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20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71/2214


作为江南道的名城,新华书店里头关于杭州相关的书籍,其实也是不少的。
毕竟现在的印刷成本下降了不少,纸张的成本也变得低了不少。
许多人都有机会去印刷自己的书籍了。
相应的,整个书籍的市场也在快速的扩大。
因为识文断字的百姓变多了,百姓的收入又变多了。
而书籍的价格却是在下降。
这么一来,大唐现在一年出版的书籍总数量,跟贞观元年比起来,那就不是几倍的差距,而是几十倍,几百倍的差距了。
“修建雷峰塔可是使用了杭州府赋税收入的,这一点我当初也是专门提出了疑问。
为了一些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就去投资修建一座佛塔,这个行为其实是有点奇怪的。
大唐现在的国教是道教,官府主动扶持佛教寺庙修建的行为,显然是不大合适的。”
长孙无忌总是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找到切入点去反对房玄龄。
他们两个在朝中也算是斗了很多年,没想到现在跟着李世民游玩,有没有真正的闲下来。
想来李世民自己的内心是深处,也是还没有接受让自己闲下来的状态的。
“大力扶持佛教寺庙的修建,肯定是不合适的。
但是结合当地的情况适当的修建一两座寺庙,我倒是觉得不算什么。
就像是西湖边上的雷峰塔,这都已经成为大唐百姓都知道的存在了。
虽然对于大部分的百姓来说,不可能因为要看雷峰塔而专门来一趟杭州。
但是对于杭州四周的州县,一些家境还算殷实的人家,慕名而来的情况,应该是时有发生的。
这些外地的游客进入到杭州之后,不管是吃喝玩乐都是需要花费钱财的。
这样就相当于给当地创造了一些就业机会和挣钱的机会。
这对于一个城池的发展来说,其实是有好处的。”
房玄龄自然不会因为长孙无忌的一句话就缩了回去。
他又不是缩头乌龟。
“如果说修建雷峰塔还能跟《白蛇传》扯在一起,那么这个所谓的楚堤呢?
当地官员搞出这么一出东西出来,难道也是为了杭州城的发展吗?”
还好杭州的官员几天没有跟着一起出来游玩,要不然听到长孙无忌这个质疑的话,估计晚上睡觉都要睡不好了。
“无忌,这个西湖说大不大,说小其实也不小。
你不觉得中间加了这么一个堤坝之后,不仅对于西湖的水域治理有好处,也更加增添了几分美感吗?
现在银杏树叶还没有变化,要是过个一两个月再去那里游玩,景色肯定完全不一样。”
房玄龄跟长孙无忌就在那里有一搭没一搭的扯着。
一路上,李世民已经习惯了他们两个这么争执了。
所以干脆就什么都不说,让他们两个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
等到他们两个总算是不再争执了,李世民才开始重新说话。
“这个杭州朕算是见识到了,果然是名不虚传。
不过见识了杭州的美景之后,朕对于广州和蒲罗中的景色,也多了几分好奇。
如果真的跟各个报纸和书籍上形容的那样子,那么广州城和蒲罗中城的情况还是很值得去看一看的。
李耿,你去安排一下,过几天朕要下南洋。”
李世民的这个决定,让众人都吃了一惊。
“陛下,我们出京的时间已经不短了,这个时候如果继续下南洋的话,那么贞观二十二年肯定是回不到长安城了。”
长孙无忌这个时候也没有心情去跟房玄龄斗嘴了。
赶紧把李世民给劝说下来再说。
下南洋啊!
历朝历代,就没有哪个帝王这么干过啊。
“无忌说的没有错,下南洋的话确实太过耗费时间了。
哪怕是现在的海船的速度已经比较快了,也是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
并且越是往南,气候环境跟长安城的情况就差异越大。
到时候我们这些老骨头,还真是不见得能够适应那里的气候呢。”
虽然房玄龄其实也是很想去南洋看一看的。
不过很显然,这个时候劝说李世民不要下南洋才是一个合格的臣子应该要做的事情。
毕竟下南洋跟下江南,情况可是完全不同的。
“长安城到蒲罗中的航线已经非常成熟了,,就连大唐邮局都已经把生意做到了蒲罗中。
这个时候,你们哪来的那么多担忧啊?
朕已经想好了,后天我们就出发下南洋。
不过也不用赶着干什么,一路上可以慢慢的欣赏一下沿途的城池的情况。”
下南洋这个事情,李世民显然是没有要跟大家商量的意思。
你们执行就行了。
有意见也要在心里面憋着。
第1592章
丰收的金山港
伴随着北太平洋航线的开拓,北美洲对于大唐来说,已经不再是那么遥远的存在。
从登州到难波津,然后再从难波津出发去函馆港,之后横穿整个北太平洋就到达了北美洲的地界。
只有顺着洋流南下就可以到达金山港。
由于金矿的出现,金山港这一块的发展还是非常迅速的。
虽然没有办法跟蒲罗中和永平港这些港口相比较。
但是在整个北美洲,它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城池。
大唐已经在那里修建了水泥作坊、砖瓦作坊、牛肉加工作坊等各种各样跟生活息息相关的作坊。
当然了,有人的地方,就需要衣食住行。
除了来淘金的人之外,还有不少人是围绕着衣食住行在这里发展。
李治带着几千人马来到金山港之后,首先就是安排人开垦土地,种植玉米,猎杀野牛。
先解决了吃饭问题,其他的事情才好商量。
“九皇子,今年的玉米是一个丰收之年啊。
我们种植了两万多亩玉米,完全够我们吃一整年了。”
辛茂将是李治的管家,金山港虽然不是李治的封地,但是作为金山港地位最特殊的人物,李治相当于就是这座新城的城主。
这么一来,作为李治的管家,辛茂将在金山港的地位自然也是不低的。
甚至可以说,在很多领域,辛茂将才是金山港的实际管理者。
一座新兴的城池,肯定需要有人去管理起来。
要不然各种案件能够吓走一大批人。
毕竟敢冒着风险主动的来到这里的人,就没有几个是省油的灯。
“难怪二哥当年要安排人去美洲寻找玉米、土豆和地瓜,甚至还把自己的女儿的小名都直接叫做小玉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71/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