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2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3/2214


如果李宽真的在题目上面做手脚,那就太短视了。
这不符合李世民对他的了解。
“陛下,千真万确,今天一大早,百骑司就有好几个人在观狮山书院,多个角度的了解情况,力求以最快的速度将那里的情况汇报给陛下。”
“父皇,我看看那算学题是什么吧?”
李治和兕子刚刚给李世民送了一碗楚王府那边学来的鲍鱼炖老鸭汤,御厨专门去学了几天,总算是有几分水准,李世民也喝的很开心。
没想到李忠就过来汇报消息了。
本来,李治是一向不关心朝中政事的,也正因为如此,李世民才放心的让他随时在宣政殿中行走。
只是,今天听到的事情居然和观狮山书院有关,又涉及到算学题,李治的兴趣立马就上来了。
李世民听到李治说话,没有多想什么,随手把手中的题目递给了他。
百骑司办事也算是稳妥,知道李宽出的那道题很关键,所以一字不漏的把它抄了下来,没想到现在果然起了作用了。
“一个水池有甲、乙两处进水口和一处排水口……”
李治一看到题目的开头,就笑了。
虽然还没有看完,不知道和之前二哥教自己的有什么不同,但是很明显,这是属于需要使用三元一次方程才能最快的解决出来的题目。
观狮山书院算学院的学员,只要学过了三元一次方程,十个有九个都能在一刻钟之内解答这道题。
至于自己……
“父皇,就这道题,难住了长安城的所有生徒吗?”
“雉奴!不可轻视天下读书人,须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李世民看到李治的脸上露出了骄傲和轻视的神情,忍不住轻声呵斥了一句。
“就这题,我只要一盏茶的功夫就可以解答出来,那些人居然在半个时辰之内都解答不出来,实在是……”李治并不怎么怕李世民,仍旧摇头晃脑的露出了一副鄙视那帮生徒的表情。
李世民眉头一皱,一盏茶功夫就可以解答出来?
虽然之前户部赋税数据的计算,李治表现出了非常惊人的算学天赋,但是要李世民相信他比长安城所有的生徒的算学水平都高……
这实在是很难让人相信啊。
“事实胜于雄辩。”李治也不多废话,很不客气的拿起了御桌上的笔和纸,重新看了几遍题目,然后便埋头下笔。
“嘻嘻,是四刻钟!”
还真就是不到一盏茶的功夫,李治就放下了手中的笔,“父皇,你可以派人去问二哥,这道题的答案是不是四刻钟!”
“你以前做过这道题?”
李世民没有怀疑李治是乱做的,但是他认为是不是这道题李治以前刚好做过。
毕竟,最近一年,他有事没事的总往楚王府跑,乱七八糟的学了不少杂学,李宽提前教授过这道题,也是不奇怪的。
“没有!父皇,我敢肯定的说,这道题在今天之前,没有任何人看到过。”
“那你是怎么在短短的时间内做出来的?”
李世民沉默了片刻,重新看了两遍题目,觉得自己的脑子有点晕。
这题却是是千古少见的难题啊,那些生徒做不出来,也很正常。
他自己本身的算学水平虽然不能说很高,但是也有几把刷子,现在居然连题目都没有读懂一样。
可是偏偏李治就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计算出来了。
想不通啊。
第274章
算出来了
长安城不算是一个缺水的城市,但是能够在院中有自己的亭台阁谢,水池花圃的人家,却是并不多。
偏偏王盛家底殷实,坐落在敦化坊的宅子里面,专门挖了一口面积不小的水池。
虽是初春时节,池子旁边的桃花却是正开得茂盛。
微风吹过,朵朵粉红的桃花飘落在池面,让水中的鲤鱼好一阵追逐。
“挖大点,再挖大点!”
王盛衣服上面沾满了不少的泥土,指挥着府上的几个下人在池子旁边挖着。
“郎君,就这个小池子,已经挖了好几天了,再扩大的话,也没有什么必要啊。”
府中管家觉得自家郎君这几天的状况很不对,特别是那天从观狮山书院回来,就什么也不顾的让家里的下人开始在院子里挖水池。
好端端的,挖水池干什么?
“你懂什么!单开甲口需五刻钟注满水池,这个小池子,肯定撑不住五刻钟,不挖大一点,我怎么能够解出那道题呢?”
王盛觉得自己虽然落榜了,但是一定要证明自己的算学水平不比别人差。
特别是李宽拿出来考教大家的题目,虽然当天自己没有做出来,有点难堪。
但是想了想,其他人也没有做出来,说明这不是自己的问题。
如果到时候只有自己能够解答出来,也算是挽回了一些脸面。
要不然,自己以后还真不知道怎么在家族里面抬头做人了。
特别是王杰,之前对自己很是热乎,这几天明显冷淡了很多。
“郎君,请恕老奴无知,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还有这样解题的啊,不应是有笔墨纸砚就够了吗?”
这个老管家,上半辈子伺候王盛的父亲,下半辈子伺候王盛,在府中的地位非同一般,要不然也不敢这样说话。
“哼!你懂什么!”
王盛说完,亲自拿起了一把锄头,跳进了池子当中,开始挖起了土。
……
对于正在热爱算学的人来说,碰到一道自己不会的题目,那是怎么都想要把它搞清楚的。
王盛是这样,李谚自然也不例外。
“谚儿,算学之道,有其独特的规律。楚王殿下出的这道题,为父虽然一时半刻也不知道怎么解答,但是以我对楚王殿下的了解来看,这题只要找对了思路,应该是有捷径可走的。”
李淳风从外面回来,发现自己的独生儿子还在书房中奋笔疾书,忍不住提醒了一句。
观狮山书院的事情,他自然也是听说了的。
而作为一个精通算学的道士,李淳风自然也是有去研究这道题。
思路他是有的,但是觉得自己的解题方案太复杂了,不算个一整天,根本就算不出结果。
但是,他想到李宽以前做事,总是天马行空,让人找不到规律,却是每每起到惊人的效果。
这次的算学题,会不会有异曲同工之妙呢?
所以,他虽然忍住了去观狮山书院和李宽探讨这道题的打算,却是忍不住想要点拨一下自己的儿子。
“有捷径可以走?”
听李淳风这个旁观者这么一提醒,李谚立马就一愣。
这题目自己也算是研究了几天了,好几次都觉得似乎抓住了什么,但是偏偏又感觉还差了什么,没有真正的解答出来。
如今再一想,觉得自己阿耶提醒的很可能是对的。
“阿耶,我去沐浴了,清醒一下。”
“这就对了,劳逸结合,算学可不是靠着蛮力就能学会的。”
看到自己儿子恢复了往日的风采,李淳风微笑着点了点头,离开了书房。
夜深人静,一支鲸油蜡烛在清风的吹拂下,一晃一晃,将桌旁的人影照耀的不断变形。
自从登州府的捕鲸船变多之后,鲸鱼已经不是东海渔业的独家特产了,甚至有些世家已经在江南道沿海开始捕捞鲸鱼。
大唐的鲸油蜡烛价格,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下降,如今已经开始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像是李谚这样的家族,虽然家底谈不上丰厚,可是用鲸油蜡烛,却是不再心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3/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