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3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2/2214


“王爷,这棉花,我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莫非它有什么其他用处?”
程静雯看到李宽郑重的安排了人马去凉州收集种子,好奇心更盛了。
“没错,长安城以前是没有,这个名字是我给起的。嘿嘿,容我卖个关子,这棉花的用处,等过段时间,我再让你见识见识。”
楚王府的暖棚,这几年都没有再扩大面积,李宽觉得又到了扩建的时候了。
为了尽快的获取更多的种子,加快棉花的生长周期就很有必要。
如果不使用暖房,一年只能种植一季。
除非李宽能够搞到大量的种子,要不然大规模的推广,至少要等到七八年以后。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李宽希望过个三四年,棉花就能在长安城开始大规模的种植。
然后再用两三年的时间,在关中道、河北道和河南道推广。
六七年以后,让棉织品走入大唐寻常百姓家。
要完成这个任务,可没有那么容易啊。
些许暖房建设的成本,就不值得太过计较了。
“王爷,你这么一说,我就更好奇了呢。”
程静雯看到李宽居然卖关子,跺了跺脚,撒娇着说道。
别看她已经是当娘的人,其实也就是二十周岁不到的妹子而已。
放在后世,还是个学生妹呢。
“对啊王爷,这棉花到底有什么用处啊,我只听说江南道和岭南道有木绵花,听说可以用来填充被褥。莫非这棉花也跟木绵花一样,可以用来填充被褥吗?”
晴儿也在一旁提出了疑问。
“猜对了一小半,这棉花,自然也是可以用来填充被褥的。但是它更大的用处,是制作布匹。”
对程静雯和晴儿她们,倒也没有什么需要隐瞒的。
“制作布匹?”程静雯一脸困惑,“夫君,听说木绵是不能用来制作布匹的呀?”
“没错,木绵是不可以,但是棉花可以,这就是它最大的价值所在。不客气的说,一旦棉花大规模的种植,麻布就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
李宽的这个论断,哪怕是程静雯和晴儿对他非常信任,一时也是难以接受。
不过,只要知道自家王爷种植棉花不是玩物丧志之举,就够了。
“走,我们再去别处看看,说不准又有新的发现。”
李宽突然对自家的百草园充满了兴趣,自己只是小半个月没来,就有这么大的惊喜。
像是棉花,如果不是看到它开花的场景,李宽是认不出来的,自己前世又没有种过棉花。
其他的东西也差不多,你可能认识某种花草在某个阶段的模样,但是换一个阶段,你可能就不认识了。
就比如在后世,大米和小麦,吃过的人有无数,但是不认识它们幼苗的人,一抓一大把。
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奇迹,李宽带着小玉米在百草园转了一圈,除了棉花之外,并没有其他什么特别的发现了。“王爷,房二郎离京的时候不是说过了嘛,奇花异草,南洋最多了,到时候船队回来了,说不定就有很多惊喜了。”
程静雯看李宽有点失望的样子,便出言安慰。
去年的南洋之行,尉迟环他们把重心都放在了香料之中,其他的东西并没有太多关注。
今年春天出发的时候,李宽专门叮嘱了,让他们在南洋留意一下各种稀奇的作物。
这一次的下南洋,船队的主要任务是建设完善补给点,采集一些特别的蔬菜粮食种子,最后才去香料岛装香料回来。
由于目的明确,航线清晰,应该等到入冬的时候就可以回到长安城了。
“算了,有这个棉花,惊喜就够了。”李宽叹了口气,觉得还是先把棉花的事情搞妥当再说,“君买,你再派个人去凉州,跟马周说,让他了解清楚棉花的来源。如果知道确定消息的话,让西北贸易专门派一个商队出发,去到西域多搞一些种子回来。”
李宽想了想,觉得在凉州不一定有大量的棉花种子,可能去一趟西域,收获会更大。
正好,也让楚王府情报调查局的人马往西突厥渗透一下,以备不时之需。
……
伴随着一阵秋雨,长安城的炎热有所下降。
这个夏天,给长安城很多人留下了许多不一样的回忆,而制冰技术的传播,让不少行业悄然产生了变化。
点都德算是其中的受益者。
“吴公公,怎么样,我没有骗你吧,这点都德的盐焗登州大虾,是长安城一绝吧?”
巢方和司膳太监吴起再一次坐在了一起,品尝着美食。
吃货和吃货之间的共同语言,一般人是没法理解的。
像是巢方,一个医学世家,而吴起是一个连父母是谁都不知道的太监,按理来说,他们是没有什么共同语言的。
偏偏在美食这一块,两人就很聊得来。
“不错,确实很不错。我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吃到虾。吃了点都德的盐焗登州大虾,感觉以后再也吃不下去别家的菜了。”吴起砸吧了一些嘴巴,很是满意,“就是价格贵了一些,一只最小的虾也要三十八文钱,这一盘下来,一贯钱就没了。”
自从使用硝石制冰实现了随时随地产冰的可能之后,李宽除了用来制作雪糕等各种冷饮和降温之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把登州的海产品运点回来吃。
新鲜的生蚝、大虾、大黄鱼,还有金枪鱼、海鳗、鱿鱼,李宽想起当初在登州府的日子,口水就忍不住留了出来。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荔枝是不好保存的水果,在没有冰块的情况下,唐玄宗都能从岭南搞到荔枝回长安给杨贵妃品尝。
如今自己从登州搞点海鲜回来,应该也不难。
这楚王府有海鲜吃了,李雪雁自然是第一时间就知道了。
再一打听,还能这样运输,她立马就让点都德的掌柜有样学样了。
继白菜宴之外,点都德再一次推出了海鲜宴,算是彻底的奠定了它在长安城酒楼之中的地位。
哪怕是对面的五合居立马跟进,那感觉也是差了一些什么。
最关键的是,点都德的厨子总是能够最快的了解到楚王府的新菜式,这给一些吃货留下来非常深刻的印象。
“这香煎黄花鱼也很不错,肉质细嫩,完全不是咸鱼可以比得上的。”
巢方很是满足的夹了一块黄花鱼肉放到嘴里。
“听说楚王殿下去登州赈灾的时候,亲自带着船队出海捕鱼,捕捞回来的就是大黄鱼,解决了登州府的粮食危机。我之前以为登州百姓都能吃得起的大黄鱼,想必口感好不到哪里去,没想到居然是如此美味,实在是出乎人意料啊。”
吴起忍不住有点羡慕起登州百姓了。
这么好吃的东西,他们居然可以用来当做饭吃。
这得有多么奢侈啊?
“嗯,说起来,我们能够吃到这海鲜宴,也还得多谢楚王殿下。要不是他发现了硝石可以制冰,登州府的海鲜哪里有可能送到长安城来啊。”
巢方曾经幻想过很多次自己吃海鲜的场景。
但是他从来没有想到会是今天这样的场景。
特别是桌子中间那一大盘还垫着冰块的生鱼片,那是他以前压根就没有想过的吃法。
在此之前,能够在海产屋买到大黄鱼制作成的咸鱼,他就已经很满足了。
“确实是啊,登州的海鲜,这真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啊。”
“吴公公,听说过几天,点都德会再推出一个牛肉宴呢,还真是期待呢。”
不管是隋唐还是宋明,耕牛对于中原王朝来说,都是属于管控物资。
很多人可能会在电视或者上看到一副场景:
“小二,来一斤牛肉,一壶上等好酒。”
实际上,这是一种误导,在古代,根本就没有那么容易吃到牛肉的,甚至吃牛肉还会犯法,哪怕这头牛是你从小养到大的。
可以说,古时候的牛,地位不比后世的牛在阿三国的地位差。
作为重要的耕种物资,除非你家的牛已经老得走不动了,或者不小心受伤了,那么经过官府的批准之后,你才可能把牛杀了。
所以,吃牛肉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绝对是一件一生都未必有机会的事情。
哪怕是巢方和吴起这样的人物,也没有吃过多少次牛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2/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