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8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32/2214

第734章
运筹帷幄之中
“辽东本来就是我汉人的土地,高句丽趁着中原王朝内乱,不断的侵袭;几百年了,我们总得去把债收一收。这一次出征,要是不把商人带在身后,大批缴获占用兵力不说,我们也不可能有商家那么专业的去处理物品。”
李宽倒是不嫌弃来打秋风的商家太多。
反正都是慷他人之慨,多来点人也没有什么关系。
作为正规军,上战场作战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让他们去搜刮物资,就不是很合适了。
李宽希望培养一支职业化的军队,不希望将士们沾染太多作战以外的东西。
“这倒也是,之前从九条浩之整理回来的消息来看,高句丽虽然物产不算丰富,百姓生活水平不高,但是并不代表家中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单单平壤城和汉城里边各家勋贵的财富,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到时候要大规模开发辽东,必然需要大量的钱财,正好用高句丽的财富来帮我们开发辽东,让我们大唐多一个富裕的道。”
“说的没错!不过跟商家沟通战利品的事情,后面就交给王富贵去做。专业的事情还是让专门的人去搞,你就负责协调后勤物资的供应;这一战,能用箭矢换取胜利的,就不要用人命去填。”
虽然李宽一点都不怀疑唐军的作战决心,但是作为从后世过来的人,他还是不习惯用人命去换取自己的功劳,要不然也就不会携带那么多的弩箭。
“王爷你放心,王富贵如今就跟着登州的那帮商家在一起,肯定能最大程度的把战利品带回大唐;至于后勤补给,长安城有源源不断的兵器送过来,登州那边也预留了几艘海船用来运输补给,一定不会耽误大军作战。”
“嗯,算算时间,陛下应该也到幽州了。我们先在平壤和汉城附近骚扰高句丽,看看能不能把辽东的敌人吸引一批过来。然后再派战舰把鸭绿江给封守了,陛下打下辽东,基本上就没有什么悬念了。”
“王爷不打算直接灭掉高句丽?”
王玄策对李宽很了解,他立马就感受到了李宽似乎要以鸭绿江为界,留着高句丽继续存在的意思。
“半岛上如今是高句丽一家独大,百济依附在高句丽身边,如果没有大唐的干涉,新罗迟早会被吞并;但是,如果我们一口气把高句丽灭了,那么很可能就会让跟我们结盟的新罗人坐大。别看新罗人现在似乎对我们大唐很是恭敬,但是这都是建立在他们有求于大唐的基础之上的。
一旦高句丽这个威胁消失了,我大唐有不能迅速的填补这一片区域的权利空白,新罗人坐大,几乎是必然的。任何一个国家,一旦实力变强大了,都是不甘于成为别国的附属。与其到时候我们再跟自己扶持起来的新罗作战,不如留着高句丽,让他们三个国家在那里狗咬狗。”
李宽可是知道,历史上大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高句丽给灭了,结果却是并没有收获到什么好处,反倒是把新罗这个小弟给惯坏了,结果人家统一半岛之后,就开始跟大唐作对了。
半岛上盛产白眼狼,李宽可不想过个几年被新罗给恶心到了。
“辽东一马平川,有利于大军作战;过了鸭绿江之后,就以山地居多,我们人生地不熟,作战难度立马变大,留着不打,也失为一个好主意。”
王玄策不是什么死板之人,很快就想通了。
“不过,鸭绿江以南的高句丽国土,似乎有不少的金矿和铁矿,要是不打下来的话,岂不是很可惜?”
楚王府情报调查局的消息,王玄策都是全部可以看到的。
所以对于高句丽的情况,他也比较了解。
如今想到那么多的金矿要跟大唐失之交臂了,他的心变得莫名的痛苦起来。
“高句丽经过这一战之后,必然实力大减。我们完全可以把离海岸比较近的矿藏给占领了,其他地方留给高句丽自己去折腾。我估计这一战之后,高句丽沿海的城镇和村落,肯定是要内迁的,这就给了我们很大的机会。”
李宽对市舶水师的实力还是很有信心的。
到时候打的高句丽签下城下之盟,割地赔款的,一点都不是问题。
在亡国和割地赔款之间,该怎么选择,那帮人应该清楚。
“王爷的设想如果能够实现,那么对我大唐北方的长治久安,意义就太重大了。原本河北道北边,基本上都是一片荒凉,但是辽东开发起来了,渤海湾又有繁忙的船只往来的话,那么整个环渤海地区,都将变得繁华起来,这是多少钱财都换不来的。”
王玄策的眼光自然也不差,能够意识到今后的改变带来的长远意义。
中原中原,所谓的中原王朝,之前的精华地带就那么一小片。
如果能够将中原的范围不断扩大,那么大唐未来的领土必然更加辽阔,并且还是繁华、稳定。
“到时候辽东的木材、皮草、粮食通过海运运到登州等地,江南的各种精美商品通过海运运到辽东,大唐的商品流动,将变得更加顺畅。不过,辽东以北还有不少胡人,得想办法把他们化为己用,才能彻底解决辽东的长治久安问题。”
室韦、靺鞨可是东北地区历史悠久的部落,虽然人口数量不如高句丽,但是人家几乎是全民皆兵,并且跟高句丽的关系很不错。
不把这些人收为己用,或者征服了,辽东是不可能彻底稳定下来的。
“这个简单,无非就是诱之以利,打一批拉一批,到时候再把淳于家的捕奴队派到俩东去,不愁没有方法对付这些胡人。”
王玄策这些年也算是总结了不少大唐对付吐谷浑、突厥、薛延陀等胡人的手段,如今也算是胸有成竹。
马周等人都没有来,王玄策自然就充当起了军师的角色。
“说的也是,这些东西等打败高句丽人之后再考虑也不迟!按照这个船速,后天就能到平壤了,你跟九条浩之都联系好了吧?”
“王爷您放心,一切妥当!九条浩之跟贺建应该早就收到了飞鸽传书,已经在安排接应和破坏的事情了。”
“那就好!”李宽看着茫茫的海面,心中不由得升起了一股豪气。
海风吹着船帆,不时的响起“哗哗”的声响,天空中不时有一些海鸟在船队上空盘旋。
这应该是渤海地区,千百年来第一次出现如此巨大的船队。
这也昭示着,大唐的海洋战略,即将迎来新的转机。
第735章
渊盖苏文的应对
很多人以为高句丽是属于朝鲜半岛上的国家。
其实,严格说来,高句丽也算是一个华夏王朝。
在公元313年的时候,真是西晋不断没落的时候。
而崛起于东北地区的高句丽,利用这个机会南下朝鲜半岛,吞并了汉朝开始置设的乐浪郡,然后就开始有了“平壤”这个名称。
又过了一百多年,已经是东晋时期,高句丽的长寿王正式迁都平壤。
原本是东北的一个部落的高句丽,开始以平壤为中心,势力不断向四周扩张。
虽然高句丽也有国内城和汉城两座别都,但是可想而知,平壤城才算是真正的政治、经济中心。
所以,李宽选择进攻的第一站就是放在了平壤。
“下官见过莫离支!”
就在李宽带着大军朝着平壤城而来的时候,这座古老的城池里面,也在发生着各种变化。
“权万新,对新罗的作战都已经安排好了吗?”
渊盖苏文很聪明,诛杀了高建武之后,他并没有直接取而代之,而是自封为莫离支,然后在王族之中找了一个听话的高藏,让他作为新一任的高句丽国王。
但是,高藏王其实就是一个傀儡。
渊盖苏文就如同当年的曹操,高藏王就是汉献帝。
“已经准备妥当,只需要找一个借口就可以开战了;并且,百济那边也调遣了兵马到新罗边境,准备跟随我大军一起行动。”
权万新作为渊盖苏文的得力属下,如今正被委以重任。
“莫离支,这借口还不好找?孩儿等会亲自走一趟,就说我们有兵士在边境走失,要带兵过去搜寻,一旦新罗人不同意,我们就强行闯过去,到时候必然会产出冲突。只要冲突产生了,要开战就是一念之间的事情了。”
正式场合,渊男生也跟其他人一样称呼渊盖苏文的官职。
“如今国内局势虽然还算平稳,但是暗地里难免会有一些人不服;特别是被诛杀的支持高建武的官员,他们的亲属之中,肯定有漏网之鱼在到处散布谣言。为了及时转移国内百姓的焦点和矛盾,跟新罗的战事,不能拖了!男生,你一会就启程,三日以后,我高句丽的大军,一定要迈入新罗的国土。”
渊盖苏文也没有自大到认为自己已经完全得到高句丽军民的支持。
特别平壤城中,最近的动静有点大,哪怕是自己编造了不少理由,也不免引起了一些百姓的不满。
甚至在军中,也有一些人对自己诛杀高建武的做法表示不满。
这个时候,渊盖苏文自然是希望用一场战争来转移大家的关注点,顺便团结一下各方的力量。
当然,也可以借着这场战争,把一些不支持自己的人光明正大的给处理掉。
大不了到时候就算你一点军功,让大家相信你是真的死在了战场。
“莫离支,跟新罗的战事固然紧要,但是孩儿觉得辽东那边也要做好防备。国内最近发生的这些事情,肯定已经传到大唐那边去了,唐国会有什么反应,还真是不好说;特别是那个高桓权,一直都没有找到他的尸首,孩儿怀疑他还活着。辽东那边,还是有一些将领支持高桓权,万一他逃到那里举旗造反,那我们就被动了。
除此之外,如果高桓权逃到了大唐,搬来唐军的话,也是一个麻烦。孩儿愿意亲自带一万兵马前往辽东,一方面是防范高桓权可能的闹事,另外一方面是防备唐军。”
渊男建跟自己的大哥渊男生一向是不和,双方争权夺利的事情,已经不是一次两次。
这一次跟新罗的作战,主要是渊男生那边在对应,渊男建自然不能坐以待毙。
刚好,现在高桓权生不见人,死不见尸,自己找到借口带一部兵马去辽东,可以好好的发展一下自己的势力。
高藏王如今就是一个傀儡,高句丽迟早是渊家的天下。
这个时候,渊男建自然要考虑一下将来。
“杞人忧天!二弟,你的这种担心完全没有必要!与其带兵去辽东,不如把这些兵马投入到对新罗的作战之中。如果能够接着这次的机会,一鼓作气的灭掉新罗,那么对于稳定高句丽国内局势,提高阿耶的威望来说,意义比什么都重大。那个时候,哪怕是高桓权还活着又怎么样?高句丽国王已经是高藏王,跟他这个曾经的太子没有关系了。”
渊男生自然能够看头渊男建话外的意思,不想让他如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32/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