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万岁万万岁(校对)第2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3/611

  毕竟相比于卫国君,其他君室兄弟的死活与他卫鞅也没有太大干系。
  更何况,这兄弟还是造反的逆贼。
  “卫先生曾经在秦国出仕,可有什么心得体会?”
  与他同乘一车的是端木赐,卫鞅在归国之前,还需要向周天子请一道旨意,所以端木赐与卫鞅便索性一同前往洛邑。
  马车缓缓而行,端坐在卫鞅对面的端木赐,终究还是忍不住开口向他问道。
  卫鞅微微一愣,看了一眼面前故作平静的端木赐,他陷入了回想之中。
  在秦国的所见所闻,在楚西的点点滴滴都浮现在了他的脑海之中。
  随后他缓缓抬头望,向着一旁的端木赐笑着说道:“卫鞅平生快意,莫过于曾为秦臣——”
  他想起了白起对他的信任,也想起了秦牧对他的看重。
  他想起了在楚西之地大展拳脚的场景,他想起了楚西之地在他的治理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的嘴角挂起了心满意足的笑容。
  回到了卫国之后,就算是有了平叛之功,恐怕也没有机会像是在秦国这般大展拳脚了吧?
  端木赐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而后却是突然开口向他问道:“既然如此,卫鞅先生为何还要离开秦国?”
  端木赐的声音在卫鞅的耳边回响,原本没有考虑太多的卫鞅顿时一愣。
  “为什么还要离开秦国?”
  他张了张嘴不知如何作答,低头沉默了半响之后,方才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自古忠孝难两全呀——”
  伴随着他的话音落下,他整个人的思想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本他只是客居在秦国从政,从来也没有将自己当做秦国的臣子,又哪里谈得上什么忠心。
  但是自从见到秦牧之后,他每每思考问题的时候,都习惯性的将自己当做秦国的臣子。
  就在卫鞅说出「忠孝难两全」的话语之时,他便彻底的将自己当做了一个秦臣。
  如果不是秦国的臣子,他回卫国方才是忠孝两全的决定。
  端木赐愣了愣神,深深的看了一眼卫鞅之后,心底油然而生出了一股钦佩之感。
  他并不知道那么多的弯弯绕绕,他只是非常钦佩卫鞅舍得到手的权势,选择回到卫国去做一件近乎是拼命的差事。
  然后他又开始替卫鞅有些不值得,随后开始说道:“秦国君是难得的明君,若是有机会的话,端木赐的还是希望卫鞅先生能继续做一名秦臣。”
  一旁的卫鞅有些狐疑的看着端木赐,然后笑着向他问道:“既然端木先生这般看好秦国君,为何在周天子之国出仕啊?”
  卫鞅的话顿时让端木赐面色微变,他想起了那个明显对自己不大放心的周天子,随后陷入了沉思之中。
  在劝戒卫鞅的时候,却是没有考虑过自己,他自己的处境与卫鞅又是何等相似呢?
  卫鞅为了孝顺自己的父亲离开了秦国,而他为了孝敬夫子同样离开了秦国。
  张了张嘴之后,端木赐的脸上浮现出了几分苦涩,然后就着卫鞅的话说道:“自古忠孝难两全啊——”
  卫鞅先是一愣,而后却是突然笑出了声来,对于端木赐平白生出了几分好感。
  “却是没想到端木先生竟然也心向秦国——”
  端木赐笑着掩饰住了自己的尴尬,然后又开口与卫鞅谈论起了一些其他事情。
  二人的谈话都被驾车的赵云与关羽听在耳中,他们两人对视了一眼之后,没有一个人开口说话。
  腰杆不由自主的挺直了三分,别国的贤能都心心念念着他们的秦国,还有什么事情是比这更加令人骄傲的呢?
  马车缓缓向着洛邑的方向而去,秦国的君府之中却是迎来了一个不速之客。
  “在下是一名乐师,在下一直久仰秦国君的大名,听闻秦国君即将与蜀国的公主成婚。在下希望能够为秦国君献上一曲作为贺礼——”
  一名衣着华贵的年轻人背着一张琴,正一本正经的向着秦国君府的门房开口说道。
  那门房的态度十分恭敬,但是却并没有为年轻人通传的意思。
  “国君大喜之日将近,想要为国君献艺的琴师也很多,为了能够选出其中琴艺最高的一人,所以三日后在招贤馆之中会有一场琴考,只有琴艺最佳的才有资格面见国君,还请先生见谅。”
  话音落下之后,恭恭敬敬的向着年轻人拱手一拜,而后做了一个请的姿势。
  年轻人微微一愣,点了点头之后便又开口问道:“敢问小哥,秦国的招贤馆在何处?”
  那门房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神色,确实没想到在秦国竟然还有人不知道招贤馆的位置。
  随后他便为年轻人一指旁边一处高楼,道:“那里就是我秦国的招贤馆。”
  年轻人偏头一看,发现那招贤馆竟然就近在眼前,却是正好在秦国君府的旁边。
  弯腰拱手掩饰了自己的尴尬,然后方才缓缓迈步向着招贤馆而去。
  方才迈步走到招贤馆的门前,正当他准备跨脚迈入门中的时候,却是突然听到了一声气势磅礴的击筑之声。
  他的心神顿时为之一凝,作为一个自诩为音律第一的大家,他从来没有听到过这般气势磅礴的音律。
第351章
琴声筑声孰美
  方才踏步走进招贤馆,那筑声的曲调却是突然变得哀伤了起来。
  磅礴的气势一扫而空,径直化作了动人心弦的哀婉。
  青年仿佛再一次听到了父亲蒙难的消息,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父亲慷慨悲壮的模样。
  在场的其他人面色都发生了骤变,百姓们仿佛是看到了犬戎的骑兵在中原大地上肆虐的场景,仿佛再一次亲眼看到了四国联军踏破了周天子之国。
  他们仿佛是看到了一个又一个周国的国人前仆后继的用血肉之躯去反抗联军的暴行。
  仿佛看到了,山河破碎风雨飘摇,一只燃烧着熊熊烈焰的秦军自西而来。
  他们仿佛看到了冰天雪地中,那些义无反顾的老者。
  仿佛看到了为了收复山河,一个又一个倒在血泊之中的秦国男儿。
  他们仿佛听到了赳赳老秦的高歌,仿佛听到了岂曰无衣的齐唱,也仿佛是听到了魂归故里的祈愿。
  良久之后,曲终人默。
  所有人都静静的坐在那里,安安静静的看着场中的那一名乐师。
  他轻抚着手中的筑,也久久未曾从自己的筑声之中回过神来。
  “这位是?”不知过了多久,人群之中,突然有人轻声开口问道。
  “这位是燕国的高渐离先生——”
  一个身高七尺的男儿朗声开口替他释疑,眼眸中充斥着与有荣焉的自豪感。
  高渐离微眯着双眼,依旧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之中。
  他在招贤馆中听闻的秦国的故事,而后根据秦国的故事临时编奏了这一曲。
  听着都为他的技艺惊叹,只有他自己,才是真正沉迷其中不可自拔。
  不,与他同样沉迷其中的还有另外一个人。
  刚刚走进招贤馆中的青年也同样僵立在原地,尽管筑声已经停歇,他也依旧是满脸的痴迷。
  “这位先生……这位先生?”
  负责招贤馆内日常事务的小吏看到了青年,急忙上前向他打招呼。
  但是青年却是充耳不闻,仿佛根本没有听到他的话语一般。
  “不对,不对,还差一些——”
  过了片刻之后,那青年与高渐离几乎同时发出一声轻呼。
  而后两人都发现了彼此的声音,他们情不自禁的对视了一眼,然后彼此之间露出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笑容。
  “先生也通筑?”
  高渐离径直伸手往身前的座位一引,而后向着青年发出邀请,口中同时缓缓问道。
  青年微微摇了摇头,径直坐到了他的身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3/6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