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1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8/2214


“靠不靠谱朕自有判断,到底是什么消息?”
“听说那东海渔业在海上碰到海怪了。”
“海怪?”
李世民皱了下眉头。
“是的,之前东海渔业每天都能捕捞好几船大黄鱼回来,前阵子那个王玄策更是回长安购买了一批船只去登州,但是西市那海产屋,最近几天似乎没什么东西卖了。”
“提高登州方向的消息级别,百骑司要以更快的速度把消息传回来。”李世民思索了一会,觉得自己对登州的了解还是不够。
登州离长安并不算特别远,走水路的话十来天差不多就到了,如果能够水陆并进,加快一下的话,六七天也能到。
……
程处默:“王爷,这咸鱼,怎么都没法和新鲜的比啊,在长安城真的会有人买吗?”
文登码头旁边的咸鱼铺子,李宽亲自带着程处默几个在参观。
这一次,程处默几个快马而来,过了几天之后,家里也都纷纷有下人带着船只、工匠而来,很明显不是为了追随自家郎君,而是有其他目的的。
李宽简单的了解了一下,也就很快明白程咬金和尉迟恭等人的打算了。
把程家、尉迟家和房家拉上自家的船,虽然会分润出去一些利润,但是完全是非常值得的事情,李宽没有任何犹豫就接受了。
扩大精盐,不,是咸鱼,的运输量,这是李宽立马确定的事情。
所以处理完海怪的事情,他便带着他们来到咸鱼铺子参观。
“处默,你放心,这些咸鱼到了长安,不仅不会没人买,反而会热销。一会商队就出发,分别往长安、洛阳、太原而去,现在我们要操心的,是怎么制作出更多的咸鱼。”
造船作坊的船都还在赶工,王玄策从长安带回来的船只除了几艘可以出海,其他都是用来内河运输,所以东海渔业最近的捕捞量并没有明显的上升。
当然,等到明年的这个时候,就完全不是这幅模样了。
“算了,我搞不清楚里面的门道,王爷,我阿爷让我都听你的安排,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程处默想不通为何李宽笃定咸鱼会热卖。
在他看来,咸鱼作坊出产的咸鱼质量实在下降的;之前基本上都是大黄鱼,现在居然开始收购登州其他渔民从黄河、池塘、溪流等各处捕捞回来的乱七八糟的各种鱼了。
尉迟环:“王爷,这鲤鱼,在长安城都是没人吃的,也不敢吃,咸鱼作坊鼓励登州府百姓去黄河捕鱼,会不会被弹劾啊?”
房遗爱:“对啊,特别是王爷你还让老百姓去海边捡贝壳,挖海草什么的,全部一窝蜂的都腌制之后运出去卖,这些东西有人要吗?”
得,看到这哥三的反映,李宽还是忍不住了。
“本王总算是知道你们为何在家中经常被打了,本王要是你们阿爷,也想打你们。”
“喂!虽然你是王爷,但是再这样说话的话,我们可就不客气啦。”
程处默经常被程咬金教育,这是长安城都出了名的,听李宽这么一说,那家伙脸上挂不住了。
“王爷,莫非这些咸鱼背后别有玄机?”尉迟环的脑袋还没锈透,知道应该是有什么东西自己几个想岔了的。
“你们几个,本王问你们,长安城的老百姓,以前很少买咸鱼吃,为何会买我们的咸鱼呢?”
程处默:……
尉迟环:……
房遗爱:……
几个人面面相觑,自己几个正因为认为老百姓不会买,现在李宽这么问……
“本王卖的压根就不是咸鱼,而是盐啊。”
“啊?”
“卖盐?”
“卖盐就直接卖盐啊,为何说卖咸鱼?”
通过卖咸鱼来间接的达到卖盐的目的,这里面的道道,估计不是程处默这几个家伙能够理解的,李宽也懒得进一步解释。
“等有机会回长安的时候,让几位国公自己给你解释吧。反正现在你们只要明白,我们需要把各自各样的咸鱼和海产运到长安等地贩卖。以前是小打小闹,现在我们准备大干一场,有其他商人愿意从咸鱼作坊进货的话,我们也不拒绝。”
……
“陈兄,这次东海渔业的咸鱼铺子放开来供应咸鱼,我准备明天就出发离开登州,先去河东道看看,估摸着可以把这船货卖掉。”
“我也准备过两天就走了,估摸着显著贩卖咸鱼的还比较少,我计划去河北道的冀州走一趟,离的近一些,还可以更快的回来进货。”
陈锦和刘文飞在登州待了一段时间,总算是备足了货物,准备大干一场。
并且,两个人都各自在文登县里买了房子,还开了一间新的铺子,准备贩卖从外地顺路带过来的物产。
两人都是经商多年的人,已经看出登州的未来必定前途无量。
现在走在大街上,已经看不到乞丐的身影,许多老百姓要么就是在楚王府的各个租房帮工,要么就是新开的其他酒楼、饭馆等地找到了活干。
只要努力,在登州一定不会饿死。
“好,那就预祝我们兄弟两一路顺风,明年回到登州再会!”
登州城中,类似陈锦和刘文飞这样的商家变得越来越多。
大唐太大了,李宽不可能所有的州县都派人去卖咸鱼,没有意义。
这么大一块市场,不管是谁去卖,只要货源是东海渔业,李宽的目的就达到了。
第137章
遍地开花
贞观六年的第一场雪,来的比往年更早一些。
一夜之间,诺大的长安城银装素裹,煞是美丽。
楚王府旗下的蜂窝煤和羊毛线的销量,那是直线上升,也因为有了它们,长安城老百姓觉得这个冬天似乎没有那么冷。
“小郎君,西市又新开了一家海产屋,听说到货了很多新的登州货,你要不要去看看?”
永平坊里,东方平的房东热心的提醒着。
“是吗?那我还真得去看看呢,托新华书店的福,今年买书买纸省了我不少钱,正好去买点东西。”
“说到这个,我还得好好谢谢你帮忙教授我家那小子识字呢,下个月开始,我就不收你的房租了,只要你抽空多指导指导一下就行。”
“那怎么好意思,我也是举手之劳而已。”
东方平买了全套的《三国演义》,有的时候看的兴起,就会和房东家的孩子说一说里面的故事,顺便指导他认几个字,没想到却是有意外的收货。
“不用客气,我家那婆娘现在也在楚王府的羊毛作坊帮工,我自己也在蜂窝煤作坊帮工,现在已经不差那点房租钱了,明年开春,我还准备让娃去作坊的蒙学里上课呢。”
东方平关好房门,跟着房东廖大叔一起往西市而去。
永平坊离西市并不远,走半个时辰差不多就到了。
“啊,果然还是那么多人啊。”廖大叔远远的看到海产屋门前挤满了人,“我们走快点,前几天我本来想买条咸鱼都没有买到。”
……
长安城有近百来万人,对食盐的需求是很大的。
不过,按理说海产屋已经接连在长安卖了几万条咸鱼,相当于卖掉了几万斤食盐,短时间内应该是够大家吃了。
但是,谁让海产屋的咸鱼便宜呢,许多人家纷纷囤起了货。
这就直接导致长安城各家盐铺的销量急剧下跌,连带着长安周边的洛阳等地都开始受到了影响。
一些精明的商家直接就从海产屋买了咸鱼,然后运到关中其他地方进行贩卖,一来一去,利润还不低。
这就更加加剧了海产屋里各种咸鱼产品的热销。
“陛下,这一家海产屋,是楚王府在长安城的第三家分铺了。”
不远处,李世民穿着便装,在李忠等人的护卫下,看着海产屋门前的热闹景象。
“昨天你说楚王府派人去洛阳和太原也开分店了?”
“是的,并且宿国公和鄂国公府上有人跟着一起去了。”
皇子和大臣走的太近,特别是和军中将领走的太近,这在历朝历代都是犯忌讳的事情;李宽虽然过继给李智云了,但是李忠觉得这个消息还是必须告诉李世民。
“宽儿这次总算是学聪明了。对付世家,单打独斗是不够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8/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