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合伙人(校对)第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9/812

  鳌拜微一沉吟,也将自己的兵器收了回去,然后手一挥,一干忠诚的部下也将兵器收回,但都没有退下。
  鳌拜凝视着多尔衮,认真的道:“睿亲王,你若想强行称帝,须从我鳌拜尸体上踏过去。”
  说罢,一转身退回自己的位置。
  豪格看到鳌拜如此强硬,心中暗喜。
  多尔衮心中愤恨,但面上未表露出来,他回到座位,开始计算起各种得失,场面一时有些安静和沉闷。
  稍久之后,多尔衮似有决定,直接说道:“既如此,我和豪格皆不参与这帝位之争,择先帝另一皇子荣登帝位如何?”
  听到这话,豪格的目光陡然一凝,喝道:“睿亲王,果然你如明国所说一般,你这是夺位不成,想当我大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摄政王吗?”
  多尔衮嗤笑一声:“愚蠢至极,这是明国的反间计看不出来吗?”
  “先帝未留下遗诏,留给我大清的选择本就不多,明国只要出几个聪明人,猜都能猜到。”
  “福临除稍稍年幼之外,是帝位最佳人选,想必先帝也是想等福临长大一些再确立其储嗣地位。”
  “若先帝想要立你豪格为储,何须等到现在?”
  豪格气急败坏的站起,大声道:“长幼有序,古来皆是立长为储,打破规制,日后必为所乱。”
  “多尔衮,你为了你的权利,难道要弃我大清未来与不顾吗?”
  “果然如明国人所说,你多尔衮野心勃勃,野心勃勃。为了你的野心,你可以葬送整个大清的未来。”
  多尔衮则是懒得理会豪格的叫嚣,而是看向其他亲王、旗主、大臣等问道:“诸位觉得如何?”
  “礼亲王,拥立福临为帝,你是何意?”
  代善微一沉吟,便道:“只要是先帝之子,我没有意见。”
  豪格脸色一变。
  多尔衮又看向济尔哈朗道:“郑亲王何意?”
  济尔哈朗连忙起身示意道:“附议。”
  豪格脸色再变。
  多尔衮又问向其他大臣,大多都是赞同,只有少数几个选择继续支持豪格。
  最后,他看向鳌拜和索尼两人道:“你二位觉得如何?”
  豪格连忙急切的道:“这是多尔衮的缓兵之计,一旦同意,他必先除我,再除福临。”
  “我大清江山,迟早会落入这狼子野心之辈手中,先帝尸骨未寒,诸位一定要三思啊。”
  鳌拜和索尼两人神色各异,显然是有些纠结。
  多尔衮冷笑道:“豪格,收起你那套拙劣的苦肉计。”
  “现如今各旗旗主及大臣都赞同立福临为新君,难道你豪格还想夺你自己弟弟的皇位不成?你多年前杀妻,如今还想杀弟不成?”
  豪格脸色一变,怒喝道:“多尔衮,你血口喷人。”
  “立福临为新君可以,但是你多尔衮不能摄政,否则岂非全被明国人说中,你就是为了控制大清,再清除异己。”
  “我豪格若今天妥协,将来必死于你手。”
  多尔衮面不改色的嗤笑一声,“愚蠢至极,明国人这般拙劣的反间计,你却深信不疑。”
  “明国人如此造谣,无非就是为了激化我等之间的矛盾,从而引发我大清内乱。”
  “只要我大清内部乱了起来,明国人的计谋便得逞了,而你豪格正一步一步的陷入这个并不高明的圈套中。”
  “若我大清不能尽快安定民心,你豪格将是我大清最大的罪人,先帝在天之灵,必不饶你。”
  豪格一时语塞,还不待他想好如何作答,多尔衮再度问向鳌拜和索尼道:“二位还有何考虑的?你们是效忠先帝,还是效忠豪格的?”
  “若你等是效忠于豪格,今天二位怕是走不出这崇政殿,我大清绝不允许不忠于先帝的人存在。”
  索尼和鳌拜对视一眼,似是达成了一种默契。
  索尼出声道:“我等自然是效忠先帝,只要是立的皇子,我索尼便赞同。”
  “鳌拜也是。”
  这两人一表态,两黄旗各大臣纷纷赞同,豪格顿时面无血色,整个人仿佛被抽干了力气般,有些瘫软的倒在自己的座位上。
  确立了新君人选,接下来众人就开始商讨权力分配了,毕竟福临只有六岁,无法亲政,需要辅政大臣辅政。
  而有这个资格的,就只有礼亲王代善,睿亲王多尔衮,郑亲王济尔哈朗和肃亲王豪格。
  代善以自己年纪大,精力不足为由,主动选择了放弃。
  而豪格,几乎被大家选择性的无视了,因为谁都知道,今天一败之后,豪格很难翻身了。
  这个时候再去选择支持豪格,是嫌自己命长吗?
  最终,多尔衮和济尔哈朗顺理成章的成了辅政大臣,而多尔衮的资历、实力更强,自然是以多尔衮为主。
  虽然多尔衮还未被称为摄政王,但其权力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甚至新帝也要受其拿捏。
  豪格整个人都木然了,刚才还是皇位的有力竞争人选,转眼间连权力分配的资格都没了,真是悲惨。
  无他,因为两黄旗的立场是皇帝,只要豪格失去帝位之争的资格,也就基本上失去了两黄旗的支持。
  而他所掌握的正蓝旗,还是皇太极抢来的,让他当的旗主,私底下本就有一帮人不服,凭这点实力,如何与掌握两白旗的多尔衮对抗?
  豪格知道自己已经输了,彻底的输了。
  而今天发生的一切,都被明国人言中了,只是还有一件事没有发生,那就是将来多尔衮必取他豪格性命。
  这真的会发生吗?豪格不敢想象,更不愿想象。
  现在没什么人去在意豪格的想法了,既然已经确定了新君,也瓜分完了权力,接下来便是为新帝登基做准备了。
  这也显示属于皇太极的时代已经过去,一个新的时代即将来临。
第九十章
阅兵(上)
  当福临登基称帝,改元顺治,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为两位辅政大臣的消息传回大明时,沈浪的心情是有些失落的。
  之前他可是信心满满的想趁这个机会让多尔衮好好喝一壶,为此还花费了不少心思好好的运作了一番。
  结果没想到,自己以未来人的身份占据先机,最终却只是运作了个寂寞,对结局基本没有多大影响,真的很失败了。
  崇祯倒是没有因为这个而怪罪沈浪,因为他深知沈浪已经做得够好了,该做的都做了。
  只是对建虏那边的影响相对较小,对大明来说,还是不错的,起码他崇祯获得了不小的威望。
  只怪大明实力不够,要是实力足够,何须如此花费心机,趁皇太极还没死,迅速发起攻击。
  在战争的关键时刻皇太极突然暴毙,那对建虏的打击肯定非常大。
  趁其新君未立,各方不能同心协力,继续发起一轮轮强攻,必然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可大明太孱弱了,根本拿不出一支兵力深入辽东,所以只能干看着满清自己不受干扰的化解这场危机。
  失败是成功之母,沈浪也并非首次尝到失败的滋味,所以他不会因此而颓废,而是开始总结这次失败的原因。
  他没有独立思考,而是与崇祯进行商讨分析,最终两人得出了大概的结论。
  可能从一开始,自己的行动方向就错了。
  因为多尔衮的主要目的其实就是皇位,最终他没能坐上皇位,某种意义上来说,多尔衮是失败的。
  所以沈浪用来对付多尔衮的手段其实意义不大。
  因为最后结果对多尔衮来说,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他要不就当皇帝,要不就当辅政大臣。
  除非他自己放弃一切,不然谁也没资格将他踢出局,毕竟实力摆在那里。
  而沈浪的计策成不成功,反而要看他不够重视的豪格。
  若让豪格知道并相信自己只要不成皇帝,将来必死无疑,说不定会找个借口,拿出当初杀妻的魄力暴起发难,主动用武力对多尔衮发起进攻。
  只要帝位还未最终确定,豪格一旦发难,两黄旗和正蓝旗大部分力量很大可能是站在他这边的。
  若是济尔哈朗的镶蓝旗再暗中相助,多尔衮三兄弟再英勇善战,他豪格也不见得会输。
  就算最终得不到整个大清,划走一块做土皇帝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9/81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