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9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79/2214


不过,不到十分钟,他又屁颠屁颠的跑回来了。
“管家,那……那个王富贵,又放了十万斤的钢铁契约出来了!”
长孙宽哪怕是商业嗅觉不高,这个时候听到长孙亮汇报的消息,也感受到了一些不一样了。
“楚王府的炼铁作坊,最近有增产吗?”
“没有听说啊!”
“那楚王府是最近囤积了很多钢铁吗?”
“也没有啊!他们跟我们一样,基本上每个月生产的钢铁,除了自用的之外,都会拿出来售卖。再说了,囤积钢铁的话,不就是为了多挣钱吗?他们也没有必要自己把价格给打下来啊。”
“那他为什么突然之间降价了?之前大家都不是很有默契的吗?”
长孙亮:……
你问我?
我问谁?
“走!我也过去看一看!”
长孙宽在自家的铺子里坐不下去了,跟着长孙亮来到了钢铁契约交易铺子面前。
只见诺大的铺子,已经占满了人群。
显然很多人都感受到了今天市场的不一样。
“我要一千斤!”
“我也要一千斤!”
等到长孙宽来到这里的时候,听到了不少商家开价的声音,让他有点紧张的心,稍微放松了下来。
就这样,长孙宽在这里站了十几分钟,看着其他商家把王富贵抛出来的这个大单给瓜分掉了。
“听说这段时间朝中有一些御史弹劾长安城的钢铁价格上涨,我估计是楚王府的人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站出来压了压钢铁契约价格。”
长孙宽找到了一条在自己看来似乎很有说服力的理由。
“也有这种可能!如果只是适当的压一压的话,也不是完全不能接受,毕竟一下子涨的太快的话,确实也不大好。”
长孙亮也稍微松了一口气,局势比自己想象的要好一些。
不过,还没等他高兴多久,王富贵再一次的让人挂出去了十万斤的售单。
这一下,现场立马就陷入了寂静之中。
大家都不傻,王富贵接连抛出来几个大单,明显是事出有因啊。
这个时候,谁也不敢轻易冒险了。
就连长孙宽,也不敢让长孙亮继续出手了。
就这样僵持了十分钟,除了零星几个忽略不计的买单,几乎没有人在买钢铁契约。
“王掌柜,看来不用等到明天,今天就可以给大家先来一个打击了。”
“既然长孙家已经停止出手,那就不用再等明天了,现在就继续降价!”
权衡了一番,王富贵给出了新的指示。
很快的,交易铺子中间醒目的牌价,再一次变化了!
“四十文?又降价了五文?”
长孙亮和长孙宽面面相觑!
王富贵这是要搞事了啊!
第834章
楚王府的人也有吃瘪的时候?
大唐交易中心作为与西、东市相媲美的商区,每天的人流量虽然不是第一,但是交易金额却是稳坐第一。
所以,交易中心里头,自然是每天都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不过,临近交易中心闭馆的时候,在钢铁契约交易铺子里头,却是陷入了一阵诡异的宁静。
王富贵接连抛出钢铁契约的大单,价格还下调了一成。
这到底是一个低吸的机会,还是钢铁价格登顶下跌的信号?
谁也有点拿不准啊。
“当!当!当!”
大唐交易中心的门楼上面,响起了闭馆的钟声。
今天的钢铁契约交易,结束了。
“走!跟我去一趟五合居,看看郎君那里有没有得到什么消息!”
长孙宽松了一口气,总算是熬到了闭馆了。
说实在的,这个时候,他最怕的就是看到其他商家也按照四十文的低价开始抛售钢铁契约,那就意味着大家都不看好钢铁行情了。
现在的话,虽然情况也不是很妙,但是至少大家都还在犹豫。
长孙家如果有新的决定,还能在明天及时调整。
“管家,我觉得有必要联合其他几个手中持有大量钢铁契约的勋贵,今晚一起聚一下,商量一下明天的对策。”
长孙亮的商业水平,显然是要比长孙宽高一截。
毕竟,术业有专攻!
“对!大家联合起来商量一下,最好是明天能够联合把王富贵抛出来的单都给吃下来,这么一来,钢铁契约的价格就稳定下来了。那楚王府的钢铁产量虽然比较大,但是南山建工现在正在作坊城给各个衙门修建新的房屋,需要使用大量的钢铁,能够真正拿出来的钢铁契约其实是非常有限的。”
长孙宽看了看四周的商家,发现了一些熟悉的身影,心中多了一丝底气。
钢铁契约交易,可是没有买空的说法。
但凡是持有钢铁契约的商家,基本上都是希望它涨价的。
周边的商人,至少有一半是可以拉倒自己的阵营之中。
至于那些准备低价购买钢铁契约的商家,手中的钢铁契约用来兑换钢铁都不够,哪里舍得拿出来抛售?
……
作坊城,金太打铁铺子。
因为主要的发展重心都在作坊城里,金太早就将家安置在了作坊城中。
所以哪怕是夜色降临了,也不影响他在外面走动。
因为长安城的宵禁,只针对城墙内的各个坊。
“王掌柜,什么事情需要劳烦您亲自过来?您安排个伙计过来招呼我就行了。”
在王富贵面前,金太一直很低调。
虽然从财富上面来说,金太已经是长安城中有数的富商了。
但是他一直记得是王富贵在当年拉了他一把。
再说了,王富贵代表着李宽,哪怕是两人之间没有渊源,金太也是不敢怠慢的。
“金掌柜客气了,整个作坊城中,除了楚王殿下旗下的作坊,就数金掌柜你的金太打铁作坊的规模最大了。听说你们的货物都已经卖到了南洋和澳洲去了?”
王富贵没有直接进入主题,而是先跟金太寒暄了一把。
“这都是脱了楚王殿下的福气,海外贸易发展的非常快,不仅南洋这些蛮夷对铁器有需求,就是我们自己出海的人员也需要各自各样的铁器呢。”
说到作坊的发展,金太脸上多了几丝喜悦。
从一个只有几人的小作坊,发展到如今匠人、帮工数量将近两千人的大作坊,金太是付出了很多努力的。
当然,他的努力也都得到了回报。
金太铁锅,如今是大唐最有名的铁锅。
在草原上,金太铁锅几乎是婚嫁必备的物品,否则就显示不出档次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79/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