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17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24/2214


如果是让李泰登基,到时候其他兄弟估计全部都得跟着自己去地下了。
如今李治要是也走上了当年李泰的路,那么失去李世民的信任和爱护,几乎是必然的事情。
在这种情况下,东宫还怎么跟楚王府争夺储君之位?
“有没有可能让楚王府的人出手阻拦四呢?很明显,舅舅的这个做法,虽然损害了我们的利益,但是对于楚王府来说,也算是多了一个威胁。
毕竟四哥当年也是最接近储君之位的人,父皇对他的喜爱似乎也没有消失。”
李治显然是不希望就这样束手就缚。
那种感觉,实在是太糟糕了。
“楚王殿下是个聪明人,他不会阻拦濮王殿下回来的。同样的情况下,他获得更多支持的可能性是更高的。
濮王殿下只不过是长孙无忌拿出来对付楚王府的一张牌而已,这张牌,威力其实并没有那么大。”
于志宁的话,让李治彻底失望了。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难道我们就眼睁睁的看着舅舅将我们甩开,转而支持四哥吗?”
虽然李治心中不喜欢长孙无忌,但是也很清楚长孙无忌对自己的支持,是将来能够顺利登基最重要的保证。
如今要是长孙无忌转而支持李泰了,那么朝中的风向立马就会变化。
一直没有什么功绩的自己,目前都没有得到朝臣的认可,更换储君的难度,仅限于李世民的一念之间。
“太子殿下,这个时候我们就更加应该跟世家大族合作了,只有跟他们合作了,我们能够掌控的资源才会变多。
才能抵御更多的风险,否则的话,就只能随便人揉捏。”
“于师,这个道理我知道,你具体去负责办理就行。只要我将来能够顺利登基,一切都好商量!”
第1439章
李世民的态度
李泰要回京了。
这个消息在短短的两天时间之中,已经传遍了长安城。
如今的长安城,宗室子弟的数量已经下降到了历史最低。
像是李泰这样的亲王,更是屈指可数了。
这个时候,李世民让李泰回京,并且还将他从东莱郡王册封为濮王,注定是会给许多人都带来各种各样的联想。
就连楚王府的人也不例外。
“王爷,根据目前的调查来看,这个事情是长孙无忌的手笔。我们的人从东莱郡王府中传来消息,前段时间有长安城的来客拜访过濮王。
在那个拜访者离开之后不到一个星期,陛下就册封东莱郡王为濮王了。
而我们的人还打听到,长孙无忌身边的大管家长孙宽,前段时间离开长安城去外地办事了。
但是去到哪里办事了,我们没有打听到。属下推测东莱郡王府中的那名神秘客人,很可能就是长孙宽。”
不得不说,楚王府情报调查局的能力还是非常强的。
如今就是跟百骑司正面碰一碰,也不好说到底谁胜谁负。
所以大唐的许多消息,李宽掌握的都不见得就比李世民少多少。
这一次李泰的事情,也不例外。
“这一次于志宁安排人手去行刺小玉米,为的就是激起我们楚王府和长孙党的冲突。
我们能够调查出一些东西出来,长孙无忌自然也可以。
再说了,行刺的事情到底是不是他做的,长孙无忌自然很清楚。
明明不是自己安排的人动手的,但是大家都把怀疑的眼光放在自己身上,长孙无忌自然也要考虑一下到底是谁会嫁祸于自己。”
李宽的神情倒是没有一丝慌乱。
只是李泰回京,还不至于让他感到慌乱。
“王爷您的意思是长孙无忌知道东宫的一些小动作,所以才不想赌注全部都压在太子殿下身上,特意去莱州把濮王殿下给请回来了?”
“很有可能是这样。当然,长孙无忌发现的小动作,不见得就是这一次行刺小玉米的事情,也有可能是更早之前的一些其他事情。
只不过各种事情交合在一起之后,促成他做出了这个决定。
当然,陛下一直都还是比较喜爱李泰,心中一直都有把他召回长安城的想法,这个应该才是主要的原因。
要不然长孙无忌也不会轻易的跟陛下提出这么敏感的提议出来。”
李宽的这个推测,基本上都是符合事实。
这并不能说明李宽的脑子就有多么的好用,而是因为他掌握了更加充分的资源和信息。
同样的,长孙无忌能够做出很多推测,也是基于同样的道理。
“那我们需不需要做什么?”
这个问题,才是王玄武今天最想要确认的问题。
自己到底要对李泰做什么,这个事情是需要李宽给出指示的。
要不然他也不知道方向是往哪里走。
“现在做什么都是不合适的,并且我估计雉奴才是最着急的那个人,我们就在一旁看着,安排人盯着青雀的动静就行了。”
李宽自然不会犯低级错误。
出手对付李泰,有什么价值?
真的要对付兄弟的话,那就直接朝着李治而去就行了。
那样更加直接,取得的效果更好。
……
“阿耶,陛下这个操作,是什么意思?我怎么有点看不懂了呢。”
房府之中,房遗直和房遗爱再次的来到房玄龄的书房之中。
这段时间,隔三差五的,房玄龄就会把他们两兄弟叫过来教诲一番。
房玄龄做了十几年的宰相,对于李世民,对于朝中的局面,都是非常了解的。
眼下的这个场景,他自己也是感受到了一丝紧迫感,一丝危机感。
以前,他算是帝党的代表人物,从来不站队。
但是现在的情况,显然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了。
为了房家的将来着想,他也开始考虑一些其他的东西。
这也算是人之常情。
毕竟像是魏征那样,到死都不敢为自己的子孙后代谋福利的人,还是非常少数的。
“遗直,这个事情其实没有你想的那么复杂,至少现阶段还没有你们想的那么复杂。
陛下思念濮王殿下了,正好长孙无忌又恰好提到了大唐立国三十周年的事情,说到了大赦天下,说到了长孙皇后娘娘的忌日的事情,所以濮王殿下的回京,也就变得理所当然了起来。”
以房玄龄对李世民的了解,这个时候的李世民,是还没有下定决心要更换储君的。
哪怕是他对李治的位置有所想法,也应该不是想用李泰来代替。
只不过李泰的身份毕竟很特别,哪怕是李世民现在没有这个想法,并不代表他以后就没有这个想法,更不代表其他人就没有这个想法。
“阿耶,怎么我从外面听到的说法跟你说的很不一样了。”
因为这个事情涉及到储君争夺,涉及到楚王府利益,房遗爱也忍不住问了一句。
“什么不一样?坊间的那些说法,有什么事情是准确的?”
房玄龄的这个反问,让房遗爱倒是无话可说。
虽然坊间很多时候都会流传一些事情的看法,但是大多数时候,这些流言确实是烂七八糟,没有什么准确度可言。
要不然也不会被称为流言了。
但是,有些时候,流言又会恰好会跟事实有一定的符合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24/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