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12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63/2214


画画自然也不例外。
只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画画还是一个离自己比较远的事情。
不过这并不影响大家对画画的喜爱。
像是《三国演义》,里面就有一些经典的插画,一直深受大家喜欢。
而《大唐日报》等各个报纸在印刷新闻的时候,也喜欢增加一些插画,来提高百姓对报纸的喜爱。
如今李宽跟晴儿提出要用画画创作一个故事,立马就让晴儿眼睛一亮。
“没错,就是用画画来讲述一个一个的故事。当然,由于一本书都是以画画为主,里面涉及的图画数量特别多,印制起来也会非常的麻烦,所以这种故事里面的画画,只能是通过简单的线条,以非常夸张的手法来表现出来,吸引大家的兴趣。”
虽然是在田地里面,李宽倒也兴致勃勃的在那里说起了自己的设想。
要提升大唐百姓对出海的热情,又要让晴儿的特长得到发挥,制作一个大唐版的《海贼王》漫画,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当然,李宽也不可能完全照抄后世《海贼王》里面的设定,像是一些奇奇怪怪的地名,最好就改成大唐百姓接受程度比较高的名字。
到时候大唐的孩童们从小就开始接受《海贼王》的熏陶,对于出海探险的热情肯定会高涨很多。
甚至出海探险将成为一种潮流。
不管是从短期的刺激出发,还是从长远的影响考虑,大力推广《海贼王》漫画,对于李宽来说都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王爷,市面上好像还没有这样的东西,如果单纯的看一幅幅插图的话,似乎除了平康坊那些地方有人喜欢,其他的文人士子并不待见呢。”
武媚娘这话,说的倒是事实。
这个年头的小人书,就只有一种用处。
那就是后世岛国教育片的另类代表。
“不管是漫画也好,也好,大家喜不喜欢,主要看的是这个故事是否吸引人,大家爱不爱看,跟它是以什么形式展现出来,没有特别大的关系。我准备以海贼为主题,以探索海外的某一个宝藏为主线,构造出一个一个的故事,形成一本一本的漫画,这个系列的漫画,我连名字都想好了,就叫做《海贼王》。”
“漫画?王爷你说的这个用画画来讲故事的方法,形成的书籍就叫做漫画吗?”
晴儿显然也是第一次听说到漫画这个词。
“没错,漫画将来也会是一种大家都认可的艺术形式,大家通过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让大家感受到跟文字不一样的魅力。对于小玉米这样的孩童,你给她一本厚厚的书籍,她们是很难提起兴趣的。
但是如果是以画画为主的漫画,那就不一样了。晴儿,要是你这个漫画搞得好的话,甚至可以成立一家专门的漫画社,跟大唐日报社和曲江日报社这些传统的报社相抗衡,成为大唐百姓最喜欢购买的书籍。”
“我真的可以吗?”
晴儿满脸红彤彤的,语气都有点激动的颤抖。
很显然,李宽的这个提议,直接就触碰到了她得敏感点了。
“晴儿,王爷说你可以,你肯定就可以的!到时候你要是一个人忙不过来,也可以找几个丫头帮你啊。再不济,你可以让王富贵帮你从外面买几个会画画的女奴,让她们给你当下手。
至于漫画的故事,找你家王爷就可以了。”
武媚娘对知进退的晴儿,也是颇有好感。
再加上她很清楚晴儿在李宽心中是有着独特地位的,所以从来也没有真正的把她当成一个普通的丫鬟。
“媚娘说的没错,这绘制漫画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你可以负责主要的人物场景的绘制,或者直接勾勒出主线,让助手给你处理其他的支线。等今天回去之后,你跟我一起去书房,我给你示范一下,到时候你就知道漫画的绘制,其实也很简单的。
你只要稍微改一改你的画画风格,以你现在的基础,不用几天时间就可以把第一册《海贼王》给创作出来,到时候说不定你也可以跟文达明一样,在新华书店搞一个签售会呢。”
“可是王爷你不是希望《海贼王》能够成为吸引大家出海的一本漫画吗?我担心到时候把这个任务给搞扎了呢?”
晴儿虽然心动了,但是毕竟从来没有绘制过漫画,心中还是有点忐忑不安。
作为李宽的贴身丫鬟,她非常清楚李宽有多么重视海外贸易的发展,以及海外探险的推进。
如今这个重要的宣传任务压在她的肩膀上,自然压力很大。
“没问题的,到时候我让武郭也去给你打下手。再说了,你哪怕就是对自己画画的本事没有信心,也该对王爷讲故事的水平有信心啊。”
武媚娘这么一说,晴儿立马就露出了不好意思的笑容。
是啊,自家王爷讲故事的水平,长安城里就没有人敢不服输。
不说《三国演义》和《红楼梦》,单单那个在歌剧院中不断的演出的《白蛇传》,就已经成为了一个传奇。
基本上每年都至少会在歌剧院重现演出一遍,跟后世的《西游记》有的一拼,每年暑假都要拿出来重新播放一下。
“走吧,我们先去看看观狮山书院农学院这段时间的研究进展,回去之后再好好的商量一下漫画的事情,我也得稍微留点时间想一想要怎样编写一个海贼的故事,给大家展现出一个不一样的海贼。”
李宽可不想《海贼王》变成《古惑仔》,成为了鼓励大唐百姓学坏的东西,那就偏离了他的本意了。
第1037章
这个主意有点损
颐和园。
李世民津津有味的听李忠汇报着土豆的种植情况。
“这么说来,采用各种方法种植的土豆,长得都还不错?”
作为一个合格的帝王,李世民对于粮食产量的关注,是非常非常高的。
事实上,哪怕是到了后世,领导者也是非常关心粮食问题的。
毕竟,民以食为天,这是一切的根基,要是这个根基不稳了,那麻烦就大了。
想象一下当年抢购板蓝根和食盐的场景,要是发生在抢购粮食上,那还不乱套了?
“是的,土豆的长势非常不错。不管是采用了哪种种植方法,不管是在哪一块地里面种植,目前来看,生长情况都很不错。陛下,微臣觉得楚王殿下说的亩产千斤,很可能真的可以实现。”
虽然李忠总是觉得亩产千斤这个东西,实在是有点太夸张了。
但是这个话是李宽说的,现在船队又已经千辛万苦的从南美洲把土豆找回来了,还顺利的播种了,那么李宽这话的可信度,就非常的高了。
“如果土豆的产量真的超过千斤,那么大唐百姓的口粮问题,可就真的解决了;历朝历代,人口数量到达一定程度之后,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土地不够了,粮食不够了,所以一系列的问题就产生了。
大唐的百姓其实也是很淳朴的,只要肚子不挨饿,他们就能好好的生活下去,哪怕是受到了一些委屈,也不会轻易冒着掉脑袋的风险,起来造反。
最关键的是这几年大唐的赋税收入不断增加,而农夫们缴纳的田税,却是一文钱都没有增加,这简直是一个奇迹。朕觉得将来给农夫免除掉田税这种完全不切实际的提议,居然有了实现的希望。”
自古以来,农业税就是各个朝代最主要的税收来源。
不管是按照人头收取的税,还是按照田地收取的税,亦或是其他乱七八糟的税收。
总之,封建王朝的税收收入,主要是从农民身上获得的。
如果大唐能够改掉这个千年来流传下来的规律,那么绝对是值得史书大书特书的一件事情。
在此之前,李世民可是想都不敢想这样的事情。
可是,这几年,他心中却是对这个事情充满了期待。
自己的有生之年,能够实现这个目标吗?
哪怕是不能实现,那么降低农夫的税收负担,这也算是一件非常大的功绩了吧?
“陛下圣明,这些年大唐各地的发展都非常顺利,没有什么特别大的灾难;而楚王殿下带头从海外为大唐带回来大量的财富,让朝廷再也没有财政压力,甚至可以同时修建多条水泥道路,让淮河以北的各个道之间,全部实现水泥道路相同,让各地的商品流通,一下子就变得方便了起来。
等到通往镇北道的各条水泥道路也修建起来,再配合土豆的种植,辽阔的大草原,将成为大唐真正的牧场,从此在根本上解决胡人袭扰中原王朝的问题。”
李忠絮絮叨叨的在那里说着话。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在李世民面前反而说话说得更多了。
要是放在十年前,他基本上是能不说话就不说话,能用一句话说完的事情,就不会用两句话。
基本上李世民跟他聊天的时候,更多的都是单方面的说话,得不到什么反馈。
现在反倒是像一种朋友间的沟通了。
“嗯,镇北道的事情吵了那么久了,也是时候正式公布了!不过,这个时候朕才感受到人手的不足啊。之前听户部的报告,每年增加了多少百姓,但是放在辽阔的镇北道和辽东道上面,那点百姓,根本就像是撒胡椒一样,不够看啊。”
大唐要发展,人手紧缺已经是一个很明显的问题。
但是人口的增加,又不是一朝一日可以完成的。
哪怕是大唐现在的人口出生率已经很高了,整体人口数量都还没有突破一个亿,甚至离这个小目标还有比较大的距离。
没办法,这年头,人的寿命比较短,能够活到五十岁,就算是高寿了。
普通百姓家中,活过六十岁的,真的不多。
至于七十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63/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