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女哪里逃(校对)第5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3/883


“其实借助了些许外力。”李轩眼神诚恳的看着胡濙:“晚辈斗胆,想要一试!除此之外,李某还想要借文庙的‘龙须笔’与一百二十片‘青天简’一用。”
‘龙须笔’是儒门至宝,是件半神宝,传说昔日董子写‘春秋繁露’就是用‘龙须笔’书就。
至于‘青天简’,则是汉时的遗留。司马迁砍伐一百五十颗青天神竹制作竹简,写就《史记》。
他用去了一万三千余片,余下不到四千片流传后世,现今已剩余无几。
可胡濙听了之后,却毫不迟疑,他大袖一挥:“祭酒大人,你速去文庙,将‘龙须笔’与‘青天简’都给我取出来!”
此时的李轩则手托着文山印,一步步如登天梯般的踏空而起。
李轩每走一步,就有一部分京城内的诸生浩气往他身上凝聚。
大概一百步之后,李轩就已踏足到千丈高空。
白莲圣母早就注意到他,遥空冷笑:“又是你?怎么?胡濙不行,换成你之后就能阻挠我的佛国临世?”
“放肆!”李轩怒目微睁,舌绽雷音。
他的浩气与神夔雷音结合,瞬时如滚滚春雷,震荡着四面八方。
这一声炸喝,竟然有着不逊色于之前于杰的效果,整个京城之后,至少十万人从归化神音中清醒过来,各自都眼现迷茫之色。
白莲圣母却不甚在意,李轩的神夔雷音只能济得一时,没法长久。
最多一刻时间,这些人就会在归化神音的作用下再次沉迷。
可接下来,她却见李轩身上冲起了磅礴气柱。
竟是以琉璃色为基石,汇聚起了京师七万儒生浩气。那股近乎纯紫颜色的巨柱,竟使那原本动荡天地的元灵都全数凝固。
“你这家伙——”
白莲圣母心中一悸,这个阻她成道的魔孽,一身浩气竟已精纯到直追于杰!
她冷哼了一声,再未说话。
只因那李轩发出的浩气天柱,已经镇压住了她的信徒扩散之势。
白莲圣母的面色阴冷,随后竟将她的一只手强行撕扯了下来,使之化为鲜红色的血滴,洒入到莲台之上。
这鲜血,不但使得那整座莲台血焰燃烧,赵惜雪的归化神音,也更显强盛。
白莲圣母本人,则是用幽冷的视线看着李轩。她的佛身法相三只眼睛,也在向李轩注目。
“今日这片天地,谁都休想阻我!你李轩办不到,金阙天宫与景泰帝也是一样!”
立足虚空的李轩,则感觉到浑身上下都承受着无尽重压。他的血肉,他的骨骼,都在这股力量作用下粉碎;他的元神,他的意识,也被白莲圣母的力量压迫到近乎于溃灭。
就在这个时候,文庙方向蓦然飞出了一只笔,还有一百二十片青色光华,都陆续落入到李轩的手中。
李轩猛地一咬舌尖,同时抓住了那‘龙须笔’,然后奋起了一身所有的气血,所有的余力,在一枚青天简上书写文字。
首先是《原道》二字,在天空骤然生成万千雷霆,李轩继续挥毫——“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而无待于外之谓德。”
“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
——这是韩愈的《原道》,另一世界,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用于驳斥佛老之非,为儒门溯本追源的千古名篇!
就在李轩连续写下‘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这些字句的一刻,他身周的琉璃天柱赫然幻化成一只巨大的鸾鸟之形,发出了一声震荡九霄的清冽鸣响。
这一瞬,那原本覆盖全城的‘归化神音’,竟然都被凤鸣之声覆盖,再无法传达于诸人之耳。
国子监内的凰君见状兴奋无比,她蓦然腾空而起,化作一只三百丈的赤红金凰,与那鸾鸟一起盘旋于空,共鸣飞舞。
甚至李轩的‘神血青鸾’,薛云柔的‘赤云凰’,也情不自禁的加入进去。
而此时整个京城之内,数万儒生都抬起头。他们神色兴奋,如痴如醉的看着上空。
从李轩写下的文字中,他们感应到了无比精纯的儒家精义。
“凤鸣?”国子监祭酒,已经头皮发麻。
昔日岐山有凤凰栖息鸣叫,人们认为凤凰是由于文王的德政才来的,是周兴盛的吉兆。
之后数十年,大周果然代商而立。
他心想这到底是什么样的文章,竟引发如此异像?
国子监祭酒再遥望那白莲的佛身法相,发现这法相之外,赫然满布着丝丝裂纹,开始缓慢崩碎。
第五五三章
一气破万法
“果然是邪魔之属!贯以光鲜外表来蛊惑人心。”
国子监内,国子监祭酒发出了一声冷笑。
只因这个时候,那白莲圣母的佛身法相已经显露出了它的本质。
这尊本是佛光万丈,圣气辉煌,宝相庄严的佛母金身,已经变化成一副无比丑恶的形象。
它的通体是黑红色的,浑身上下都没肌肤,只有无数的血色符文,还有无数的脓包鼓起。
——如果仔细看,会发现那些脓包其实是一张张的人脸。
它的五官则像是被拼凑缝合在一起,不但极不规整,且在不断的变化。。让人看一眼就觉毛骨悚然,心生不适。
国子监祭酒心想那些佛经中描述的血狱恶魔,都没有这东西丑恶。
不过这个时候,国子监祭酒更关心的却是李轩书就的文章:“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这是指斥老子的学说是小仁小义吗?这位冠军侯,真是好大的气魄。”
礼部尚书胡濙却万分欣赏的微一颔首:“气魄甚大,可也字字珠玑,说得都极有道理。而今有许多心念不纯的儒修,想要将我们儒家的学说与黄老一派杂糅在一起,这不是舍本逐末?
护法大人此文一出,便可正本溯源。从此之后,天下文人在此议上的争论可以休了。”
胡濙说这句话的时候,又特意看了旁边的文庙一眼。
随着李轩的一个个文字写下,那边的警世钟,已经是第三声钟响了。
可见李轩的这篇文章不但深合他意,儒家的历代先圣也是极喜欢的。
此外那空中的琉璃气柱,也更加的凝实浩大,声势磅礴。
——这说明这京城内的数万学子,都认可李轩的文章,认可文章中的道理,让他们生出了倾慕敬仰之情。
只有数万人声同气合,有志一同,李轩才能将数万学子的浩气捏合到这个境地。
白莲圣母不是没有反击,她正在将各种样的邪魔之术,各种样的佛门大法,一一加诸于李轩之上。
可这些都没任何作用,在李轩的浩气冲击下,这些术法,都是一触即溃,一触即灭。
“心念正大,自可一气破万法。”接下来,礼部尚书胡濙却又神色微动。
他一边感应着李轩写下的字句,一边低声沉吟。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归于墨;不入于老,则归于佛——’
胡濙就心想,李轩这是准备将辞锋转向佛门吗?
然后他就发现李轩又写下了一句——后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
“说得好!”
国子监祭酒就不禁白眉一扬,击节赞叹:“而今这天下,这天下间的儒门,确有这些歪理邪说。冠军侯这篇文章,真是深合我意!”
他想这天下一石之才,果然有八斗是在李轩的身上。
再当李轩写下‘古之教者处其一,今之教者处其三。农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贾之家一,而资焉之家六。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
国子监祭酒与礼部尚书胡濙就听到旁边文庙内的警世钟,已经前所未有的连响第四声了。
这片天地间,也已被万千雷霆映照得宛如白昼。
那雷声滚滚,使得城中众多沉醉于琴音中的人们惊醒。
这个时候,不但是对面的白莲圣母脸色青黑;就连众多佛寺的高僧,也都一阵心悸,面白如纸。
礼部尚书胡濙眸中不由闪现幽光,与国子监祭酒互视了一眼。
他们都从李轩写下的文章中,感受到李轩对佛门的深重恶意。
两人也感知到诸佛的忿怒,也感应到历代先圣对当代理学护法的嘉许。
李轩这句话的意思是,古代的人民只需供养士,农,工,商这四类人,如今他们却需供应士,农,工,商,道,佛六类人,岂能不使人民不因穷困而去偷盗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3/8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