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2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6/2214


历史上的武则天,之所以取得那种成就,是有很多因缘巧合在里头的,如今她既然碰到了自己,那些机缘还会跟她有关系吗?
如果没有的话,她无非就是一个比较聪明,比较有手腕,长得漂亮的姑娘而已。
如果没有猜错的话,眼下武照在长安城过的应该是比较落魄的,自己一个穿越者,有什么好担忧的?
哪怕是为了李唐的江山着想,自己也要把这匹骏马拴在楚王府呀。
“哦?郎君想到了什么诗词?”
武照狡黠的笑了笑,聪明的她,自然是知道刚才李宽是走神了,绝对不是什么思考诗作。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李宽脑子快速的一转,就把文抄公们最喜欢的这首词给拿了出来,哪怕武照再聪明,也得怀疑自己的判断了吧?
思考这么一首流传千古的词,自己刚走神,不是很正常的吗?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李宽毫不停顿的回答,果然让武照陷入了自我怀疑之中。
莫非刚才自己猜错了?
这位郎君真的灵感来了,在思考佳作?
大唐虽然不是很流行填词,但是武照这个才女,还是识货的,李宽一开口,就知道这词非常不凡。
看来眼前这个郎君绝非无名小卒啊。
自己一家的困境,很可能在他身上能够得到解决。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李宽一口气把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给背了出来,立马就把武照给镇住了。
而晴儿虽然不是很懂诗词鉴赏,不过看到自家王爷的模样,就感到不明觉厉。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武照嘴里重复的念叨了一遍,再看看周围灯火辉煌的景象,脸上不由得露出了一丝迷醉的表情。
自己也算是博览群书,但是这首词却是从来没有听过,甚至这个词牌,似乎都没什么印象,毫无疑问,这位郎君刚才说突然想到了一首词,应该是真的。
长安城中,有如此才华的人,绝对是屈指可数的。
“这位郎君,还没请教您贵姓呢?”
刚才李宽说了一半没有说完就停住了,本来武照不见得就对他的名字感兴趣,但是,现在的情况明显又不一样了。
如今的武照已经十三岁了,跟着寡母和妹妹住在父亲当年留下来的一小院子里头,虽然不至于连饭都吃不上,但是和以前锦衣玉食的生活比起来,那是天差地别。
她迫切的想要改变这种生活。
如今,似乎就有一个机会摆在了自己面前。
“我叫李宽!”
“楚王殿下?”
李是国姓,再加上李宽这个楚王的名声在长安城,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都是……
武照能够很快的识别出来,李宽倒也不觉得奇怪。
她要是真反应不过来,这才奇怪呢。
“嘘!”李宽看了看四周,“今晚人太多,本王也是便装出行,武姑娘直呼我李宽也好,李郎君也好,就是不要叫王爷,要不然今晚就没法游玩了。”
武照脸上露出了一个灿烂的微笑,“没想到武照能够有幸认识李郎君,今晚就叨唠了。”
第266章
宿命吗
曲江池坐落在长安城东南角,等到李宽一行人来到最中心的位置的时候,那里已经是人山人海,池子里已经漂了不少花灯。
很多年以后,李宽可能会对今晚的情况感到感慨。
李世民刚刚赐婚,自己就认识了武照。
而之后的岁月里,武照和程静雯一直都是属于面和心不和的状态。
虽然程静雯一直都是文静的性格,但是如果有人威胁到自己王妃的地位的话,也一样会有脾气的。
至于武照,本就不是甘于人下的,自然是千方百计的在楚王府中提高自己的存在感了。
再说了,说起来,人家也是国公之女,王妃的位置,她也不是没有资格坐的。
当然,这都是后话。
“久闻李郎君乃是长安城第一次才子,今日总算是见识了。”
武照一直在回味着刚才李宽的那首词,并且越想越觉得好。
“武姑娘才思敏捷,长安城中,我也还没有看到比你聪明的。”
没办法,两人是初次认识,除了商业互吹,似乎也没什么太多其他东西可以聊。
“李郎君过奖了,小女子只是略通文墨,今天是班门弄斧了。”
“王府下面有不少蒙学和小学,之前收的主要都是男童,我也有意招收部分女童到蒙学里面,不知姑娘是否对教书育人有兴趣呢?”
李宽可以感受到,这个时期的武照,应该是人生比较落魄的一个阶段。
要不然在元宵佳节这么重要的日子,不可能还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出来。
不过,第一次见面,自己要是表现的太热情,也不好。
人家可不是傻白甜,不好忽悠,警惕心也很强。
“楚王府的蒙学还对外招收女童吗?”
武照愣了一下,一般的女童,除非是家族里面自己有蒙学,要不然是很难有机会上学。
识文断字的,也都是自己家中学的。
至于是请教谕来家中教授,还是纯粹父母教的,那就看各家各户的情况了。
“没错,不过主要是面向王府中相关人员的子女,也不是谁来都能进去。”
其实,李宽觉得让武照去观狮山书院当教谕,估计都能胜任。
只是考虑到她才十三岁,又是个女子,还是在蒙学当教谕比较能够让人接受。
“多谢李郎君厚爱,武照还真是需要这么一个机会。不瞒你说,家中现在只有阿娘和三妹相依为命,我还正发愁要怎么办呢。”
武照没有像一般女子那样扭扭捏捏,也没有明明心中很想要,嘴里却在那里推迟。
这倒是又让李宽高看了一眼。
“你随时可以来楚王府别院,找我或者晴儿都可以,蒙学就在别院之中。”
李宽和武照今晚的心思都不在花灯上面,互相抱着试探的心思,说着话。
整体来说,彼此都给对方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
观狮山书院最近气氛比较紧张,再有几天,一年一度的科举就要开考了。
原本李宽是想明算科、明法科、明医科三科一起参加,让观狮山书院一鸣惊人;不过后面听了许敬宗的建议,与其多个科目一起参加,不如集中精力,把最强的明算科的榜单前列全部占据了,影响力更大。
毕竟,明法科的话,观狮山书院虽然也有一些人才,但是时间有限,暂时不见得有压倒性优势,而明医科,虽然有林然几个,但是顶多就能占据几个位置,要想霸榜,还是有点困难。
毕竟,医术这个东西,一般都是有传承的,来参加的士子都是有几把刷子的。
但是,算学就不一样了。
本身这就算是理科的东西,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考核结果非常客观。
而观狮山书院的学员,全部都是学习了李宽整理的《基础数学》等书籍,不管是理论水平还是实操水平,都不是这个时代的士子可以比的。
特别是在计算速度方面,可以说是无敌的存在。
按照现在朝廷明算科一年取士才三十人的标准来看,观狮山书院如果集中力量,说不准还真能实现百分百的霸榜呢。
如今大唐的科举总共就五科,不管是明经科和进士科,还是原本比较不受重视的明算科、明法科、明医科,地位都比之前有所上升。
以往的科举,哪怕是中举了,也不一定就立马能做官,还要经过吏部的选拔。
但是从这两年的改革情况来看,李世民为了加大朝中新鲜力量的引入,基本上只要中举了,吏部都会给予安排。
当然,一甲二甲和三甲的情况自然是不一样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6/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