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13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29/2214


最关键是这棉布,不仅仅可以用来制作棉布,还可以制作成棉衣,大量的出售到辽东道,以及更加北面的靺鞨人和室韦人,从而扩大棉花的销量。
听说在室韦和靺鞨人的北边,还生活了一些其他的胡人,这些人各个是打猎的能手,我们利用棉衣跟他们置换皮子,应该是一个不错的生意。
除此之外,棉被的销量也还有非常大的空间。许多百姓家中,连一条像样的棉被都找不出来,如果能够让棉被成为家家户户都有的东西,那么别说是今年增加了三成的棉花种植面积,哪怕是翻一番,也没有问题。”
李宽一点也不担心棉花种植的过多了,会导致棉花和棉布价格下跌,从而影响棉农的种植积极性。
在大规模机械化耕种出现之前,这种可能几乎为零。
真要是出现这样的情况,他宁愿购买棉花回去烧掉,也不能让棉花价格的下滑来影响棉农的种植积极性。
这就是为什么后世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经济危机的时候,有些农场主宁愿把牛奶倒掉也不愿意送给有需要的人,怕的就是破坏了原来的商业链条啊。
“这几年,各地涌入到朔州的百姓和奴隶,数量着实不少。如今整个朔州已经有超过五十万人,特别是那些新修建的棉布作坊和棉花粗加工作坊,吸收了大量的奴仆和百姓。不过这也产生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朔州的粮食价格一直都比晋阳和洛阳等地高一截。
这种情况,今年不仅没有缓解,反而有点变严重了。我有点担心朔州的人口规模要是继续变大,那么粮食缺口会越来越多。
到时候,一旦出现什么灾荒,那就容易出大事呢。所以属下有个建议,是不是明年把土豆的种植向朔州这里倾斜一下呢?”
饶了一大圈,褚遂良把主意打到了土豆的身上。
虽然在朔州、凉州、镇北道等地,都有几亩的土豆地,观狮山书院农学院的学员们在专门打理。
但是今年主要的土豆种植,还是放在了长安城。
褚遂良对土豆的高产可是深信不疑的。
在他看来,这土豆简直就是为朔州如今的局面量身打造的啊。
只要简单的腾出一些土地来种植土豆,就能大大的缓解朔州的粮食问题。
这样,哪怕是以后出现粮食运输不及时或者灾荒,也不至于让朔州的局势立马乱掉。
“你放心,辽东道生产建设兵团如今在大力开垦辽东道的黑土地来种植水稻,今年秋收之后,就会有大量的富余粮食。而那个时候,幽州通往辽东城的水泥道路,也差不多修建好了。辽东道多余的粮食可以运到幽州进行售卖,河东道就不需要往幽州运输粮食,这剩下的粮食,就可以运输到朔州来。
再者,本王原本就计划在镇北道大量的种植土豆,到时候朔州这边也不需要往草原上运输粮食了,这也算是节流了。
当然,你说的在朔州种植土豆,这也是迟早的事情。不过我觉得朔州这里的土地环境,可能更加适合种植玉米。等到‘妖言惑众杨本满号’从美洲带回来玉米种子,本王优先考虑在朔州这边推广。”
很显然,李宽并没有因为褚遂良是自己的嫡系,就打乱原本的计划。
土豆的种子,优先供应镇北道,这个方向是不会改变的。
这关系到李宽的草原战略的彻底达成。
“已经找到玉米了吗?”
“我也不知道,不过找到玉米这是迟早的事情!”
虽然很长时间没有“妖言惑众杨本满号”的消息了,但是李宽觉得他们既然都能顺利到达南美洲,继续前往北美洲的风险,应该是比较低的。
当然,哪怕是他们真的遇难来了,也会有源源不断的船只从希望港朝着北方出发,玉米和地瓜的发现,也不会太远了。
“王爷,那朔州这里,明年还要继续扩大棉花的种植面积吗?我看那些大的种植园主,对此也是有点犹豫。如今棉花的价格预期是下降的,但是购买奴仆的价格却是上涨的,要不是因为土地几乎不要钱,大家都挣不到太多钱财了。”
褚遂良自然也想把朔州建设成塞北的江南,这样他的政绩就非常煊赫了。
到时候李宽再稍微一运作,回到长安城之后,至少也可以担任六部中的某一个侍郎,假以时日,封侯拜相也不在话下。
“扩大,为什么不扩大呢?我在登州的时候,已经跟淳于家说过了,让他加大力度,从天竺那边运输奴仆过来,最多等到明年,就会有大量廉价的奴仆进入到朔州和镇北道。至于棉花价格下跌,这确实是一个必然。
但是你不用担心这个价格会下跌到亏本,无非就是以前种植一亩棉田的收益,顶得上十几亩水稻,将来可能种植一亩棉田,也就跟种了两三亩水稻田的收益差不多。
终归还是棉田的收益会更高的,市场会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楚王府下属的各个作坊和商队也会出面调控棉花价格。
与此同时,本王也会说服朝廷在朔州建设一个仓库,专门储备棉花和棉布,以防不时之需。”
棉花可是李宽用来控制各个国家服装市场的利器,怎么可能才发展了几年就开始停滞不前?
衣食住行,对于海外的番邦属国来说,大唐最容易控制的就是“衣”了。
李宽无意把南北高句丽、新罗、百济、倭国之类的国家直接吞并,留着他们在大唐旁边,也许是一个更好的结果。
毕竟,幸福是对比出来的。
你吃不饱饭,我能吃饱,我就比你幸福。
当然,留下这些国家,并不表示李宽就任由他们跟着大唐的发展而发展。
李宽希望通过一种更加隐晦的方式来吸取这些国家的养分。
经济殖民,就是李宽为这些国家准备的药方。
像是倭国,整个海贸都掌控在大唐手中。
棉布进入倭国市场之后,在短短的一年内就将倭国原本的麻布市场摧毁的七七八八。
也就是一些乡间,还有一些农夫自给自足的纺织一些麻布。
至于粮食市场,如今也基本上掌控在东海渔业手中。
不管是在奈良城,还是在难波津,东海渔业都是当地最大的粮商。
他们有海船可以将倭国的稻谷运输到登州售卖,也可以从江南道采办稻谷运输到倭国。
反正就看怎么折腾有钱挣,就怎么来了。
至于住宿,除了如家客栈在倭国有几家分号之外,其他的住房倒是还掌控在倭国人自己手中。
毕竟,这年头没有什么房地产行业的说法,倭国的房子基本上都是自己随便搭建的。
李宽就算是想要掌控倭国的“住”,也非常的苦难。
而“行”,如今掌握了倭国所有海路的东海渔业,基本上算是掌握了倭国一半的出行市场了。
谁让倭国是一个岛国呢?
第1091章
楚王府的对策
李宽在朔州没有待太长时间。
因为长安城那边的动静已经全部传到他耳中了。
“王爷,这《金瓶梅》的受欢迎程度,一点也不比《红楼梦》差啊,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以前那《红楼梦》,普通百姓其实并不是特别喜欢,很多人也看不懂里面的东西。但是《金瓶梅》不一样,上层人士喜欢看,下层的百姓也喜欢,这方面也就是《三国演义》能够跟他相媲美。”
武媚娘有点眉飞色舞的跟李宽聊着《金瓶梅》的事情。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那个“兰陵笑笑生”,可就是她武媚娘啊。
毕竟,李宽只是把主要的故事给说出来了,里面的好多文字和润色,都是她武媚娘完成的。
“《三国演义》虽然非常的经典,但是喜欢它的普遍都是男人,女子毕竟少。可《金瓶梅》不同,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喜欢看。可以说,它就是《三国演义》和《红楼梦》的加强版呢。”
程静雯也不吝赞美之词,显然对《金瓶梅》的表现非常满意。
作为一款用来报仇雪恨的书籍,结果却是成为了贞观十八年销售最火爆、口碑最好的经典,楚王府的人都与有荣焉。
至于里面映射长孙家和高家的事情会不会引来报复,这根本就不是大家担心的东西。
因为报复是必然的!
哪怕是李宽不折腾出《金瓶梅》出来,长孙家跟高家也一样会对付楚王府。
要不然,狄仁杰在蓝田县为什么会碰到那些烂事?
“王爷,《金瓶梅》越是火爆,带给长孙家和高家的羞辱就越大,他们可能产生的报复行动就越激烈。虽然这本书上并没有任何信息可以看出来跟我们楚王府有什么关系,但是这么多年来,除了楚王殿下的书能够如此火爆,还没有其他人能够达到这种程度。
所以大家肯定会猜测兰陵笑笑生,是不是王爷您另外一个笔名;再考虑到里面对长孙家和高家的映射,基本上长安城的勋贵和世家都知道这个事情使我们楚王府做的了。”
王玄策虽然不想打击大家,但还是把自己担心的事情给说了出来。
虽然楚王府不怕长孙家和高家,但是并不表示楚王府在朝中的势力就比他们两家加起来都要强。
真要是那样的话,李治估计就要睡觉都睡不着了。
“从目前获得的消息来看,玄策的分析应该还是正确的。王爷,要不我们还是早日回到长安城,免得长孙家使出什么大招出来,我们应对不及时?”
对上长孙无忌,武媚娘也不敢掉以轻心。
这可是大唐英雄纪念碑里头,排名第一的人物,是最受李世民信任的重臣,没有之一。
“这一次出来的有些突然,府中确实还有一些事情没有安排妥当,我们早点回去也行。过段时间不是今年大唐皇家科技奖的颁奖典礼嘛,正好现在回去还能赶得上呢。”
在外面玩了一个多月,程静雯也觉得应该回去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29/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