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7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92/2214


“去吧,不过没必要强迫人家,挣钱的机会放在他们面前,就看他们能不能把握住了。”
王富贵的这种做法,李宽并不反对。
自己要培养一帮资产阶级,自然是这些人跟楚王府越亲近越好。
……
城南马车行。
韦宝兴高采烈的带着韦思仁在铺子里转了一圈。
“郎君,今年开春以来,各类马车的售卖数量比去年同期上涨了五成多,其中四轮运输马车更是翻了一番;哪怕是我们的售价微微上调,也有点供不应求了。”
韦宝好久没有感受到这种热销的场景了。
自家的马车虽然价格比奔驰马车行的要便宜一些,但是质量也差一些,所以一直卖的不温不火。
“我听说对面奔驰马车行的四轮马车,特别是运输用的四轮马车,如今都已经卖断货了吧?”
韦思仁的这话,让韦宝脸上一下就露出了尴尬的笑容。
不可否认,这些人会来城南马车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奔驰马车行没有货了。
长安城的基建潮流,不仅带旺了水泥、碎石、沙子、青砖、瓦片等建筑材料,也让货运马车的售卖情况变得火爆。
如今,不管是哪家马车行的马车,只要是货运马车,几乎都到了不愁卖的地步。
哪怕是质量差一些,有些等不了的客户也捏着鼻子买了。
时间就是金钱,在运输行业,这句话绝对是真理。
“郎君,奔驰马车行是比我们卖的好一点,但是我们的差距如今在不断的缩小。特别是在人力车方面,我们的规模是大唐最大的。”
韦宝愣了一会之后,还是硬着头皮接下了自家郎君的话头。
“既然运货的马车好卖,那以后我们就单独成立一个负责制作运货马车的作坊,让匠人们重点研究一下怎么才可以装的更多,还不容易损坏!”
讽刺归讽刺,韦思仁对自家的产业还是很上心的。
很显然,在豪华四轮马车方面,自家是比不过奔驰马车行了,那就干脆换一个方向竞争了。
反正,只要能挣钱就行!
第679章
又看走眼了
自从教育部成立之后,户部尚书唐俭的心情就不是很好。
原本就比较严肃的他,最近更是一点笑容都没有了。
搞得户部的胥吏们办事都胆战心惊,生怕一不小心就惹怒了自家尚书。
“唐尚书,这是上个月最新统计出来的长安城的赋税收入情况,您要不要先看一看?”
户部度支主事项进拿着一个账本来到了唐俭面前。
作为户部老资格的主事,项进并不怎么怕唐俭。
再加上今天是来汇报好消息的,进入唐俭的办公室之后,项进整个人的状态都挺放松的。
“一个月的数据,也看不出什么来。怎么,有什么特别的吗?”
唐俭放下手中的公文,接过了项进递过来的账本。
户部的账本,如今都使用了楚王府各个作坊和铺子在用的新式记账法,哪怕是外行人,稍微接触一段时间,也能读懂一个大概。
“嗯?同比上涨百分之三十?”
唐俭的脸上不仅没有露出笑容,反而变得更加严肃,甚至可以说是有点难看。
户部每年都要赋税收缴的任务往下派,为了完成任务,许多州府,特别是基层的胥吏,都会采取一些特别的手段。
比如今年到年底了,任务还没有完成,那就找几家相熟的,或者是比较肥的商家,让他们提前交纳明年的赋税。
更有甚者,直接带着一帮人去到人家作坊里头,查你有没有偷税漏税的情况,然后寻找机会把没有完成的任务给完成了。
这种情况,唐俭这个户部尚书,其实都是知道的。
“没错,同比上涨百分之三十,并且下半个月的涨幅其实比上半个月要大,只不过在账本中看不出来而已。”
项进有点不明白为何唐俭看到这么漂亮的数据还不开心。
莫非他还想着上涨百分之五十或者直接翻一番?
这也太不顾现实了吧?
“荒唐!本官三令五申的说过,各级胥吏征收赋税,不得无辜扰民,不得干出违法违规的事情。你们都当御史台那帮御史是吃干饭的吗?”
唐俭将账本往桌上一摔,直接破口大骂。
门外一些走过的官员和胥吏,纷纷打了一个抖索,加快了脚步。
“唐尚书,属下不知道此话从何说起?如今长安城中各个坊均有警察署的警察在巡逻,一旦胥吏们敢欺负百姓,都不用人家投诉上来,那些警察直接就出面处理了。这些警察,可不归户部管辖,哪怕是长安县县令的话,也不见得很好使,现在长安城里的胥吏,没有谁敢去撞人家的霉头啊。”
项进人也不笨,很快就反应过来唐俭为何发脾气了。
感情自己的上司是以为赋税增加这么多,背后是有乱七八糟的事情啊。
“按你这个意思,二月份的税赋收入同比增加百分之三十,居然是真的?”
“唐尚书,是同比增加百分之三十点八,这个数字,千真万确,没有一文钱作假!”
算钱,项进是专业的。
说实话,第一次看到这个账本的时候,他也以为是不是哪里弄错了。
多番确认之后,发现没有问题,所以才兴致勃勃的来到唐俭这里邀功。
哪想到,自己这个马屁,似乎拍到了马腿上呢。
“本官查看过大唐过去十年的赋税数据,没有任何一年的二月份可以同比增长超过百分之三十。你这还是在过去几年连续高速增长,去年二月的赋税处于高位运行的情况,凭什么赋税还能这么增加?”
唐俭还是不相信项进说的话。
实在是这个数据有点诡异。
如果只是涨个十几个点,他也就勉强相信了。
毕竟这几年的赋税基本上都维持着两位数增长。
但是增长了百分之三十几,创出了十几年来的新高,这就有点夸张了。
“商税!唐尚书,主要是商税的增加非常的迅速。您应该也很清楚,朝廷成立教育部之后,户部立马就将经费划拨过去了,然后长安城中就一口气冒出了十几家的书院。这还只是书院,不算蒙学和小学,要是把长安城真正修建或者筹划修建的蒙学、小学计算在内,这个数量铁定超过一百所。”
项进暗自庆幸自己的准备功夫做得还算是比较充足,不至于被领导一质疑就无话可说。
在官场上,领导一问你问题,你就一问三不知,这种情况给人留下的印象是非常差的。
甚至平时累死累活,就因为这一个差印象,什么都没了。
所谓的被社会磨平了棱角,那是需要代价的。
“书院的修建跟商税增加有什么关系?”
唐俭虽然尽心尽责,但是毕竟不是专业的技术官僚,对于一些具体的经济运行规律,了解的并不多。
“关系大了。这些书院的规模都不算小,单单观狮山书院扩建研究生院,就需要在占地五百亩的地方修建大量的房屋,再加上下水道的铺设,地面的修正,所有工程搞下来,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更是需要采办许多的水泥、沙石、青砖、施工工具等各种各样的材料;
甚至因为这些书院的修建,长安城里的运输需求都增加了不少,导致四轮运输马车的价格节节攀升,还供不应求。这些变化的背后,都会导致二月份的商税收入大大的提升。有些作坊,虽然货物还没有售卖,但是已经提交收了买家的钱财,他们干脆就连相关的税收也一起交了。
虽然我们的商税只有十税一,看起来不算特别高,但是积少成多,再加上长安城里头有那么多的作坊,商税的占比,已经超过了农税;属下预计三月份的税赋收入,将在二月份的基础上再次创出新高……”
伴随着项进的解释,唐俭算是把情况搞明白了。
“都说楚王殿下是财神爷转世,这还真是服了他了。原本要户部拿出一成的赋税作为教育经费,本官还是有点意见的,现在看来,绕了一圈,最终从户部出去的钱财,还是回到了我们的库房啊。”
唐俭的心情有点复杂。
这一次,自己又看走眼了啊。
看来,今晚回去要跟从观狮山书院毕业的儿子唐同人好好的聊一聊才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92/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