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6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2/2214


“你的意思,是希望我们敢在大军到达之前,去通知凉州城的唐人?”
“没错!既然薛延陀汗国注定要毁灭,那我们为什么要跟着它一起沉沦?薛延陀汗国是薛延陀人的国家,不是我们仆骨人的。这么多年来,他们是怎么对待我们仆骨人的?首领,我们在凉州酒楼的时候,那里的说书人讲到了一个‘投名状’的典故。
此时此刻,就是我们缴纳投名状的最好时机啊!一旦我们在大军到达之前将消息传给了凉州守军,那我们部落以后在凉州就没有谁敢欺负了。哪怕是唐人,也会领我们的情!
你要是有担心,我们可以只带一部分精锐,兵分几路的往凉州而去,其他人还是留在部落里,在局势明朗之前,哪里也不去!”
科尔曼的这个建议,可谓是充分考虑到了仆骨思的顾虑。
果然,脑子本来就不算笨的仆骨思,只是思考了片刻,就有了决定。
“也不用其他人了,就我们两,各自带二十名身手好的族人,现在就出发去凉州!要是去的晚了,那就白跑一趟了!”
……
大明宫中,灯火辉煌。
今天是大唐立国节,上午举办了阅兵式,让长安城彻底的陷入了一股兴奋之中。
为了庆祝大唐成立二十四周年,阅兵式结束之后,李世民又带着百官去大唐纪念碑那里祭祀了一番。
之后,李世民看到大家都这么兴奋,想到以前李宽跟自己提过的逐渐放松宵禁管控的建议,干脆顺势宣布长安城今晚取消宵禁。
而李世民也在大明宫中大宴群臣。
自从登基以来,李世民都是厉行节俭,不仅在宫里裁撤了大量的宫女和太监,长孙皇后甚至还亲自带领后宫妃子在那纺麻布。
所以,大宴群臣的事情,他是很少做的。
哪怕是有宴席,往往也算不上丰盛。
不过,今天的宴席算是破了例,史无前例的丰富。
使用特制的马车从登州运来的大量冰鲜海产品,纷纷走上了宴席的桌面。
巴掌长的海虾,巴掌大的鲍鱼,三个指头粗的海参,美味的黄鳍金枪鱼鱼生……
这奢侈程度,简直刷新了大家的认识。
不过,这个时候,哪怕是再挑剔的魏征,也不会那么不合时宜的站出来弹劾。
毕竟,一开始的时候,李世民就已经表明了,今年的立国节开销,全部都算在内帑之中,不需要户部出一文钱。
这几年,得益于东海渔业强大的“印钞”能力,李世民的内帑富裕程度,远超历代帝王。
像是这样的宴席,哪怕是花费了再多的钱财,也是九牛一毛。
“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看到如此太平盛世啊。”
萧瑀身边,坐着一个年过花甲,但是看上去很有气质的老人。
那就是他的亲姐姐,前隋的萧皇后。
自从贞观四年,大唐击败了东突厥,将萧皇后迎接回长安之后,她就一直深居简出,长安城很多人都不知道还有这么一号人物存在。
甚至大部分人都以为她已经过世。
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她跟萧瑀一起参加了这场盛宴。
在一些野史之中,有传闻说萧皇后一生跟了六位皇帝,就是连李世民也垂涎于他的美色。
其实李宽觉得这种说法很荒谬。
萧皇后年轻的时候,倾国倾城,这是没有任何疑问的。
但是当她被迎接回长安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六十多岁的人了。
哪怕是她再能保养,在没有肉毒针的情况下,六十多岁的人也不可能让李世民垂涎。
事实上,萧皇后回到了长安之后,一直受到了李世民的礼遇。
这里面应该有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萧皇后毕竟是前隋的皇后,通过尊重前朝,可以间接的达到主张本朝政权的合法性的目的。
其次,这也跟隋唐两朝,杨家和李家都出自早年的北周八柱国有关系。
可以说两家是有世代的姻亲关系的。
李世民甚至还得叫杨广一声表叔呢。
还有一点,萧皇后而所在的兰陵萧氏,是江南最大的世家,萧瑀本人也是武德朝和贞观朝的宰相,李世民出于拉拢萧家的目的,也会对萧皇后好一些。
当然,这里面有没有一些李世民儿童时期对熟女的幻想,这就谁也不知道了。
“阿姊,大唐能有如今盛况,着实是远超历朝历代,哪怕是汉武盛世,也不见得有如此风光啊。不说其他的,单单这餐桌上的食物,就反映了不少问题。”
萧瑀虽然动不动就跟李世民扛上了,但是在自己的姐姐面前,还是非常温柔的。
“那倒也是,南洋来的香料,广州来的糖霜,倭国来的鲍鱼,登州来的海鲜,江南来的鳄鱼肉,凉州来的牛肉……大唐国势,蒸蒸日上啊。”
萧皇后早就过了追求山珍海味的年纪,但是看到如此不凡的宴席,还是感慨万分。
一直以来,她都很怀念杨广刚刚登基的那几年的日子。
但是,说句良心话,哪怕是那个时候的大隋,也是不如现在的大唐。
“如今我们萧家也将重心转移到了大海之中,长安城的勋贵,许多都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大海之中,这种情况,以前大家也是想都没有想过的。”
就在萧瑀和萧皇后在那里聊天的时候,一名急匆匆而来的百骑,打断了这种热闹的景象。
第551章
都抢着带兵打仗
李世民今天的心情是非常不错的。
前几天因为魏征再次上奏反对自己去泰山封禅,最终自己也无奈同意。
搞的他的心里有点不是很痛快。
这种不痛快,如今已经完全消失的无影无踪。
只要回想一下今天阅兵的震撼场面,李世民就心满意足了。
有如此强军,还用担心大唐不能国富民强吗?
自己哪怕不去泰山封禅,史书上也不能抹杀自己的功劳吧?
“陛下,这大唐皇家军事学院才成立半年,起到的作用就远超大家想想,看来以后有必要进一步提升它的地位呢。”
长孙皇后平时是不和李世民讨论朝中政事的,不过今天却是忍不住替军事学院说了句话。
“是啊,不说其他的,单单是这些队列的训练,对部队的士气、精神面貌和军纪的提升是非常明显的。以前大家还不理解,今日以后,应该没有谁再有疑问了。”
十二卫抽调去阅兵的人员是什么情况,今天朱雀门城楼上的那些将军们,心中最清楚不过了。
有些士卒虽然战斗力挺强的,你要他上战场作战,那是勇猛无比。
但是你要用一堆条条框框束缚他,往往效果却是很不好。
像是排列队形,虽然十二卫也重视,但是那个程度和军事学院是完全不同的。
原本大家还认为站个军姿都搞出那么多要求,没有一点意义。
看完今天的阅兵式,就感受出差距来了。
“阿耶,军事学院的学员们在短短一个月内就能让十二卫的人马形象大变,儿臣想让东宫的护卫也接受一下他们的训练,免得他们给皇家丢人。”
李承乾在一旁说了一句看起来很有道理的话。
不过,他这话一出口,不少大臣就心有灵犀的对视了一眼。
太子殿下今天是长本事了啊。
这种一箭双雕的主意也能想出来?
这事看起来只是简单的训练东宫护卫,但是其实起到了好几个效果。
一方面,相当于表示东宫对大唐皇家军事学院的认可,有拉拢军事学院学员的意思在里头。
另一方面,这算是变相的提高了东宫护卫的战斗力,也算是提高了李承乾的实力,
再者,看李世民的样子,显然是很支持这种训练方法,李承乾这也算是投其所好。
“陛下,微臣认为不如在十二卫中先全面普及新式的训练方法,毕竟他们是拱卫军事的关键力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2/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