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1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6/2214


哪怕是李宽做了充分的御寒准备,前锋营还是有几十人永远的倒在了行军的路上。
“王爷,前方就是天柱王的封地,刚刚朱富裕说一支兵马已经往西而去,我们在那里不见得能够补充多少物资。”
薛礼脸色露出了担忧的神色,吐谷浑腹地的恶劣气候,超出了他的想象。
如今前锋营已经距离凉州超过一千里,跟大总管带领的大军也失去联系十来天了。
“伏允走的匆忙,一时之间,吐谷浑各部的兵马不可能都集合起来。我估计他最多带了两三万兵马,只要我们死死地咬住他们,迟早能收拾他。”
李宽估计的一点也不错,不管是李靖的北路军还是侯君集的南路军,都已经和吐谷浑的兵马交战了几次,这些都是没来得及往西撤退的部落。
只是,听了李宽的话,薛礼还是不明白三千多人怎么对付两三万人。
第243章
谁能熬过谁
天柱王的封地和预想的一样,大部分牛羊都已经被带走,只有少数心存侥幸的牧民还在那里守着。
如今也没有多余的人手看守他们,除了留下几个带路,其他人都尸首两端了。
“王爷,干粮已经不多了,顶多还能支撑七八天,如果继续追击……”
王玄策有点担忧的站在李宽身边,原本以为在这里能够补充一部分物资,没想到伏允比前锋营早到几天,已经坚壁清野的往西而去。
李宽:“传令下去,大军开拨,往南而去。”
“王爷,不能再开拨了啊……等会,是往南而去?”
苏烈愣了愣,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没错,南边是前隋的河源郡所在,也算是吐谷浑比较富裕的一片地区,气候没有那么恶劣,我们在南边扫荡一个月,既能让大家适应一下高原的气候,也能补充物资,最关键的是可以灭掉吐谷浑的有生力量。到时候,哪怕是我们不去追击伏允,等他回来的时候,连一个牧民都没有了,他又能折腾出什么花样来?”
李宽想到了后世太祖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对付吐谷浑,不能被他们牵着鼻子打,原本自己就是计划通过扫荡吐谷浑的部落,逼迫伏允出兵。
没想到,伏允跑的太快,估计都还来不及接受各个部落被扫荡的消息呢。
失算了!
不过,好在现在调整策略也还算来得及,就是不知道到时候李靖和侯君集的两路大军在这里汇合的时候,又发现自己跑了,会不会有意见?
自己带的这个前锋营,似乎都快要成为了独立营了。
“继续往西是很困难的,风险太大,撤兵的话又很可惜。王爷,我支持你往南!”
苏烈想了片刻之后,就同意了李宽的意见。
前锋营人人都有马,辎重又不多,倒是很快就开始行军了。
……
吐谷浑的地理位置,在这个年代还是非常重要的。
往南可达益州,往东通往金州,东北可威慑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凉州,向西北则是通往鄯州,西南更是通往吐蕃国。
大唐要想完全控制吐谷浑,是很有难度的,但是西海周围,以及吐谷浑内部几个重要关隘掌握在手里,还是很有机会做到的。
大唐虽然不缺战马,但是吐谷浑出产的上等战马,却是大唐急需的。
李宽带着前锋营掉头往南而去,没过两天就接连碰到了几个小的部落。
这个时候,也不用李宽多吩咐什么,大军过后,自然是鸡犬不留。
休整了一天,继续往南之后,前锋营碰到了一个党项人的部落。
这些西夏人的祖先,如今还臣服于吐谷浑,力量还比较薄弱。
不过,怪就怪在投靠错了主子。
在死伤近百人之后,前锋营灭掉了这个几千人的党项部落。
接下来的日子,李宽带着前锋营绕着吐谷浑南部转了一个大圆圈,像是耕地一样的来回攻击了遇见的所有部落。
压根就没有碰到像样的抵抗。
直到在前隋时期的威定县城,也就是天柱王封地附近的一座小城附近,碰到了李靖所部的斥候,前锋营才算是第一次和大部队汇合了。
“末将见过大总管!”
唐军各个斥候除了侦查吐谷浑的动静,都有一个附加的任务,就是打听前锋营的去处,既然碰到了李靖派出的斥候,李宽自然是要赶紧去见一见这个顶头上司。
“哼!楚王殿下好威风,陛下命你率领前锋,可不是让你来当马贼的。”
李宽最近两个月干了什么,李靖基本上都打听清楚了。
说实在的,他不是很认可这种手段。
“大总管,吐谷浑人侵袭我大唐,这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如今不趁着这个机会彻底消除隐患,谁又能保证今后他们不会给大唐带来更大的损失呢?”
“吐谷浑之地,靠近凉州和金州的还有点价值,像是现在这些周边,或者再往西的地方,食之无味,就是送给大唐,也是没法确实控制起来的。”
李靖说了一句非常现实的话。
“大总管,吐谷浑人能够控制,为何我大唐就不能控制?莫非大总管眼中,我大唐比不过吐谷浑?”
李靖:……
“伏允如今往西而去,要是没有猜错的话,他应该是想退往且末,末将请求率领前锋营追击伏允。”
李宽自己前段时间都纠结过,自然能够猜测到李靖现在面临的难题。
“且末离这里还有一千多里,哪怕是一切顺利,至少也要半个月以上才能到达,而越往西,兵士就越不适应这里的气候。”
“吐谷浑如今是强弩之末,也就伏允手中还有点像样的兵马,只要灭了他们,至少可保大唐十年的边疆安稳,如果大总管不想继续往西,末将也是理解的,但是我请求允许前锋营继续追击。”
“大总管,末将也认为应该继续追击。”
李道宗替李宽说了句话。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大总管,请三思!”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李靖嘴里念叨着,双眼猛地爆发出精光,“好!既然楚王殿下你都不怕,本将自然没什么好怕的。传令下去,那些身体不适的,全部留下,其余人等带足干粮,明日一早,大军开拨。”
李世民这次下旨攻打吐谷浑,各个行军道的总兵力达到了十万人,不过有一部分一直都没有赶上大部队,而是在吐谷浑境内各自为战,现在李靖真正能够调动的大概也就五六万人。
不过,追击伏允自然不用这么多人,再加上已经很多人出现了水土不服的情况。
所以,第二天真正出征的大概也就是三四万人。
李宽继续一马当先的领着三千多前锋营将士,朝西而去。
如今已经是贞观九年的三月底,积雪已经开始融化,露出了青青的绿草;倒是大大的缓解了马料紧张的局面。
剩下的追击,就看谁能够熬到最后了。
一旦且末城被大唐攻下,伏允哪怕是不想和唐军决战,也由不得他了。
第244章
不折手断
且末是吐谷浑最西边的领地,按照后世的地图来看,那里已经是新疆境内了。
哪怕是吐谷浑人,要带着大军转移到这里,也是非常辛苦的。
对于唐军,就更是如此了。
李宽站在队伍中间,缓缓的骑着马往前走动。
高原上行走,是不可能一整天都纵马奔腾的,人和马都受不了这么长期、激烈的运动。
所以基本上,整个前锋营都是骑在马上,一步一步的往西而去。
而李靖的大军也是紧随其后,相距不过几十里。
唐军的日子不好过,伏允也好不到哪里去。
“父汗,要不我们投降吧,唐军如此步步紧逼,要是等他们追到了且末城,就晚了。”
伏允的长子大宁王慕容顺,是伏允和隋朝宗室女光化公主的儿子,曾经在大隋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对于中原王朝的力量有更加正确的认识。
“大宁王,这一路,你难道没有听到各个部落里逃离出来的人说的话吗?唐军这么残酷的烧杀抢夺,根本就没想要留下我们吐谷浑,这要是投降了,可汗绝对难逃一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6/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