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合伙人(校对)第6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5/812

  挂断与费利佩四世的通话之后,刘光远便快速的行动起来。
  一匹匹战马被牵进了一艘艘专门运输战马的运输船中,还有大量的马料也会随船而行。
  在若昂四世的主动请求下,与勇卫营已经多次合作的达席尔瓦爵士会率领一千葡军骑兵协同作战。
  是的,达席尔瓦因为军功的积累,已经被封爵了。
  若昂四世之所以让他随行,自然是希望通过他继续加强与明军之间的粘性,这样才能不断加深双方之间的感情。
  至于在战场上发挥多少作用倒是次要的,一千葡军骑兵估计也很难帮到明军什么,只要不拖后腿就行了。
  刘光远自然也知道若昂四世的用意,也没有理由拒绝,毕竟葡萄牙人算是欧罗巴洲最铁杆的小弟了,这点面子肯定要给的。
  花了一天的时间准备,刘光远没有等待马德里的正式任命抵达便上路了。
  因为舰队要护送没有防御能力的运输船一起上路,速度自然没办法完全放开,待正式任命抵达里斯本之后,让他们乘座一艘蒸汽帆船追上来就可以了,这样至少能够节省两天左右的时间。
  因为刘光远将带过来的所有商船都留在了里斯本港口,若昂四世承诺会帮忙将这些优质的大明货物销到整个欧罗巴洲,这样也能够为刘光远筹集到不少军资,解决很大的后顾之忧。
  在刘光远率领舰队北上的时候,原本还算平静的英格兰王国南部,却不平静了。
第八百五十九章
正中下怀
  在赵长生率领勇卫营正式踏入大不列颠岛时,就意味着英格兰王国的第二次内战在即将要熄灭下去的时候,又突然燃了起来。
  一路之上,查理一世非常高调,派人到处宣扬自己已经正式回归,即将要回到伦敦重新登位。
  这自然是刘光远默许的,赵长生认真的执行。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这支黄皮肤、黑头发的军队名正言顺。
  不然的话,这些英格兰人绝大多数都没有见过东方人,突然在自己国土上见到遥远的东方人,恐怕会引起不小的骚动,甚至是对勇卫营进行排斥和武力反抗。
  事实也确实如此,当人们得知护送国王的,不是王后从其母国法兰西请来的援军,反而是一支黄皮肤、黑头发的军队,皆是震惊不已,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恐惧源于未知,当勇卫营轻松的击败一千多阻击的议会军后,这种恐惧便更加迅速的蔓延开来。
  消息第一时间传到了伦敦,议会上下震动不已。
  因为议会军的主力都被克伦威尔带到了英格兰的西北部战斗去了,整个英格兰王国的腹地都很空虚。
  哪怕是英格兰王国的都城伦敦,也只有不到两千的守卫力量。
  原本这也没有多大问题,因为王党的力量已经被击溃了,国王根本没有实力再重返伦敦,所以才躲到了与大不列颠岛分割的怀特岛这座孤岛上。
  至于欧罗巴洲的其他国家,也没有介入英格兰王国内战的意愿,要派兵支援,早就派了,不会得到现在。
  可万万没想到,欧洲大陆没有援军出现,遥远万英里的东方却莫名其妙的派来了一支援军,这是为什么?
  这宛如神兵天降的一支军队,一下子打乱了议会的布局。
  由长老派、独立派、平等派三派组成的议会迅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议员们争论不休。
  温和的长老派主张先撤出伦敦,待议会军主力返回之后,立即包围伦敦,逼迫无路可走的国王就范。
  他们这个主张的另一个原因是查理一世带来的援军数量并不是很多,也就三千人左右。
  虽然看起来战斗力很不错,但是想要攻占伦敦,也肯定会是一场血战。
  这样一场血战,不管谁输谁赢,都不是长老派希望看到的。
  如果是国王查理一世一方取胜,那么在坐的很多议员恐怕都要遭殃。
  如果是己方成功守住了伦敦,国王查理一世一方必须损失巨大,甚至国王本人都有可能战死。
  他们是最不赞同置国王于死地的一派,推翻王权也不是他们的目的,他们只希望对眼下的制度做出一定的改变,国王按照他们的意愿做出妥协就可以了。
  如果国王死于非命,那就有悖于初衷了。
  再说了,伦敦暂时让给国王也没有太大的影响,王党的军队已经在普雷斯顿被彻底击溃了,待克伦威尔率新模范军主力回归,国王带来的这支援军根本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到时候的伦敦就是一个封闭的鱼缸,国王想逃也没地方逃了,只有妥协,接受己方提出的一切要求才能保住王位。
  可是,最为激进的独立派是想要推倒重来,对王权没有丝毫的敬畏,所以完全反对长老派的主张。
  在他们想来,伦敦不同于其他城市,它的意义重大,如果任由国王轻松的占领伦敦,消息传出后,各地支持国王的王党又会信心大增,从而死灰复燃。
  这样的话,普雷斯顿战役胜利的意义就大打折扣了。
  因为普雷斯顿战役的起因就是苏格兰军的主帅汉密尔顿想要偷偷的迂回到伦敦,然后扶植国王重新上位,所以才最终爆发的。
  克伦威尔好不容易阻止了汉密尔顿这个阴谋,你们竟然想拱手将伦敦让给国王,让他顺理成章的重新登位,实在是开玩笑。
  退一万步讲,就算真的守不住,到时候从海上撤离,也完全来得及。
  除了这两派之外,还有一个平等派。
  而平等派主要是由包括士兵在内的英格兰下层组成的,他们的主张是提升自己这个阶级的地位,少交赋税,宣扬普选、平等、自由贸易等有利于他们的政策。
  自然的,他们与封建王权也有着很大的冲突,同样也不赞成让国王查理一世重新上位,所以也反对放弃伦敦。
  长老派虽然在议会中有不小的影响力,但无耐军队主要由独立派和平等派控制着。
  独立派是军队中的军官和贵族,平等派则主要是下层士兵,他们联合一起反对,甚至不惜动用武力威胁。
  最终,手里没有枪杆子的长老派不得不妥协,赞同一边坚守伦敦,一边派人紧急通知克伦威尔率军赶回。
  另外,立即收拢伦敦周围的议会军,聚集每一份可以利用的力量。
  在伦敦城内,也可以紧急征召平民一起守城。
  只要坚持到克伦威尔率领新规范军赶回,国王就彻底的失败了。
  计划得是很不错,但他们这个选择,却完全在沈浪的意料之中。
  因为沈浪很清楚,随着军队被克伦威尔这样的激进派掌握,对军队控制力越来越小的长老派已经越来越势弱了。
  正史中,要不了多久,原本在议会中占据主要地位的长老派,就会被克伦威尔以武力强行从议会中扫地出门。
  就是连不听话的平等派,也被克伦威尔强行镇压,所以后世称克伦威尔实际上就是一个军事独裁者。
  如果长老派无法在议会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其他两派不可能主动放弃伦敦,这也正中沈浪下怀。
  因为这些人要坚守伦敦,那肯定不会自己先逃跑而让为数不多的守军独自坚守。
  这样的话,一旦己方以最快的速度攻占伦敦,再加上海上的封堵,这些人就成了瓮中之鳖。
  虽然这些人只是一些手上没什么兵力的议员,但要是能将他们一举重创,肯定能给予反对王党的势力一次沉重的打击,王党复苏起来也更加容易。
  这对查理一世的意义,比取得一次大胜还要重要得多。
第八百六十章
决定性的战役
  从汉普郡到伦敦的途中,勇卫营只受到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阻击,在没有花费多大代价就将其击溃之后,接下来的路程就非常顺利了。
  因为议会军已经抽不出多少兵力了,所剩不多的兵力都准备坚守伦敦。
  所以,赵长生只用了三天时间,便兵临伦敦城下了,毕竟从汉普郡到伦敦,也只有两百余里的路程。
  此时的伦敦城,在独立派和平等派的统筹下,已经开始加紧守城准备。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竟然让他们在城中招募了两千新军,与原有的兵力加起来,已经有近四千人。
  当然,战斗力良莠不齐,但用来守城的话,问题应该不大,毕竟国王陛下带来的军队也只有三千左右。
  就算是精锐,想要在半个月内攻占近四千人守卫的伦敦城,也不容易。
  而十五天左右的时间,应该足够克伦威尔赶回来了。
  伦敦城外西南面八里处的一片开阔地,由赵长生率领的三千勇卫营已经停下驻扎,代表着勇卫营的军旗和代表查理一世权威的王旗迎风招展,一顶顶营帐搭建了起来。
  赵长生之所以没有再继续前进,是因为他没打算今天发起进攻,一方面是军队经过几天的奔波,已经有些疲惫。
  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舰队还没有抵达预定的位置。
  因为要瓮中捉鳖,海上的退路必须要将其切断。
  不然的话,一旦己方的凌厉攻势一起,万一那些没有直接经历过战场洗礼的议员立即从海上逃走,那就有些麻烦了。
  所以,仗还没有开始打,赵长生已经在想着怎么去收获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5/81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