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合伙人(校对)第7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75/812

  现在,终于不用再忍受这种恐惧和煎熬了,战斗终于结束了。
  为了进一步确认消息,赵长生立即派出几只热气球去侦察。
  最终确认,新模范军确实是撤退了,因为他们连后方的营地都放弃了。
  消息迅速的席卷整个伦敦城,广大市民也兴奋不已,他们很多人不是庆祝国王取得了胜利,而是不想再忍受战争了,即便他们大多心中依然支持着新模范军。
  而最兴奋的,莫于过查理一世,这说明他终于不会被赶出伦敦城了,王位也更加的稳固了。
  这带来的另一个好处是,他的威望也会迅速的增加。
  原本伦敦是反对王权的中心,现在却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加入王军,周围得到消息的平民也闻讯而来。
  通过这次战斗,他们似乎相信了,国王是上帝的使者,是无法被真正打败的。
  既然反对没有作用,那就加入吧,一些人还为此由新教改信天主教。
  仅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王军的损失就得到了迅速补充,兵力甚至超过了一万人。
  查理一世大为兴奋,他一连下达了几条王令,四处联络被打散或隐藏起来的旧部,想让他们重新站出来支持自己。
  因为,他也不想过度依赖东方军队,希望尽快拥有一支数量可观的王军。
  这样既可以与残余的新模范军对抗,也能够在东方军队面前保持一定的话语权。
  这是在克伦威尔预料中的,也是在沈浪预料中的。
  可不管是克伦威尔,还是沈浪,都不是很担心王军的膨胀。
  因为在已经持续了六年多的内战中,效忠英王查理一世的高级将领折损了不少。
  一支军队的强大与否,不是由数量决定的,优秀指挥官的作用尤为重要。
  议会军为什么会从一群没打过仗的农民逐渐成长为差点覆灭王权的存在?就是他们陆续诞生了克伦威尔、费尔法克斯、罗伯特·布莱克等一批优秀的陆上、海上将领。
  而且在日积月累的战斗中,他们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一步步的将一群农民打造成了如今精锐的新模范军,一支真正的职业军队。
  反而是王军,军队改革趋于落后,战斗意志也不如议会军,导致他们空有更多的兵力,却败多胜少,以致于渐渐式微。
  如果新组建的王军不能做出相应的改变,也很难在剩下三万多新模范军手中占得什么便宜。
  可是,查理一世手下却没有像费尔法克斯这样的人才。
  而沈浪,肯定也不会让勇卫营帮他训练军队。
  所以短时间内,想要将王军打造成职业军队,很难。
  克伦威尔率军一路撤到了伦敦西北面的牛津郡,这里曾经是国王查理一世的大本营,而议会军的大本营反而是在伦敦。
  因为在伦敦城,支持议会的人占大多数,而在牛津郡,支持国王的则占大多数。
  可如今的形势已经变了,伦敦城原本支持议会的很多人已经加入到了国王的阵营。
  而牛津郡在新模范军从国王手中夺取后,克伦威尔专门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就是为了削弱国王在这里的影响力,不断提升议会的地位。
  可经历了这次惨败后,一切又几乎被打回了原形,支持国王的势力又开始迅速抬头,这是克伦威尔不允许的。
  所以,哪怕牛津郡距离伦敦城只有五十多英里,他依然将这里占据,并亲自坐镇。
  他不担心王军前来进攻,只是有些不放心可怕的东方军队。
  还好,他们似乎没有要从伦敦城出击的意思,这让克伦威尔也稍稍的安心了一些。
  与此同时,他让费尔法克斯率领一万两千新模范军去支持议会的各郡去招募新兵,并加强训练,以补充这次大战的损失。
  在这一方面,费尔法克斯更加擅长,克伦威尔也非常信任这个没有野心的副手。
  就这样,王军和新模范军各自在积蓄着自己的实力,激烈的战斗暂时告一段落了。
  而这时,荷兰共和国终于传来了好消息。
  以议长德·维特为首的荷兰议会,在困守阿姆斯特丹两个多月后,终于坚持不住了。
  一方面是极度依赖商业贸易的阿姆斯特丹在经过长期的封锁后,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另一方面,东方人的飞船多次飞临阿姆斯特丹上空,乘坐在上面的西班牙人不知怎么做到的,居然可以发出非常响亮的声音。
  声音大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西班牙人下达了最后通牒。
  如果再不出城投降,等到阿姆斯特丹被攻破后,将会严厉惩罚全城所有人。
  在这种情景下,如果再不投降,就算议会答应,全城市民也不答应。
  他们可不像上层贵族和商人那般能够抵抗这样的围困,不少人已经陷入到了饥饿中。
  如果不是议会筹集了一些救济粮,市民可能早就暴动了。
  可这不是长久之计,得不到外部援助的阿姆斯特丹沦陷是迟早的事情。
  可现在已经快三个月了,没有等到任何盟友的有力支援,所有人都已经到极限了。
  于是,在西历12月30日这天的议会大厅中,德·维特代表所有议员做出了最终的决定:投降。
第九百八十七章
他们诽谤我啊,他们诽谤我啊(上)
  刘光远兑现了对西班牙人的承诺,让奥昆多带领西班牙军队先一步进入阿姆斯特丹。
  而西班牙人则背弃了他们对荷兰人的承诺,因为荷兰人的掘堤行为让西班牙人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当然,西班牙人对荷兰人的仇恨可不止这一件。
  在持续了三十年的宗教战争中,荷兰人给西班牙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连引以为傲的无敌舰队都被荷兰海军重创,并且还被取代了霸主地位,这是整个西班牙王国的耻辱。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西班牙人无法得到阿姆斯特丹和整个荷兰共和国,十天之后,他们就要将这座最繁华的城市交给明军。
  既然这样,东方盟友也默认,那劫掠便自然而然的发生了。
  仇恨再加上对财富的贪欲,让西班牙人对荷兰人没有丝毫的手下留情。
  他们不管你是富商、议员还是贵族,甚至是平民,直接冲进去洗劫一空,将能搬走的全部搬走。
  这期间自然难以避免的发生了一些抵抗,但西班牙人不会有丝毫的心慈手软,杀戮在所难免。
  如果不是刘光远不允许西班牙人纵火焚烧,这座繁华的城市很可能会直接变得一片废墟。
  可即便如此,十天之后,当勇卫营进城时,还是看到了一片狼藉,到处破败不堪。
  原本繁华的街道,依稀只能看到聊聊的行人,他们露出惊惧的神情,看到勇卫营,就仿佛老鼠见了猫,快速离开,生怕又迎来另一波劫难。
  勇卫营在刘光远的命令下,先控制了城防,又先后控制了议会大厦、市政厅等政府机构。
  随即,他收拢一些议员和官员,让他们去安抚全城市民。
  总之一句话:明军不会像西班牙人一样洗劫这座城市,只要遵纪守法,明军也会保障每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刚经历过十天黑暗的荷兰人非常渴望和平的生活,在得到这样的保证后,让他们惊惧的心,总算是稍稍的平定了一些。
  而接下来的一阵子,勇卫营也确实没有去骚扰普通市民,更没有进行屠杀和劫掠。
  这才让他们相信,这支来自东方的军队,确实要比野蛮的西班牙人温和多了。
  所以,他们在心里更愿意接受勇卫营的统治,而不愿意让凶残的西班牙人再回来。
  刘光远立即扶持了一批人起来,这些人几乎都是温和派,或者说是软弱派,因为强硬一些的已经被西班牙人杀得差不多了。
  这也是沈浪如此安排的原因之一,借西班牙人之手,摧毁一些不配合的顽固派和这里的一些商业基础。
  这样的话,就方便大明商人能够更快的在这里站稳脚跟,并控制这里的商业贸易。
  接下来,刘光远会按照沈浪的命令,将这些人培植成亲明派,让他们协助勇卫营掌控这个发达的商业王国。
  当然,后期大明会从国内派出善于行政的官员进行管理,就像当初控制倭国的九州岛一般。
  不但要进行军事占领,还要经济控制,接着是文化占领,这比军事占领和经济控制更加的行之有效。
  不过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操之过急容易引起巨大的反弹,甚至连整个欧罗巴洲都会卷入进来。
  毕竟这里千百年来,最是注重信仰,这场持续了三十年的宗教战争,就是因为信仰冲突导致的。
  而随着荷兰投降,勇卫营入驻阿姆斯特丹,大明在欧罗巴洲的战事便暂时告一段落了。
  勇卫营的主力分别驻守在伦敦和阿姆斯特丹,没有再进行下一步军事行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75/81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