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合伙人(校对)第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812

  再用新制造出来的水力卧式膛床给炮膛拉了膛线,而且还是螺旋型膛线,是名副其实的线膛炮了。
  这两门前膛燧发炮有两种口径,分别是95毫米和120毫米。
  95毫米口径用的18斤的炮弹,作为野战炮使用。
  120毫米口径用的36斤的炮弹,作为攻城炮使用。
  放弃了球形炮弹,改用的是锥形炮弹,这也是该炮炮弹比口径相仿的红夷大炮炮弹更重的原因。
  因为有膛线的加持,需要装填的发射药也大幅减少,精度和射程更不是红夷大炮可以相比的。
  在刚才的测试中,在五百米内,几乎不要计算什么弹道,直线瞄准就可以精准命中目标。
  95毫米口径的火炮,有效射程可达一千五百米以上,射程超过三千米。
  增加装药量,射程还可以继续提高到四千米。
  120毫米口径的攻城炮,有效射程超过两千五百米,射程甚至可以达到五千米以上。
  皆是远远的超过眼下最先进的红夷大炮,但是在重量上却又更加轻便。
  红夷大炮普遍重量在一吨以上,也就是一千公斤以上。
  而这门95毫米口径的野战炮,重量只有六百多公斤。
  120毫米口径的攻城炮,重量也不到九百公斤。
  两门炮经过测试,达到现在这种水平,沈浪还是满意的,吴铁生也较好的执行了他对于技术的改进。
  其实,改进的不仅仅是火炮本身,沈浪根据史料和后世的技术发展,对炮架和炮车也进行了不小的改进。
  炮车用的两轮车,非木制,而是全金属制。
  车架后面有一条长长的尾撑,尾撑套上牲畜就可以拉动,是一种畜力牵引模式,和后世的机械牵引很像,便于机动。
  而且,火炮发射时,两侧的车轮和炮架后的尾撑可以形成相对稳固的三角支撑,以便更好的稳定炮身,使精度更加准确。
  火炮的仰角则可以通过炮尾下方的一个螺杆进行调节,但方向射界还是只能转动炮身来进行调节。
  不要小看沈浪这种对炮架与炮车的改进方式,火炮能否精确的调整射程往往不是依赖火炮自身,而是需要靠炮架来解决的。
  而这恰恰是大明眼下的短板,大明用于野战的火炮,几乎都是小炮。
  炮身直接安放在木质炮架上,通过大车运输到阵地,然后卸下置于地上,在下面垫枕木来调节仰角。
  所以大明军中的火炮数量看似众多,经常几百上千门,但几乎都是五百斤以下的小炮。
  甚少见到大型的红夷大炮和大将军炮用于野战,而是将这种重炮放在城头上守城。
  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适合重炮的炮车。
  在这方面,经过对火器几十年的模仿和摸索,如今的清军甚至已经走在了大明的前面。
  在汉人工匠的帮助下,制造炮车的技术已经超越了腐败不堪的大明。
  清军用大型车轮和加固炮架,可以让红夷大炮在野战中发挥不小的作用。
  如今每每作战,清军只需要出动几十门重炮,就可以在火力上对明军进行碾压。
  其实,这也只是汉人与汉人之间的较量,清军中熟练使用火器的就是汉八旗。
  同样是汉人,到了满清那里,就可以轻易击败同样是汉人的大明军,无比的讽刺,这也显示出了大明的极端腐朽。
  幸好,在这栋腐朽的大厦即将倾倒的前一刻,出现了个沈浪,给大明带来了一些崭新的变化。
  沈浪对火炮进行了几十轮的试射之后,便暂停了,因为后世真正的试炮是非常复杂的,自己现在达不到这个条件,只有在接下来的训练中多加注意。
  如果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后期再进行修改,暂时就这般定了下来。
  于是,沈浪转身,直接对依然有些紧张的吴铁生道:“吴师傅,你做得很好,我一定会向陛下给你请功。”
  吴铁生大松一口气,激动的道:“谢大人,谢大人。”
  沈浪继续道:“这两门炮的专利费,我会让京师第一铸炮厂结算给你。另外,这九五炮我先要二十门,一二零炮我要十门,就按现在的标准铸造。”
  “还有炮弹,九五炮弹先备两万枚,一二零炮弹先备一万枚。还有我说的葡萄弹,九五炮葡萄弹准备一万……”
  吴铁生认真记住,心情更加激动,这都是银子啊,这一铸出来,自己至少能赚五千两以上。
  五千两,他吴铁生以前想都不敢想,一辈子都赚不了,而如今,可能一年不到就能赚到了。
  努力压下心中的激动,吴铁生小心的问道:“大人,需何时铸好?”
  沈浪微一沉吟,便道:“我先不给你设定时间,但是越快越好,而且不能为了赶时间粗制滥造,若是因火炮质量不好,炸死炸伤士兵,可是要追究你责任的。”
  吴铁生连忙应道:“小人晓得,小人晓得,一定不敢粗制滥造。”
  将铸炮任务交待下去后,沈浪留吴铁生一行人在军营中吃了饭,然后就安排亲兵一直将他们送回京师,沈浪对这些技术人才还是非常看重的。
  火炮已经有了,自然不能少了炮兵。
  明军中的火器众多,自然少不了炮手,所以军中就有不少会使用火炮的士兵。
  沈浪立即将这些士兵组织起来,成立专门的炮兵,同时将操作新型火炮的步骤规范化,就像燧发枪一样。
  同时,沈浪还将一些简单的弹道知识传授下去,教授炮兵如何标定射击诸元等等。
  他沈浪不是炮兵出身,但可以通过查资料和请教一些专业人员来将这些基本操作搞明白。
  随即,这些炮兵减少了燧发枪的练习训练,将空出来的时间专门来练习火炮。
  先空炮训练,在他们完全熟练步骤,并且在装填速度上满足沈浪的要求后,再改用实弹练习。
  在炮兵组建成功后,沈浪的这支军队,已经具备了必要的攻坚作战能力了。
  等以后把工兵、医护兵也补充上来,就完整了。
第八十五章
皇太极暴毙天下惊(上)
  在沈浪加紧训练的这段时间,远在千里之外的满清都城盛京崇政殿,却是吵闹一片。
  他们的争吵不为别的,只为分脏不均。
  阿巴泰入寇劫掠刚回归,抢掠甚多,收获颇丰。
  除了各种物资和金银财宝,还有大量人口和牲畜,这里面涉及到巨大的利益,各旗旗主、小旗主自然不会放过。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哪个山寨的议事大厅。
  这种局面,其实是满清的议政制度造成的,从努尔哈赤开始就有八王议政,为此还在皇宫内建了个十王亭出来,有资格议政的一人占一个亭。
  皇太极继位后,这种制度也保留了下来,各种大事由旗主和八旗大臣一起讨论。
  看似民主,其实不然,因为各旗都会为自己争取利益,并互相攻讦,这其实是对皇权的一种分化。
  所以自皇太极开始,各位继任者都会想办法来削弱各旗旗主和大臣的权力,削弱这种制度的影响力,直到将这种制度彻底废除。
  不过这是乾隆之后的事了,现在的皇太极还做不到,各旗旗主的权力依然很大。
  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敢在朝堂之上像地痞一般争得不可开交。
  若是以往,皇太极会认真的听取,然后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果断的决定分配原则,让各方都无话可说,显示出强大的手腕和睿智。
  可自从宸妃死后,皇太极的斗志好像就在一点一点的被消磨,身体也慢慢的变差了,精力也越发不振。
  所以处理起政务,也没有前些年那般锐意进取。
  今天看到这帮人又在为了分脏吵得不可开交,皇太极意兴阑珊,甚至是有些烦躁。
  一脸凶光的阿巴泰指着对面镶红旗小旗主硕托道:“硕托,你这混账,此战我是主帅,结果你镶红旗要分的东西比我正蓝旗还多,还要不要脸?”
  硕托虽然只是镶红旗小旗主,但阿巴泰也只是正蓝旗小旗主,所以丝毫不惧,嗤之以鼻道:
  “你是主帅?现在入境明国,谁是主帅不都是一样?你就算什么都不做,一样会赢,和你阿巴泰有多大关系?自然是按哪一旗出力多少分账了。”
  “我们镶红旗出的人多,自然得多分一些,有何不妥?”
  正在这时,一个嘲讽的声音附和道:“这话有理,我甚是赞同。只是皇上看你阿巴泰有勇无谋,故意给你这差事罢了,你还真当换了别人就不行了。”
  “说不定随便换一人,收获就比你阿巴泰的多。”
  “要是换我领军,我连京师都给打下来,不像你这废物,连碰都不敢碰。”
  众人不用看,便知道是放荡不羁的多铎,最是嚣张,经常连皇上的面子都不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81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