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19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51/2214


但是杨七娃的影响力,却是从南天竺王国一直到林邑王国,整个诺大的水路,大家都不敢招惹杨七娃。
伴随着大唐造船作坊的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大唐水师装备的战舰,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面,都是远远高于其他国家的。
这更是让杨七娃的权威得到了保证。
还好,虽然位高权重,但是杨七娃倒也没有太飘。
“这都是托了太子殿下的福气,重视海外领土的开拓,鼓励商业发展,鼓励海贸发展。
要不然哪有蒲罗中什么事情啊。
现在从蒲罗中到广州等地的船只,基本上是每天都有好多艘。
在一些主要的港口之间,如今都已经有了固定的船只来回。
这些专门运输人员的船只,生意是一天比一天兴旺。
哪怕是原本去永平港和太子港那边的船队,现在的数量也比之前多了不少。
按照这个态势发展下去,以后每天进出蒲罗中的船只数量,估计可以超过一百艘了。”
尉迟环对于蒲罗中这里的情况显然还是非常满意的。
虽然很多时候他只是一个执行人,但是如果没有他尉迟环,蒲罗中肯定没有今日的繁华。
“太子殿下确实英明!我还记得第一次跟着他从登州去倭国的时候,谁也没想到贫穷的海外居然不是那么的贫穷。
好多跟我一样之前连饭也吃不饱的人,以为自己冒着生命危险去出海。
结果没有什么危险不说,还分到了非常巨额的奖金。
整个人的人生都彻底的发生了改变。
好在老天有眼,最终让他成为了大唐太子,要不然我还真不知要怎么办才好。”
杨七娃这话,也就是在尉迟环面前会说一说。
要是传到了外面,显然是有点犯忌讳的。
“是啊,之前我也很担心。我还一直以为太子殿下让我在蒲罗中这里修建一座城池,为的就是以防出现不测的时候,在外海也能有一个安身之地。
现在看来是我想的太过肤浅了。”
尉迟环对于这几年大唐朝局上的动荡,其实也是很了解的。
虽然蒲罗中远离长安城,但是跟长安城之间的沟通却是比较顺畅。
除了信息的传递比较耗费时间之外,其他还真没有什么大问题。
“我听说大唐本土如今已经在大规模的种植土豆、玉米和地瓜,粮食价格已经达到了历年新低。
再加上棉花的大量种植,棉布的价格也一年比一年便宜。
如今大部分的百姓,都已经不至于被饿死、冻死了。
这可是千百年来都没有完成的事情,没想到不知不觉之间就完成了呢。
接下来南洋这边的发展,尉迟兄你有什么想法吗?”
杨七娃和尉迟环这样位高权重的人物在一起聊天,显然不可能真的是在闲聊的。
很多时候,他们随口说的一件事情,可能就会影响许多人的生活。
“捕鱼业、橡胶种植业、香料种植业、水果种植业,还有罐头加工产业和矿藏开采,外加各种各样的贸易,这些是我跟太子殿下请示之后,给蒲罗中设定的重点发展行业。
不仅蒲罗中会支持这些行业的发展,整个南洋的各个岛屿,甚至是整个南洋的各个国家,都必须按照这个方向来发展。
那些老想着学我们大唐的技术去发展工业的国家,哪怕是现在规模还比较小,我们都是要想办法去打压的。
这方面的打压任务,很多时候就需要你们南海舰队的配合了。”
尉迟环也不是什么善男信女。
对他来说,完成李宽安排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至于在这个过程之中会导致多少南洋的土人的生活被改变,这根本就不是他会去考虑的问题。
这也算是这个年代统治者的特色了。
并不是尉迟环才是这么思考问题的。
“既然太子殿下已经有了吩咐,那么我们自然就严格执行就行了。
南洋的那些国家,不过是林邑还是其他的番邦属国,有野心的人其实都不少。
只要你们提供了教训他们的借口,我们不介意把战船开到他们的码头,给他们一点教训的。”
杨七娃带着那么多的水师将士,自然也是需要做一点事情出来。
要不然御史台的御史又要弹劾朝廷花费了那么多的赋税去养水师,但是水师却是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明年户部再划拨预算的时候,就会变得被动一些。
“这几年南洋的海上航线非常的发达,吸引了不少海盗来到这里讨生活。
陛下如今已经离开长安城开始南巡,指不定到时候他会来蒲罗中这里走一趟。
万一路上碰到了海盗的话,那就比较尴尬了。
所以我想着你们水师是不是这段时间好好的修理一下那些海盗,看看能不能让航线变得更加清净一些。”
尉迟环对于南洋的事情,显然还是比较了解的。
海盗这个问题是个历史性难题。
虽然由于之前市舶水师的存在,很多海盗都被迫去到别的地方谋生了。
但是南洋这里的商道实在是太繁华了。
再加上这里的海况比较复杂,岛屿众多。
这就给了海盗生存的土壤。
所以哪怕是大唐水师在不断的打压海盗,每年都还是会冒出一些新的海盗势力出来。
这也是尉迟环今天会突然跟杨七娃提到这个事情的原因。
“没问题!借着这个机会,好好的严打一番,让那些海盗去西洋讨生活,别在南洋折腾了!”
杨七娃霸气外露的样子,显然是把南洋都当成了大唐的内海了。
这里只能有唐人嚣张,海盗什么的,还是赶紧滚蛋吧。
……
萧华山和崔剑算是蒲罗中的名人。
作为平安贸易的两个合作方的代表,依靠着南洋这边的锡矿,这两年的日子过的不要太好。
“萧兄,听说你家大郎在家族里头如今颇受重视,以后绝对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
崔剑坐在萧华山的对面,抬了一下酒杯,两人隔空干了一杯酒。
“哪里哪里,你家二郎也不错啊。
据说现在都是跟在崔家下一任族长身边做事,前途不可限量啊。”
萧华山脸上的笑容是怎么都掩饰不住。
没办法,这几年的日子,算是他过的最舒服的。
每天在蒲罗中这里也不需要做什么,平安贸易就可以挣得大笔的利润。
如果稍微再努力一下,每年跟家族的报告就更加好写了。
“下个月,我们平安贸易在蒲罗中设立的水果罐头作坊也马上要投产了。
这是整个南洋地区最大的水果罐头作坊,每天消耗掉的镀锡钢板数量也将创造一个记录。
在这个水果作坊的带动下,蒲罗中这里很多勋贵的产业都开始往水果罐头方面延伸了。
按照这个发展趋势,将来的水果罐头数量必将大幅度的增长。
这么一来,对于镀锡钢板的需求也是不断增加的。
我们现在不断增产的锡锭也有了去处,不至于担心产量上来之后,价格出现暴跌的情况。”
两个说着说着,主题还是围绕着锡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51/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