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9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41/2214


毕竟,要研究大唐的气候变化,蝗灾、水灾、旱灾等各种灾难的信息,就是不可避免要接触的。
“现在还不好说,但是不排除有这种可能!我准备先撰写一篇论文,发表着《科学》杂志上面,也算是提前给大家预警一下,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
对于观狮山书院的教谕和学员来说,在《科学》杂志上面发表论文,已经是一个衡量自己成绩的重要参考指标了。
论文的数量将会直接影响教谕们的薪酬和名气。
甚至刘元还在李宽的建议下,给观狮山书院的教谕分了几个等级。
从助教、讲师、副教授到教授,每个教谕的级别都是不一样的,待遇也相差的非常大。
朱银和朱铜现在就是观狮山书院的副教授。
虽然李宽知道将论文数量和教谕的评级挂钩,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
但是,现阶段这个制度,对于观狮山书院的有序发展,无疑是很有好处的。
没看到渭水书院、曲江书院等各家书院,在观狮山书院推出了教谕的评级制度之后,立马跟随了,都不需要李宽去做任何推广。
……
作坊城中,大唐第一高楼已经进入到了后续装修的阶段。
虽然天气还是很冷,但是有些活已经可以开始动了。
在屋顶上方,几名帮工在安装着避雷针。
自从风筝实验成果之后,避雷针就已经被大唐的勋贵们接受了。
至于普通百姓,修建的基本上都是平房,根本就不会考虑购买昂贵的精钢去制作避雷针。
“麦伟,听说你昨天买幸运纸的时候,中了十贯钱?今晚是不是要好好的喝两杯啊?”
这栋楼已经修建了将近一年了,哪怕是当初不熟悉的帮工,现在都熟悉了起来。
在干活的时候,难免就会一边聊天一边干活。
南山建工负责工地现场监工的人员,倒也没有苛责到要求帮工们连聊天都不允许的地步。
“嘿嘿,这次手气不错,总算是中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奖项。昨晚我一口气买了两瓶烧刀子,现在还剩下大半瓶,晚上让家里的婆娘炒几个菜,我们小酌几杯。”
被称作麦伟的帮工,面色黝黑,看上去有三十多岁的样子。
左右不过是中了十贯钱,倒也没有到那种领奖都要带着面具的地步。
所以今天有一起干活的匠人问到,他都毫不隐瞒的说了出来。
“两瓶烧刀子,你就只剩下大半瓶?你……你这是海量啊!”
“嘿嘿,一般一般!”
麦伟脸上忍不住露出了一股得意的表情。
正好此时,一股劲风突然吹来,本来昨晚就喝酒喝到很晚,今天都还有点醉醺醺的麦伟,在这劲风的影响下,直接就一个后仰。
只见慌乱之中,他伸出手想要抓住旁边的东西,但是却是什么都没有抓到。
再发出一声惨叫之后,整个人从一百来米的高处,直接往下掉。
大唐第一高楼的工地,瞬间就被这惨叫声给惊住了。
“嘭!”
当一声不算响亮的声音传来之后,工地上变得异常安静。
紧接着,大家总算是反应过来,出事了!
这不是大唐第一高楼施工以来的第一次出事,但是却是第一次闹出人命。
“楚王殿下,情况就是这样的,现在工地上有帮工在议论纷纷,说我们的高楼选址不对,风水不好,属下担心到时候影响王爷您后续的安排。”
王富贵得到消息之后,第一时间就去楚王府别院给李宽汇报消息。
“南山建工在高空作业的时候,没有给匠人做任何的安全措施吗?”
李宽听了之后,很是无语的看着王富贵。
这个意外,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特别的象征意义,完全就是一件简单的安全事故。
放在后世,这种高空作业肯定是要带上安全绳的,那样就不至于出现坠亡的事故。
“安全措施?什么安全措施?”
王富贵一脸懵逼的看着李宽。
“算了,我画个图,你直接按照这个图纸让人制作安全绳,以后在超过三楼的地面上施工,都需要让匠人们带上这个安全绳。”
看到王富贵那个表情,李宽就知道安全绳这个东西,对于大唐来说是个新鲜玩意。
好在这东西一点也不复杂,也不存在什么特殊工艺,以现在的条件,完全可以大量的制作出来。
“那……那工地那边,需不需要请寺庙的道士或者和尚去做一下法事?”
“法个屁事!你这是不嫌事大,想让大唐第一高楼提前出名是不是?左右不过是简单的一次意外,以后注意就是了。你有这个心思,还不如去人家伤亡匠人的家中慰问一下,看看人家家里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虽然李宽无法解释自己为什么会出现在这个世界,但是并不意味着他会信佛,或者信道。
王富贵被李宽这么一说,立马灰溜溜的去办事了。
第816章
探索新大陆
魏征去世了!
在李世民前去探望的第二天,魏征去去世了!
虽然在最后的时光里,他活的很光荣,李世民毫不吝啬的给了各种关照。
但是,魏征其实是怀着遗憾去世的。
魏征是一名合格的谏臣,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是,他的梦想其实是成为一名谋臣,像房玄龄那样的谋臣。
魏征给自己的人设也是按照谋臣的方向在努力,不管是给李密献上了十条计谋,还是给李建成提议诛杀李世民,他都希望自己的计谋有发挥的余地。
可惜,终其一生,这个目的都没有实现。
当然,虽然他谋臣的愿望没有实现,但是一追随李世民,就帮他劝降了太子李建成的旧部,魏征的功劳还是不小的。
所以李世民听到中郎将回来汇报说魏征去世了,心中非常伤心,甚至还废朝五天。
“父皇,天气冷,我们回宫吧。”
明德门外,李世民亲自带着文武百官,给魏征送行。
一个大臣死后能够得到这等哀荣,实属罕见。
原本李世民是下令厚葬魏征的,不过魏征的妻子裴氏拒绝了。
在她看来,魏征一身都过的非常朴素,没有必要在死了之后搞出豪华葬礼出来,这并不符合他的本意。
所以,如今逐渐消失在百官面前的,只是一辆普通的四轮运货马车,装载着魏征的灵柩往城外而去。
“高明,以铜为鉴,可正衣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徵逝,一鉴亡矣。”
望着不断远去的马车,李世民颇为感慨的说出了名传千古的这段话。
从这里也能看出来,李世民并没有下定决心废掉李承乾,否者今天就不会把他带在身边,还跟他说这么一番话。
至于他说的这话,自然会有史官把它记录下来,不用担心流传不下去。
当然,史官的任务,可不仅仅是帮帝王记录值得传颂的东西,更多的是记录帝王的一言一行,不管好坏。
就比如魏征当年劝谏李世民的很多话,虽然很不中听,史官却是全部记下来了。
所以每个帝王对于史官,都是又爱又恨。
“父皇,您放心,儿臣已经认识到过去做过不少荒唐事,会以父皇为榜样,以朝中大儒为榜样,重新检讨自己的一言一行,不给父皇您丢脸。”
不管心中实际上是怎么想的,李承乾嘴上还是说的很好听的。
许多东西他都已经在谋划,并不想在自己还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横生枝节。
“大哥,言行一致,方是君子。如果只是嘴上说的好听,实际上完全不是那么回事,那可就没有意思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41/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