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11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84/2214


“所以我们渭水书院的格物学院,虽然也要搞创新,但是不能在那里瞎创新。我听说之前有学员想要制作一个设备,让人能够像鸟一样的飞翔在空中,这不是搞笑吗?”
“嗯,长孙兄你说的有道理。其实我觉得我们书院只要紧随着时代的风潮,在别人的产品推出来之后,立马跟进研究一个更先进的东西出来;这样既能够规避掉巨大的前期投入风险,也能让我们的成果不断超越他人。”
郑海显然是不想花那种看不到用途的钱,而是希望捡便宜一样的在别人屁股后面搞开发。
说白了,他就是想让观狮山书院的各个研究所或者其他机构冲在前面,然后出了成果之后渭水书院立马跟风改善就行。
眼前的水力纺织机就是如此。
从各种渠道已经证实了王氏棉布是使用水力纺织机加工出来的,渭水书院立马跟进研究,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就出了成果。
虽然这回让长孙家和郑家失去一点点先机,但是大家做生意,又不是做了一个月就关门了。
所以他们并不是特别在意这一个月的差异。
能够躺赢,为啥要那么辛苦的冲在前面?
就像是出海贸易一样,去澳洲探险也好,去美洲探险也好,疑惑是向西洋进军。
长孙家和郑家都不会冲在最前面。
因为冲在最前面虽然可以享受到最早期的果实,但是很可能果实还没有采摘到,小命就没有了。
相反的,等到去澳洲或者美洲的航线成功的开发出来之后,他们立马跟进就好了。
反正那些地方那么的大,楚王府的人哪怕是先过去占据了一块地盘,也还有大把的地盘等着大家去开发,完全没有必要去冒那个风险嘛。
事实上,后世有些国家的技术开发战略,也都是有创新性和跟进行两种风格。
像是美国,就比较喜欢玩新技术,投入大量的钱财到新技术的开发之中,以便获得技术开发成功之后,早期的超高额利润。
但是,像是倭国,他们就比较喜欢跟风。
等到其他国家开发出来了这种技术,他们在后面搞一套类似的东西出来,也不用担心这个开发投入会打水漂。
虽然跟风的行为很难让他们吃到第一口美味的蛋糕,但是凭借着技术底蕴,很可能在后期他们可以反超美国。
像是一些精密制品,就是如此。
虽然倭国的技术没有比美国高,但是人家可以做的比你便宜,质量还稳定。
而华夏的话,则是两种路线都有在走,具体要看是哪个领域。
第978章
这不算拔苗助长吧?
李谚在观狮山书院搞出这么大的动静出来,李宽自然是第一时间就收到了消息。
正好他也想了解一下蒸汽机研究所到底进展到了什么程度了,便亲自去走了一趟。。
不过,他在这个时候跑到蒸汽机研究所,倒是把李谚吓得够呛。
“楚王殿下,昨天是一个意外,有些数据没有达到设计的参数,所以才搞出那么大的动静;您放心,以后肯定不会再有第二次了。”
讲真,李谚现在有点害怕见到李宽,但是又有点期待见到李宽。
蒸汽机研究所现在是整个观狮山书院之中,耗费经费最大的一个研究所,李谚很担心经费被削减,特别是搞了几年都还没有搞出像样的成果出来。
但是,他又期待李宽能够给自己一些指点,让自己如同照顾儿子一样的照顾了三年的蒸汽机,能够真正的运作起来。
按照他的理解,现在的蒸汽机离成功就差一步之遥了。
可偏偏就是这一步,想要跨过去,却是千难万难。
“从你这个设计图和蒸汽机的实物来看,没有什么特别明显的问题了。但是做出来的产品,效果却是远远达不到预期。李谚,你有想过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
李宽自然清楚李谚为何那么紧张。
事实上,现在见到自己能够不紧张的人,已经不多了。
“主要由几个问题,第一个就是传动的效率特别低,明明已经将锅炉的体积扩大了一倍,但是我觉得输出的动力却是没有太大的变化,这说明我们的蒸汽机,传动效率太低。
第二个就是结构似乎还是太复杂了,整个蒸汽机自身的重量就达到了五万斤,这让它行走起来非常的困难。
还有就是制作出来的车轮,一致性比较差,不仅左右两边的铁轮大小有些许差异,圆度方面也有些问题,这就不仅影响了蒸汽机的前进速度,还影响了它的稳定性。
最后就是我们的铁轨没有铺设后,庞大的蒸汽机压在上面,有一边直接就陷下去了,所以才会出现翻车的事故。
不过,楚王殿下您放心,这些问题我都已经想好了怎么去应对了。”
李谚尽可能的让自己显得信心满满的样子,实际上心中却是并没有特别好的主意。
“你真的已经想好了怎么改动吗?真的找到了问题的核心吗?铁轨的铺设是很好解决的,只要在下面铺设一层的沙石,上面枕上一根根木头,然后再铺设铁轨,基本上就能把问题解决了。但是蒸汽机本身的问题呢?这么体积庞大的蒸汽机,输出的功率如此之下,这根你理论上算出来的数据,差了没有一百倍,也有几十倍吧?”
李宽这话一出口,李谚立马就不吭声了。
不要说蒸汽机本身的问题,就是刚刚李宽说的铺设轨道的方法,他都发现自己可能又理解错了。
按照他的设想,下一步他就准备直接向铺设水泥路,然后再在上面铺设铁轨,这样肯定就不用担心下陷的问题了。
可是听了李宽的话,李谚立马就意识到了自己的方案存在不妥。
蒸汽机行走的时候是有巨大的震动的,如果直接将铁轨铺设在水泥道路上,那就像是直接有一个大家伙不断的捶打着水泥道路,大家硬碰硬,噪音会变得奇大无比不说,对于蒸汽机和水泥道路的寿命影响肯定也是巨大的。
甚至那种震动,直接会让蒸汽机抛锚。
但是李宽说的方案就不同了。
先在地面铺设碎石,然后在枕上木头,然后再铺上铁轨的话,不仅可以解决下陷的问题,还可以减少蒸汽机产生的震动与冲击。
“按照我们的计算结果,这台蒸汽机应该可以拉动至少五十架四轮运输马车的货物,以不低于快步行走的速度在铁轨上行走。现在的情况,理论跟实际确实有很大的差异。”
李谚倒也不是那种打肿脸硬充胖子的人。
既然李宽有更好的想法,他当然要赶紧抱大腿啊。
“要是按照你这个说法,那你们的这个实验也有问题。你铁轨总共也就修建了一百米,要是蒸汽机的性能真的跟理论设计的一样,一旦加速跑起来,你怎么确保它在一百米的铁轨上停下来呢?这要是停不下里,岂不是直接冲出铁轨?轻则蒸汽机受损,重则出现人员伤亡。”
李宽发现李谚还是低估了蒸汽机的威力。
事实上,大唐的所有人都低估了蒸汽机的威力。
这可是划时代的力量,一旦成功运用,足以改变大唐未来一百年的社会形态。
“请楚王殿下赐教!”
这个时候,李谚彻底的低下了头,准备好好的听李宽给自己上课。
“你这蒸汽机的设计,我觉得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哪怕是其他的什么东西都不做改变,也应该是可以有一个不错的效果的;但是为什么现在偏偏就没有达到呢?”
李宽环视了一圈蒸汽机研究所的人员,以李谚为首,一百多人都静静地站在那里听讲。
“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一点,那就是密封!密封性能不过关,那么你怎么提高锅炉的面积,提高煤炭的添加量,都是没有用的。我之前跟你们说过了密封的重要性,从你们的图纸上,也能看到你们有重视密封性能的改进,但是你们虽然做了很多努力,结果却是不理想。”
在没有橡胶的年代,要想搞出一台实用的蒸汽机出来,难度显然不是一点点,甚至以这个年代的技术,根本就不可能做到不用橡胶密封件的情况下,让蒸汽机的密封性能达标。
放在后世,理论上通过精密制造,哪怕是不使用密封件,也可以做一台蒸汽机出来。
只不过会导致零件的成本异常的高。
毕竟表面粗糙度越低,加工的要求越高,难度越高。
要想做到不使用密封件的情况,那么各种精度要求就是一个让工厂蛋碎的数据。
很显然,以大唐此时的技术,显然是做不到的。
“蒸汽机能够输出动力,最关键的就是蒸汽的压力推动零件的运动,密封性不达标的情况下,压力就永远达不到你设计的数值,甚至是远远不如设计数值。当务之急,你们需要找到主要的漏气部位,在相关的零件之间添加密封件。与此同时,需要进一步提高这些零件的接触面的加工精度,确保密封件能够起到理想的效果。”
李宽说到这里的时候,心中开始权衡到底要不要兑换一批橡胶出来,让李谚先带人把蒸汽机的样机搞出来。
“妖言惑众杨本满号”已经离开长安城一年了,想来应该已经到了美洲了。
哪怕是运气不好,应该也不至于全军覆没吧?
真要是这么倒霉,那就只能鼓励更多的船只去冒险了。
所以现在搞出一部分橡胶出来,让李谚先去研究,到时候可以节约很多时间,也可以刺激更多的人去寻找橡胶。
按照李宽那点匮乏的历史知识,橡胶在美洲应该是很早就被发现,并且被当地土人运用了起来。
只要船队到达了南美洲,想要找到橡胶的踪迹,应该不难。
“我记得之前跟你们提过可以尝试使用树胶来制作密封件,你们有往这个方向尝试过吗?”
如果可以找到替代品,李宽是尽可能的想不去系统兑换商品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84/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