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15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26/2214


毕竟,砍刀不像是蒸汽机这样,属于搞技术含量的产品。
哪怕是卖的很贵,也有人买。
“师父,按照这个节奏,不用两年,这个蒸汽锻压机的成本就可以全部摊销完毕,看起来巨大的购买费用,其实摊到每个产品上来看,并不算什么。
是不是可以考虑继续引入更多的蒸汽锻压机、蒸汽冲压机?”
阿牛毕竟是年轻人,接受新鲜事务的能力是很强的。
“可以啊,哪怕是观狮山书院蒸汽机研究所的产能不足,我们也先交一笔定金,把他们的产能给占住,也可以变相的拖延其他对手的跟进步伐。”
金太是不指望蒸汽锻压机成为自家作坊的独门秘籍。
肯定不用多久,其他的作坊主就能反应过来。
这个时候,金太作坊的优势能够维持越久,就可以占据越大的市场份额。
……
百济使臣驻地。沙宝面色沉重的握着一把砍刀,这是他的助手燕洪从金太打铁作坊取回来的一件样品。
“使臣,这个砍刀我试用过了,我们护卫佩戴的腰刀,跟它对撞之后,哪怕是不断也会出现一个大缺口。
但是这把砍刀却是什么事情都没有。
这哪里是用来砍甘蔗,砍柴的砍刀啊,这简直比军中的大刀还要好啊。”
金太打铁作坊现在没有机会进入兵器行业,不过这么一大块肥肉,他们肯定是想吃的。
所以就想着通过砍刀的形式,慢慢的打响名气。
当然了,大规模的出口,肯定是要得到市舶都督府的确认的。
要不然各个使臣手中拿的样品也没有意义。
“我听说这只是作坊城中一家铁器铺子出产的砍刀,还不是将作监专门为军方生产的大刀。可想而知,大唐将士们佩戴的武器有多么的精锐。
如果两军对峙,我们单单在这一块就输了一大筹啊。”
沙包心中有些焦虑。
作为百济的使臣,他自然是希望百济的国力能够越来越强。
以前,百济跟新罗是有一定合作关系的,但是现在半岛上的各个国家之间,关系都变得非常复杂。
别说什么结盟,你就是有什么小合作,如果大唐不同意,都不会有好结果。
相反的,各种各样的矛盾频发,大唐甚至在暗中煽风点火。
这种情况下,沙宝自然是得到了国内的指示,希望能够购买一批锋利的刀剑回去。
不管是为了对付倭国或者新罗、南高句丽,亦或是仿制大唐直接出兵干涉。
但是看到人家一个普通作坊生产的刀具都比自己护卫佩戴的弯刀要好,他心中要说没有焦虑,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据说岭南那边的甘蔗园一口气向金太打铁作坊订购了超过一万把这种砍刀,交付周期居然只有一个月。
更加让人感到恐惧的是,金太打铁作坊据说准备在半个月内就把一万把砍刀交给人家。
按照这个节奏,岂不是他们一家作坊,一年就能生成超过二十万把的大刀?”
对于大唐以外的国家来说,精钢是一个比较珍贵的东西。
而使用精钢制作兵器,更是一件复杂的事情。
“他们这么快的速度,会不会是偷工减料了?”
沙宝这个疑惑,估计就连房家和程家都会有。
要不然怎么可以制作的这么快呢?
“原本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看了《大唐日报》上面的文章,我觉得很可能我们都想错了。人家金太打铁作坊使用了最新式的蒸汽机设备,所以才能让铁器锻造的速度变得非常快、质量非常好。”
燕洪这话,让沙宝心中一沉。
又是蒸汽机设备?
这段时间,他已经不知道第几次听说这个词语了。
明作铁路上行走的蒸汽火车,他是亲自见识过的。
说是鬼斧神工,超越认知,也一点不夸张。
要是这样的机器可以用到作坊之中,那么带来的影响,绝对也是超越他们想象的。
“燕洪,你跟观狮山书院蒸汽机研究所接洽,他们愿意出售蒸汽机给我们吗?”
“使臣,别说是出售蒸汽机给我们了,人家压根就理都不理会我们。”
沙宝:……
大唐的好东西,果然还是一如既往的不愿意对外出售啊。
这些年,他不知道努力了多少次,但是但凡是涉及到关键技术,都没有成功过。
他甚至还听说过早年的时候,有些国家从大唐购买了大量的农学、医学等方面的书籍,并且还招募了一批匠人,结果却是莫名其妙的遭遇了海难。
他也听说过新罗金城附近,曾经短暂的出现过桑树种植和丝绸制作,结果却是被一把大火给烧没了。
至于各个国家的造船作坊,总是被海盗袭击的事情,那就听得更多了。
看来,只能是紧紧的抱着大唐这只大腿,不要有那么多想法。
否则不知道会有什么下场呢。
第1220章
李世民见闻录
李世民今天出宫了。
虽然谈不上兴师动众,但是也绝对跟微服私访扯不上关系。
朝中的那些重臣,都跟着李世民一起去了作坊城中的永久自行车作坊、水均制作所、金太链条作坊、长安精工参观。
一整天的新程,几乎安排的满满的。
其中第一站就是永久自行车作坊。
看着一辆辆自行车飞快的从流水生产线下来,众人心中是非常震撼的。
“父皇,难怪新款的永久自行车可以只卖九百九十九唐元,实在是他们的生产效率太高了。
我大概掐算了一下,几乎不到十秒钟,就会有一辆自行车下线,然后经过简单的检测之后,立马就被四轮运输马车给运走了。”
李治以前也经常跟这李宽在作坊城转悠,见识过各个作坊早期的样子。
现在发现几年不去了,自己都快要不认识这些作坊了。
“流水线生产的方式,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不管是永久自行车,还是奔驰四轮马车,听说都是使用了这种生产方式之后,产量才大幅增加的。”
李世民虽然面上没有什么变化,其实心中也是非常震撼的。
这种大工业时代才有的场景,对于这个时候的大唐来说,冲击力还是非常强的。
没看到随行而来的大臣,此时都很少说话。
很显然,今天的第一站,就给他们带来了许多的触动。
“楚王殿下,这永久自行车作坊的所有零件,全部都是从别的作坊采办的吗?那岂不是换一家作坊,人家只要采办了一样的零件,也能生产出一模一样的自行车?”
一旁的房玄龄,忍不住问了一个许多人都想问的问题。
这个年头的作坊,大部分都还是喜欢什么东西都自己制作。
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东西会从外面采办。
像是永久自行车作坊这样,什么零件都从外面采办的,还真是比较少见。
最关键是,这种看起来没有任何竞争力的方式,居然造就了大唐最大规模的自行车作坊。
“房相,永久自行车作坊的核心竞争力是产品的设计和组装,这一辆自行车上,九成的零件都是由我们的匠人自己设计的。
只不过是为了降低成本,所以我们才委托了外面的作坊制作。
合作与分工并行,将我们永久自行车作坊的优势发挥到最大,这才是作坊该有的存活之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26/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