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1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8/2214


“所以王爷你的意思是过几年船只多了的话,其实用来运马运食盐等价值不是那么高的东西也可以?”
程处默眼前一亮,觉得自己在倭国骑马的心愿总算是有希望了。
“当然,倭国产的大米还是不错的,我觉得以后可以考虑回程的时候运输一些大米。”
贸易是需要有往来的,从大唐运什么到倭国,这个问题很简单。
但是从倭国运什么回去,这就要好好权衡了。
能够运一船一船的金银回去自然是最好的,但是理想往往丰很满,现实却是很骨感。
“王爷,这次我们在难波津要留一批人手,你又准备在和歌山外面占一座岛,路过汉城的时候你还要在那里设一个东海渔业的分号,这么一来,人手根本不够啊。”
眼看着离开倭国的日程越来越近了,王玄策也在发愁怎么分配人手。
“和歌山那边可以缓一缓,汉城那边也等一等,先把难波津的据点建设起来,留下一百护卫在那里。”
事有轻重缓急,难波津那边虽然有三太郎投奔,但是这家伙就是一个商人,影响力有限,还是要放一定的护卫力量在那,要不然出了意外就后悔莫及了。
“王爷,要我说,下次我们直接带一千人马,在难波津码头附近修建一座军堡,看看谁敢打我们主意。”
房遗爱做事一向是不经过大脑,李宽都已经习惯了。
当作没听见!
“这次回了登州,本王得回一趟长安,你们几个也跟我一起回去。至于以后能不能再出来,就要看你们自己的本事了。”
海外贸易涉及这么大的利益,说是关系到大唐国策和国运都不为过,趁着很多世家还没有注意到这一块,李宽觉得有必要和李世民好好的聊一聊。
房遗爱:“不是吧,王爷,我不回去。我去登州都是背着阿娘偷溜出来的,要是回去了,她哪能再让我出海啊。”
程处默:“我二弟的婚期就在今年冬天,莫非他成亲你都不参加?”
房遗爱:……
第162章
望眼欲穿
登州刺史府。
淳于难最近的小日子过的很不错,家族新投建的那些作坊都陆续开始生产了,之前受到冲击的粮食铺子、食盐铺子带来的损失,很快就被作坊的收益给弥补了。
粗粗的一算,今年反而是历年来挣钱最多的一年。
而吏部的考绩,因为登州府这两年的优异表现,自己也难得的被评了个上上。
“使君,今天文登码头还是如往常一样,没有那艘飞剪船的影子。”
自从李宽跟随倭国遣唐使出海之后,淳于难每天都要安排人去码头蹲守,看看那些船只什么时候回来。
一方面,这是朝廷的压力,程家、尉迟家、房家都有人捎口信过来,询问出海船队的情况。
另外一方面,他也是要确认一下李宽到底还能不能活着回来,如果回不来了,那么登州的不少产业,淳于家就要重新算计一下,看看怎么把它们瓜分了。
“到今天为止,已经是出海一个半月了吧?”
淳于难喝了一口小酒,眯着眼睛问道。
“使君,准确的说是已经出海四十六天了。”
“继续观察,一有动静,立马报告。”
……
文登县衙。
“姑娘,你就多少吃一点嘛。”
云儿看着有点消瘦的紫霞,也露出了愁容。
自从李宽出海之后,文登城里就一直有流言说船队回不来了,船队九死一生了之类的,搞得紫霞慢慢的都有点茶饭不思了。
“我不饿,你放在那里吧。”
“姑娘,王爷吉人自有天相,一定会没事的。之前王爷不也说了吗,这次出海慢的话可能要半年才回来呢。”
“大海那么大,不知道船队会不会迷路呢;船只要在海上漂泊那么久,王爷身边也没有个人伺候,云儿,我真的好担心。”
紫霞泪眼汪汪的,眼神没有焦点。
“我听戴全师傅说,新式的飞剪船很稳的,出海也有专门的指南针,不会有事的。”
云儿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这种事情,你说一千遍一万遍也没啥用,又不是有电话,可以直接确认。
“希望如此所说吧,云儿,你陪我再去寺庙里拜一拜吧。”
……
太极宫。
“还是没有宽儿的消息吗?”
李世民批阅完一天的奏折,抬头问站在旁边的李忠。
“登州府一切正常,但是楚王殿下出海暂时还没有回来。”李忠小心翼翼的回答,根据他这些天的经验,这个时候李世民的脾气是最暴躁的。
“你有没有去调查过,到底登州去倭国需要多长时间,风险几何?”
李忠:……
只要说到李宽,十次有八次自己都要被骂,李忠觉得宝宝心里好苦。
不过,这个时候的李世民也不是为了要什么答案了,纯属就是发泄心中的不满与担忧。
“陛下,百骑司已经安排人在文登码头守候,一旦楚王殿下回到登州,就会有快马来报。王爷吉人自有天相,一定会平安无事的。”
“你下去吧。”李世民发泄完之后,神情变得有点萎靡。
……
“褚主薄,这段时间已经陆续抓了几个想偷偷进入制盐作坊和造船作坊的人了,是继续看守起来吗?”
褚遂良这段时间压力也是大增,就连互助小学的藏书馆都去的少了。
“贼心不死。”褚遂良脸色一冷,“让护卫队严加看管,务必不能走脱了。”
“明白,要不要审一审?这几拨人。很可能不是同一个人派的?”
“不用审,等王爷回来再定夺。”
褚遂良这么做,也是深思熟虑之后作出的决定,这些人是谁派的,即使不用审,也能猜到一个大概,但是一旦审核的信息传出去之后,难保不会刺激一些人狗急跳墙,而当务之急,登州府需要确保稳定第一。
“属下明白,这次一定安排在更加隐秘的地方看守;绝对不会再出现疑犯不明不白的死去的事情发生。”
……
“许管事,你来啦。”
文登码头,褚遂良、上官仪和许敬宗三个,基本上每天轮流着会有一个人在这里守着,一方面是随时确认出海船队返航的信息,一方面是为了维护码头的秩序。
经过了一年多的发展和扩建,文登码头现在每天都有许多船只靠岸、出发;码头上随时随刻都是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
人一多,难免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争执、矛盾,并且船舶靠岸也要有人统一协调指挥。
李宽把楚王府在登州的事情委托给褚遂良,但是事情太多,褚遂良又让许敬宗和上官仪给自己打下手。
有了他们两个的帮助,码头的管理很快就变得井然有序起来。
特别是许敬宗,别看他在朝中没什么名气,为人也有点奸猾的样子,但是处理起码头的事务,却是一番如鱼得水的模样。
“灯塔上的鲸油今天都加满了吧?”
许敬宗例行的确认码头的各项事务。
为了让晚上靠岸的船只也能准确的找到文登码头,李宽很早就让人修建了灯塔,并且每天天一黑就开始点亮巨大的鲸油篝火。
“许管事,都加满了呢。”
“把望远镜给我一下。”
站在灯塔上面,许敬宗每天都习惯了自己看一看海面上有没有出现飞剪船的声影。
说实在的,这段时间也有不少长安城来的勋贵人家找上许敬宗,话里话外都是一些让人很难拒绝的要求。
许敬宗无时不刻的盼望着李宽赶紧回来,自己就可以解脱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8/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