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15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12/2214


我们唐人比南洋的那些土人要勤快很多,就连那些土人都能在这里生活的好好的,我们没有理由在这里过不下去。
所以我建议关中的一些百姓,胆子大一点,再大一点,来南洋闯一闯,说不定自己的人生就完全不同了。”
尉迟环作为蒲罗中都督,自然见多了这种采访的场面,说起话来也是一套一套的。
文达明在本子上快速的记录着尉迟环的发言。
“听说这一次发现露天煤矿的两名唐人,原本是渭水码头的两名苦力,是真的吗?”
“没错!这两位唐人,之前确实在渭水码头做事,后面跟着船队出海,去南美洲走了一趟之后,很是机灵的带回来大量的橡胶,挣到了人生的第一笔大钱。
之后他们从蒲罗中衙门购买了一块土地,准备在那里种植橡胶,结果是什么,你已经知道了。那块土地下面,就是一个巨大的露天蜂窝煤矿藏。”
说到王大力和阿南,尉迟环也对他们的运气表示佩服。
蒲罗中附近的岛屿,不是没有人去哪里探险。
但是过去的那么多年,谁都没有发现这座露天煤矿。
结果人家只是随手买回去种植橡胶,结果却是成为了一个大矿主。
人生就是这么奇妙。
“尉迟都督您方便告诉我这两名唐人的具体情况吗?我先明天找个时间也去采访一下他们。
我相信大唐的百姓对他们的故事应该是充满兴趣的,一旦在《大唐日报》上刊登了他们的事迹,说不定可以引起一轮新的出海热潮。”
文达明的新闻敏锐性是非常强的。
很显然,普通唐人出海之后成为家财万贯的富翁,这绝对是大唐百姓喜欢看的故事。
如果这两唐人在长安城还有比较多的朋友,经过他们的口口相传之后,这个故事的影响力将会更加上一个台阶。
“没问题,他们如今就在蒲罗中内城里头,我等会告诉你一个地址,明天就说是我介绍你过去的。要不然他们不一定愿意见你。”
尉迟环很清楚现在王大力和阿南的顾虑。
人怕出名猪怕壮。
他们刚刚拿到几万贯钱,自然害怕有人打他们的注意。
所以这几天都过的非常低调。
在内城购买了一处院子之后,几乎足不出户,想要等这波热潮尽快过去。
……
造纸术不是什么秘密,许多国家现在都能自己制作纸张。
但是快速、低成本的制作质量上乘的纸张,这就是一个秘密了。
现在除了大唐,还没有哪个国家掌握这样的技术。
换句话说,大唐的纸张,现在是全世界最便宜的。
在蒲罗中外城的一处院子当中,文达明跟尉迟环看着一张张纸张变成了一份份的报纸,心情也变得激动了起来。
这段时间,文达明在蒲罗中待得很舒服。
不过让他遗憾的是,每天看到的《大唐日报》也好,《长安晚报》也好,基本上都是一两个月以前的。
这种时效性,肯定让作为专业新闻人的文达明感到了不方便。
所以在采访了王大力和阿南之后,他灵机一动,再次来到了尉迟环面前,跟他提出了开设属于蒲罗中自己的报纸的想法。
尉迟环跟在李宽身边做事,自然也知道发展报纸是一件有利可图,掌控舆论的好事。
只不过之前大家都习惯了看长安城过来的报纸,没有想过要正式的开设报社,所以南洋这里,到现在为止都还没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报纸。
《南洋日报》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诞生了。
而今天头版头条上面,就刊登了王大力和阿南发家致富的故事。
当然,平安贸易的锡矿,虽然已经喧喧闹闹的折腾了挺长时间了,文达明还是专门为它留了一篇文章。
“文郎君,这《南洋日报》以后可就交给你了。至于《大唐日报》那里,我已经写信让人带回去,到时候楚王殿下也好,骆宾王也好,应该都会同意你留在蒲罗中的。”
自己治下有了专门的报社,尉迟环的心情也是不错的。
看着一堆堆的报纸被装上了马车,准备运往各个地方售卖,尉迟环觉得蒲罗中跟长安城更加相似了。
“没问题,我会尽快培养属于《南洋日报》的写手,吸引更多的大唐士字来到南洋。今年开始,长安城各个书院都开始扩大了招收学员的规模,在好些州府,也开始筹划修建新的书院,到时候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才来到蒲罗中,让这里彻底的跟大唐融为一体。”
文达明的心情也很不错。
宁为鸡头呀!
在南洋独自负责一份报纸,这种生活,也算是他梦寐以求的。
从今往后,就不再只是单纯的长安城往蒲罗中运输报纸了。
说不定,史书上还能因为这个事情留下一笔记录呢。
想到这里,文达明脸上的笑容更加爽快了。
第1211章
小东西,大影响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还没有到端午,早熟的荔枝就已经出现在了广州的大街小巷。
今年是荔枝的一个丰收之年。
要是往年,这种早熟的品种,产量往往都不会很高。
但是今年却是挂满了枝头。
“许兄,听说你这几天在安排下人疯狂的收购荔枝,本来价格一路下滑的荔枝,如今不仅没有继续下跌,反而有点要涨价的意思,这是什么情况啊?”
广州城中,房镇、程刚和许昂几个在广州酒家一边喝着小酒,看着外面的江景,一边谈论着广州城内发生的事情。
像是这种聚会,基本上每个星期都会举行一次,已经成为房家、程家和楚王府在广州固定的交流方式了。
“房兄,这荔枝在广州,我们是想吃多少就可以吃到多少,但是在长安城,或者是更远的地方,他们要想吃到荔枝,就很困难了。
所以楚王殿下上个月专门来信,让我在这里修建一座罐头作坊,如今已经完工,准备制作荔枝罐头了,自然要多收购一些。”
楚王府在广州的罐头作坊,规模并不算很大。
所以许昂安排人修建的时候,并没有引起特别大的动静。
不过,现在大规模的收购荔枝,想要不引起大家的注意就很难了。
“如今甘蔗都已经种植完毕了,府上的下人们也没有那么忙碌,安排去作坊里做事,倒也算是人尽其才了。”
房镇对罐头作坊的兴趣不是很高,所以没有问什么问题。
“这罐头作坊,我倒是知道。不过好像自从推出来之后,规模一直都不是很大。那些玻璃制作的罐头,运输起来也很不方便,许多商家都不大愿意把它们运输到各地,因为风险有点高。”
程刚显然对罐头作坊的事情,是有过一番了解的。
这年头的商家,想要挣钱还是非常容易的。
而现在的道路,哪怕是修建了许多的水泥道,仍然跟后世没有办法比较。
运输途中容易损坏的东西,除非像是镜子这种东西小,但是价值高的,要不然一般商人都不愿意去售卖。
谁也不想自己高价采办的货物,一文钱都还没有卖出去,就坏掉了。
“玻璃罐头确实有这个问题,在广州这里基本上很少有人去购买。但是这一次我们的罐头作坊,使用的不再是玻璃瓶,而是从长安城专门运输了镀锡的铁皮来制作成罐头,到时候运输的问题,基本上就解决了。”
程刚说的问题,许昂自然是知道的。
不过这一次,楚王府显然是做了充分的准备。
“镀锡的铁皮?”
房镇仿佛想到了什么。
“对啊,直接使用纯铁来制作罐头的话,里面肯定会生锈的,但是在上面镀锡之后,就可以很好的保存水果了。”
许昂知无不尽的把自己作坊里头的信息跟房镇进行了介绍。
反正两家在广州城有着非常紧密的合作关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12/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