了他们侧翼最大的威胁,足以包抄堵截晋军的后路。
所以李轩将之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在他兵出漠北之前,必须将鞑靼左翼七万户这个钉子扫除不可。
与此同时,宣府总兵范广也已统率辖下直属骑军与‘三千营’总数七万骑先行一步,先一步往北跨越瀚海,抢占漠北的擒胡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23/8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