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1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0/2214


李世民终究还是选择了在探望完李渊之后,留在宣政殿处理起了奏折。
大明宫建都建了,前宫这么多宫殿,空着实在是浪费。
这不符合自己提倡的节俭风气啊。
李世民穿着袜子,坐在宣政殿的御座里头,一边品着参茶,一边批阅着奏折。
而太极宫中,房玄龄跟戴胄正从尚书省出来,直往御书房而去。
吐谷浑的战事已经进行了好几个月了,没见到有多大的战果,粮草倒是耗费了不少,房玄龄觉得要跟李世民再请示一下怎么办。
“陛下不在御书房!”
房玄龄有点意外的听着小太监的话,“陛下往日下朝后不都是在御书房吗?”
“房相,陛下去大明宫请安去了。”
听小太监这么一说,房玄龄也不好再说啥了。
百善孝为先,这话可不是白说的,而是大家公认的。
“那本官等一会再过来吧。”
半个时辰以后,房玄龄算了算时间,觉得李世民应该已经回来了。
“房相,陛下还没有回来!”
又过了半个时辰,房玄龄听到的还是“陛下还没有回来。”
一直到天色开始变暗,房玄龄往御书房跑了五趟,都没有见到李世民。
算了,这事虽然很重要,但是也不是一定就要今天给出决定。
最终,房玄龄还是按时下值,准备第二天下朝后再去找李世民。
可是,一连三天,房玄龄除了在朝会上,都没有再见到李世民。
每次不是“陛下去大明宫了”,就是“陛下还没有回来”。
房玄龄没办法,只好直接去了大明宫。
“玄龄来了,坐。”
宣政殿里头,李世民恰意的站在二楼的窗边,看着外面雪花飘飘的美景。
站得高,风景就是不一样啊。
李世民越来越喜欢大明宫了,特别是用了几天宣政殿的洗手间,李世民觉得自己都不想在太极宫如厕了。
“陛下近日似乎都没在御书房?”
房玄龄没有直接说正事,反而闲聊了几句。
这对君臣已经相识多年,私下里更像是朋友。
“最近下朝后,朕都去蓬莱殿给父皇请安了,之后觉得这宣政殿放着不用有点浪费,便在这里坐着批阅了一会奏折。”
李世民脸色不变,一脸淡定的回答着。
“陛下,大明宫宫殿无数,建好了不用,着实有点浪费。微臣这些天也听不少朝臣议论,建议把朝会挪到含元殿来召开。”
这几天下来,房玄龄已经敏锐的感受到了李世民的想法。
再加上那天满朝大臣参观了大明宫之后,也确实对含元殿念念不忘。
如今又是下雪了,天气更加寒冷,这太极宫里头就越发显得阴冷,所以房玄龄干脆主动的提出了朝会地点的变迁。
“玄龄,这事情,朕原则上是不反对的。不过,父皇那里,还是要再问一问。”
“陛下,我觉得让楚王殿下去提这个建议,应该是再合适不过了。”
“宽儿?嗯,近来父皇和太妃倒是对他念念不忘,由他来提,确实再好不过了。”
“微臣一会就去一趟楚王府。”
“对了,父皇的寿辰也快到了,朕今年想给他好好的操办一下,你觉得如何?”
对于自己的寿辰,李世民是不怎么在意的,也没有大规模的去操办过。
但是,李渊今年都六十八了。
人生七十古来稀,这个年纪,可谓是多活一天就挣了一天。
再加上今年又搬迁了新宫,所以李世民准备给李渊大肆操办一下这个寿辰,也让长安城的勋贵们见识一下李渊如今的幸福生活。
“太上皇年事已高,这寿辰也理当热闹热闹。只是如今户部……”
“一应花销由内帑承担。”
李世民是东海渔业的大股东,单单上次李宽从登州回来就给宫里送来了几十万两白银,甚至就连原本要分给户部的份子,李世民也一并的代收了。
“那自然是极好的。太上皇开创我大唐江山,急流勇退之后,也应让长安城的勋贵们了解了解他如今的幸福生活。”
……
李宽最近很忙,不是被叫到大明宫陪着李渊打麻将,就是有各家勋贵来拜访自己,仿佛自己一下子成了长安城的红人。
不过,应付了几天之后,李宽就一头扎进了各个作坊,谁也不见了。
当然,前几天房玄龄专门过来跟自己提的事情,在一次麻将桌上,李宽也跟李渊提过了,结果就是长安城百官终于不用在大冬天的去到阴冷的太极殿里头办公,可以在含元殿舒服的待着了。
“王爷,这望远镜跟你给的样品,还是有差距。只能勉强看清楚二里外的物品,再远就什么也看不清了。”
玻璃作坊里头,李宽拿起一把望远镜,感受了一下它的质量。
自从李宽兑换了几个望远镜出来使用之后,就有越来越多的属下通过各种途径来表示自己也想要一个。
虽然系统兑换的那些望远镜,在李宽看来还不如后淘宝一百多快的普通货,但是放在大唐,那就是妥妥的高级货。
现在是军中那些将领还没有亲眼见过望远镜的威力,要不然,李宽就别想有安生的日子了。
上次让马周回凉州的时候,李宽就想起来让作坊的工匠加快一下望远镜的制作进度,如今总算是有了点收获。
“慢慢改进吧,就按照这个先制作一批吧。”李宽倒也看的开,没指望一步到位的解决所有问题,“然后,我刚才说的那个镜片,你安排一组工匠,专门去制作,务必尽快拿出样品来。”
第224章
菘菜
楚王府别院的暖房更加壮观了。
由于大明宫修建的时候,大规模的扩大了玻璃作坊的规模,再加上更大尺寸的玻璃的制作成功,暖房的建设变得不再那么困难。
当然,也就是李宽敢这么说,长安城还没有哪家敢去购买玻璃修建暖房的。
“二哥,这菘菜跟我平时看到的似乎不大一样呢。”
小正太李治跟在李宽后面,在暖棚里面转悠着。
从去年开始,经过了五六轮的选种育种,暖棚里的菘菜已经有了点后世大白菜的模样,只不过,离李宽期待的样子还有差距。
“雉奴,这菘菜本身品种就有很多,有些长得粗壮一些,有的长得修长一些,有些叶子大一些,有些细一些。而二哥这里的菘菜,更是多番挑选,留种的都是粗壮肥大的,几番轮种下来,跟一般的菘菜自然有所不同了。”
李宽也没法去跟一个六七岁的人去解释育种的原理和方法,只好粗略的说明了一下。
“二哥,为什么我觉得你什么都懂一样啊,你还有什么不会的吗?”
“有啊,生孩子我就不会啊!”
“王爷,哪有你这样说话的。”
程静雯在一旁看不过眼了,觉得李宽实在是……
“二哥,你这话我要是跟陛下说了,你猜会有什么结果?”
李雪雁今天和程静雯一起来楚王府蹭饭,也在一旁凑热闹的说道。
“雪雁,我最近才听说那点都德是你们家的产业?听说曾经是和五合居平分秋色的,这两年却是被五合居给来开来了?你就不帮你父王分忧分忧?”
李宽麻利的一个话题转换,当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
“啊?二哥,你有什么好主意吗?快点告诉我嘛。”
李雪雁见到李宽这么一说,心里就清楚他肯定是有什么招数可以帮自己了。
“主意很简单啊,你的帮手眼在天边,近在眼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0/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