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女哪里逃(校对)第6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5/883


“李承基已经统率三万漕军,在潮白河的西岸成功建立阵地?你们是干什么吃的?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
梁亨得知战况,不由对负责传递军情的羽檄驿骑怒声叱骂。
后者面如土色,不敢反驳,直到梁亨的怒意稍息,才开口解释道:“将军,这是因蓟州镇已经有一万铁骑渡河。我们的前哨兵马被他们冲溃三次,而我军缺乏骑兵,在大军临近之前无力抗衡。”
梁亨不由皱眉,默然无语。
他是知道究竟的,这次于杰与景泰帝前往太原,不但带走了‘三千营’三万骑军,还从京城附近的卫所带走了七千精骑。
所以现在整个北京城,只有十团营与五军营拥有大概五千骑士,还有他临时召集的一万三千家丁组成的具装铁骑。
他最后发出了一声轻哼:“也就是说,他三个时辰前就已提前算到了么?李轩这小儿,在用兵上果然有几分本事。你去传本将军令给马麟,让他步步为营给我压过去,将蓟州镇的骑军都驱赶到河对面。
除了那三万漕军,蓟州镇骑军不能有一兵一骑留在河西。然后给我就地列阵固守,待本帅到来。”
那位羽檄驿骑当即匆匆上马,策骑离去。
此时在梁亨身后的梁源,则不禁好奇的问:“这是不是太保守了?我们的兵力可是敌方数倍。还有,李轩为何就非得从通州方向来?北面的怀柔顺义那边不行?我们把大军全堆在通州,似乎不妥?”
梁亨则斜睨了梁源一眼,心想他老爹让这家伙去六道司当差是对的。
这家伙少时学的兵法与地势形胜之学都学到狗肚子里了。
大军从蓟州至京城,走通州一线是最方便的。而通州乃京城咽喉要害,又是京杭大运河的末端,各种仓储无数。
李轩只需占据了这里,就等于是卡住了京城的脖子,且蓟州后续的几十万大军东进,都不用愁粮草物资。
即便李轩最终野战不胜,他只需断绝通州漕运,那么最多十天,京城与北面整个大同镇就有断粮之忧。
所以梁亨绝不容许李轩占据通州!
第六四七章
决战4
在神机左右营距离潮白河还有二十里的时候,李轩的本体已经抵达潮白河的东岸。
拥有分身化体的好处就在于此,李轩的分身在后面管控大军,李轩则前出到潮白河的东岸观察战局。
而此时正是卯时五刻(早六点),比李轩原本预定的时间晚了大概半个时辰,可这已经的是他们最快的速度了。李轩穷尽了他的所有的手段,也没法再把赶至潮白河的时间提前哪怕半刻。
幸运的是,从紫禁城从那边回馈来的消息看,情况还没有恶化到他难以接受的地步。
他对景泰帝提前出关与正统帝做生死搏杀一事感到心情沉重,可至少虞红裳与太子,太孙是安然无恙的。
而在李轩来到岸旁的一刻,第一时间就放出了他的神血青鸾牛郎,从高空中观测战局。
此时李承基的身影也从河对面飞过来,来到了他的身侧。
“现在的形势是敌众我寡,你准备怎么打?难道还真准备主动攻过河?”
李承基看李轩的眼神是颇为怪异的。
当初他对自家的次子再怎么期待,也没想到一年半之后的李轩会成为朝廷的栋梁,统军数十万征战沙场,讨伐叛逆。
这家伙甚至还于不久前的承德,获得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胜。
不过李承基认为自己在兵法上,还是能够指点一下李轩的:“你干嘛一定要攻去过?守在河这边与他们对峙不好吗?
我们父子联手阻断漕运,粮草可以源源不断的从江南运送过来。你的蓟州镇,还有西面的太原镇,都可以从容往这边调兵。”
李轩听了之后,就斜眼看了一眼李承基:“正统帝都能够在景泰帝眼皮底下造反复辟,父亲你焉知接下来他们还有没有其它的手段,或者其它的变数?
还有,如果京师断粮,梁亨就一定会认输?他如果劫掠民间之粮,将京城百姓往南面赶,我们该怎么应付?天子仁厚,待我老李家不薄,就这么置之不顾吗?且哪怕只为我家存续,也不能让正统帝得逞。”
李承基听了之后,就不禁哑然。
李轩随后又指了指南面:“别忘了还有宁王!宁王一系阴蓄反意已经不是一年两年,如果京师大乱的时间持续太久,这南边可未必安宁。”
李承基就更无话可说了。
宁王一系,源自于太祖的第十七子‘宁王’虞权。
其封地原本在大晋最北面的‘大宁’,大宁地处喜峰口与古北口外,属古会州之地,东连辽左,西接宣府,为一大镇,也就是之前‘朵颜三卫’占据的牧场。
宁王全盛时所统封疆数十城,广三千余里,带甲三十万,铁骑达七万人,还有朵颜三卫作为附庸。
史书说其军力之强,‘视诸王最雄’,甚至超越于燕王之上。。
后来太宗起兵靖难的时候,亲身北上劫持宁王,夺了宁王的兵权,这才有了与朝廷抗衡的本钱。
在靖难成功之后,太宗又将宁王转封到了南昌。南昌虽然地方富庶,可宁王藩却再无太宗年间的强势。太宗与宣宗,还屡次削夺宁王的亲军。
不过如今的‘宁王’一系依然强大,其封地包括江西南昌五府之地,还有五卫亲军。
这五卫亲军理论上是两万五千人的编制,可李承基知道宁王一系底蕴十足,宁王昔日转封南昌时依旧带甲数十万。在宁王亲军被削夺解散之后,那些兵甲却并未上交给朝廷。
而当地百姓名义上是按照里甲之制治理,可其实是遵行卫所制度。
所以当代宁王只需一声号令,随手都可在南昌一带聚兵三十余万。
在另一个世界的大明也有一个‘宁王’,同样是从大宁转封南昌。第四代宁王在正德年间起兵数十万作乱,结果被时任赣南巡抚的大儒王阳明攻灭。
而这个世界的宁王府,目前是由第二代宁王‘虞奠培’执掌。那是初代宁王虞权的孙儿,与大晋的仁宗一个辈分,是正统帝与景泰帝的堂叔祖。
这两代宁王都修为高强,企及天位之境,都活得极久。
初代宁王还是在正统三十二年被金阙天宫逼迫,不得不退位离开此界。
二代宁王虞奠培则是二十五年前成就的天位,昔日土木堡之变,朝中也有引宁王入继大统,拯救社稷的呼声。
据说此人阴刻猜忌,野心勃勃,继位以来已经将他的叔父临川王虞盘烨,弟弟弋阳王虞奠壏都贬为庶人。
土木堡的时候,若非此人刚继位不久,根基未稳,说不定就直接反了。
“所以拖不得!”
李轩用马鞭朝着对方指了指,神色淡然:“何况我连辽太后述律平七十万妖魔都解决了,何惧梁亨这区区三十七万乌合之众?且如今天时地势都在我方,必可一战而胜。”
李承基听了之后,就不禁无语道:“你哪来的地势?小心梁亨半渡而击,一次就将你打垮。这种地形地势,兵力也不占忧,强渡可是兵家大忌。”
李轩没有辩驳,此时他正低着头,踩着河岸边的泥。
三月正直春季,这泥果然是软软的,脚下稍微用点力,就可以陷得很深。
也就是说,平常四分钟时间就可以跑完一里路,在这河滩上可能需要花八分钟到十分钟。
而‘燧发符文火枪’对二阶武修的射程却长达三百八十丈,接近两里半。
可事实上,京营中的精锐兵马绝大多数都只到三重楼的修为,卫所军则更低一些,一般只有二重楼境。
所以‘燧发符文火枪’对京营禁军的实际有效射程,是四里以上!
接下来他又通过神血青鸾牛郎的视野,往河对面眺望着。
得益于‘牛郎’的修为提升至八重楼境,李轩可将对面三十里范围的一草一木,哪怕纤毫蝼蚁,全都纳入到视野当中。
周围一百里方圆,则可做较为粗略的观察。
可以理解为三十里内的分辨率是顶级的,周围一百里则稍次一等。
他望见梁亨的主力大军距离战场已不到三十里,也望见此人麾下一万三千家丁已经抵达河岸。这支强大的具装铁骑,此时就在对面二十五里的一座小山丘上做着休整。
蓟州镇渡河的一万二千骑军,则还在对面的河岸苦战。他们正在以千骑为单位轮番冲击,保障着对沿河桥梁的控制。
李轩对于自己的眼光颇为欣喜,他提拔的这两位骑军将领都非庸才。虽然在兵力上居于劣势,却打得极有章法,一直将敌人阻拦在河对岸五里之外,无法接触潮白河上的两条石桥。
可随着对面大军阵列压过来,他们能够转圜活动的空间已经越来越窄了。那一万三千具装铁骑,更不可不虑。
这是各大勋贵将门府上豢养的家丁,整体的战力甚至超越于契丹皮室军与蒙兀怯薛军。
一旦他们休整完毕,发起冲击,这些蓟州军的骑兵会遭遇巨大的损伤。
“对面统御京城卫所军之人是京营都督佥事‘马麟’,这人我知道,以前曾经长期担任梁亨的副手,擅长统御步卒,用兵非常的稳。”
李承基皱着眉头道:“看他们的排兵布阵,显然是准备在河对面坚守。”
他何尝不知道现在京师的乱局越早克定越好?何尝不感念景泰帝的恩德?
可李承基更担心他们的兵力不足,贸然渡河会导致大败,那就是满盘皆输之局了。
不过他见李轩决意已定,信心十足的模样,显然是很难被他说动了。
于是李承基语声一转:“你准备从何处渡河?我营地后面?说实话,我那边未必能坚持到你们过河。那三万漕军的水准,也就只能打打白莲教。”
此时在那三万漕军营地之后,已经在修建浮桥。一共两座,左右各一,间隔二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5/8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