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合伙人(校对)第6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9/812

  再说了,这场战争,欧罗巴各国也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而战。
  为了利益,信奉天主教的法兰西王国连自己的信仰都不在乎,直接加入到了新教联盟中。
  那为了利益,英格兰王国为什么就不能攻击荷兰共和国?
  毕竟,荷兰人那急速膨胀的商贸,也着实惹人眼红啊。
第八百五十章
与宋徽宗有得一拼
  沈浪让刘光远在一开始不要急着拿出与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签定的《英格兰王国贸易开放协定》,到一定时机和自己商量之后再做决定。
  可是按理说,如今的查理一世快走投无路了,在这个时候把这个苛刻的协定拿出来让他承认,岂不是更容易?
  其实不然,因为沈浪详细的研究过查理一世的资料。
  可以说,此人在某些方面与宋徽宗有得一拼。
  这两人都笃信宗教,宋徽宗信奉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而查理一世则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
  两人都极其崇尚艺术,宋徽宗在字画上的造诣很高,创立的瘦金体更是独成一体,传承至后世。
  查理一世本人的艺术成就虽然不及宋徽宗,但他是一个很好的审美者,舍得为美好的东西花大钱,更是直接把很多优秀的艺术家、文学家都请到宫廷中厚养。
  宋徽宗也是如此,他发展了宫廷绘画,大肆招揽优秀画家,成立宣和画院,并以此培养了一批杰出的画家。
  除了信仰和爱好,两人在执政方面也有些相似,都凭自己的喜好瞎搞,我行我素。
  宋徽宗结交一批臭味相投的狐朋狗友,迷恋声色犬马,亲近阿谀奉承的小人,疏远刚正不阿的官员,使得朝廷上下一片乌烟瘴气。
  所以在被金人掳获后,被封为昏德公,一点也没有冤枉他。
  不过在这方面,查理一世要好些,他没有宋徽宗那么多缺点,为人随和而一本正经,他还是个忠诚的丈夫和父亲,不像宋徽宗那样冷落自己的正宫。
  只是他为了赢得战争,让自己重新竖立绝对的权威,有些无所不用其极,甚至没有下限。
  这不只是在对待敌人,对自己的合作伙伴和部下也同样如此。
  比如他经常做出各种互相矛盾的承诺,因为他一开始就没有打算去遵守,所以完全胡搞。
  这种事情,一般普通人都容易受人诟病,何况他是一国的君主,影响非常不好,渐渐的失去了很多人的信任。
  两人最终的结局都很惨,只不过宋徽宗是被异族灭国,而查理一世则是被自己人推翻。
  但是,宋徽宗的下场更凄凉,被掳到敌国受尽屈辱和折磨而死,查理一世倒没有经历那么多磨难,因为他的对手克伦威尔一天都不想让他多活,所以匆匆审判之后就立即斩了。
  其实,这货被公开斩首,纯粹是自己作的,这与他的顽固不化有着不小的关系,一次次的拒绝向温和的长老派做出任何妥协,才一步步将自己逼上绝路。
  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长老派在议会中占据着很大的话语权,安抚住了长老派,以克伦威尔为首的独立派根本就没有机会成长起来。
  要知道,不管是独立派、长老派还是平等派,互相之间都有着很深的矛盾,加以利用就能够从他们的内部分化他们。
  可是傲娇的查理一世却不屑一顾,演变到最后,当三派在互相内斗时,只要支持查理一世的王党一冒出来,他们就立即放下互相之间的矛盾,然后迅速联合一起来讨伐王党,可见他是多么的不得人心。
  所以,这家伙就是一个捉摸不透的怪胎,不能以常理论之。
  你以为他现在走投无路,就会轻易妥协,说不定他会立即翻脸,甚至完全不承认所谓的《英格兰王国贸易开放协定》。
  你以为他会怕死?他才没有那么害怕呢。
  所以,沈浪不想在一开始就刺激他,免得这货也像对待议会一样,拒绝任何妥协,采取不合作的态度,那就有些棘手了,总不能直接将他绑架或者干掉吧。
  这样的话,就会彻底得罪整个英格兰王国了,连保王党都会对明军充满敌视,这就太不划算了。
  毕竟,沈浪这次让刘光远来英格兰王国的首要目的不是为了《英格兰王国贸易开放协定》,而是为了阻止英格兰王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取得成功。
  只要阻止了这一影响英格兰王国的历史进程,比十个《英格兰王国贸易开放协定》都要有意义,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把查理一世这个坚定的封建君主扶上位之后,他接不接受,到时候看情况再说吧。
  而没有这个协定,双方之间的洽谈就平和多了。
  刘光远承诺会帮助查理一世击败克伦威尔的新规模军,助他重回伦敦掌握绝对权威。
  而查理一世则承诺,在英格兰王国内乱平息之后,就会全力协助明军进攻荷兰共和国,并正式开展两国之间的贸易合作。
  随即,在刘光远的要求下,查理一世对外公开宣布明军为王军的联盟军,算是让勇卫营可以名正言顺的干涉英格兰王国的内部事务了。
  翌日,在怀特岛休整一晚之后,远洋舰队被刘光远一分为二,他自己亲率一支,另一支十六艘战舰由副将赵长生率领。
  这人称赵老四的赵长生是沈浪亲自点的将,这货是最早一批跟着沈浪的,开局就是一个大头兵,还滑头得很。
  但因为作战勇敢,军功不断的积累下,一步步从小队长、百总、千总,一直升到了副将。
  虽然滑头的毛病依然没变,但作战经验却越来越丰富,沈浪对这货也是比较钟爱,越看越觉得这货有李云龙的影子,很多性格比较相像,早就将他当成重点战将来培养。
  可他为何只是一个副将,反而刘光远这个后生还是主将?
  因为刘光远更加稳重,大局观更好,更愿意听从命令。
  要是换作赵老四,天高皇帝远,到时候来一句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然后自顾自的猛冲猛打,那真的要沈浪的老命了。
  为此,他没少受沈浪的训斥和处分。
  因为沈浪很多时候考虑的不是消灭多少敌人,而是要优先考虑战略目的,如对待多尔衮一般,没必要现在就赶尽杀绝。
  原本赵老四还有一个同乡叫刘大虎,也是不逞多让,此时已经是参将,在沈浪选将之初,他也参加了集训。
  虽然他非常努力,但实在是适应不了船上的颠簸,到了船上没多久就上吐下泄,站都站不稳。
  这要是跨越万里去往英格兰王国,除了活受罪,根本发挥不了任何作用。
  所以,他就只能被留在了国内,这让两人都非常的遗憾。
  对于无拘无束的赵老四来说,离家万里也没有那么想念,因为他的脑子里整天只想着打仗,这几个月在海上都快憋出病来了。
  正因如此,在得到命令之后,他没有丝毫耽搁,立即下令舰队启航。
  带着查理一世一行,直接跨越索伦特海峡,在对岸的汉普郡快速登陆,算是真正的踏上了大不列颠岛。
第八百五十一章
心灰意冷的费利佩四世
  让勇卫营带着查理一世一起行动,是沈浪早就制定好的战略。
  因为只要远洋舰队在农历七月下旬之前赶到英格兰王国,这个战略就可以顺利的实施。
  因为这个时候,刚好是西历的八月份,克伦威尔的新模范军主力正在普雷斯顿,与支持查理一世的苏格兰军和王军进行激烈的战斗,根本无暇南顾。
  事实也正是如此,克伦威尔刚取得了普雷斯顿战役的重大胜利,先后击溃了两支敌军的主力,此刻正在追剿残兵。
  普雷斯顿是兰开夏郡的郡治,位于英格兰的西北部,距离伦敦有一千两百里以上。
  而汉普郡,则位于英格兰东南部,距离伦敦仅有两百多里。
  也正是因为双方的军队都被吸引到了英格兰的西北部,所以此时的伦敦相对空虚。
  而普雷斯顿战役之所以发生,就是因为苏格兰军主帅汉密尔顿公爵在看到新模范军主力被牵制在南威尔士和英格兰东部时,便想趁机南下,直奔伦敦,然后将查理一世重新扶上位。
  只是汉密尔顿的行动太迟缓,浪费了不少时间,从而让动作迅速的克伦威尔能及时赶回阻击,然后双方才在普雷斯顿发生决战。
  沈浪的这个战略目的和汉密尔顿是一样的,就是要趁着伦敦空虚之际,迅速占领伦敦,然后直接将查理一世重新扶上王位。
  勇卫营可不会像汉密尔顿那样拖拖拉拉,而且距离伦敦比克伦威尔要近得多。
  克伦威尔也不可能想到,这个时候会突然从东方来一支军队抄了自己的老窝。
  赵长生率领的勇卫营有四千余人,但他只率领三千人从陆路上护送查理一世前往伦敦,剩下的一千余人则驾驶舰队,从海上绕道到伦敦的港口去。
  对于勇卫营只派出这么点人支持自己,查理一世是有些不满的。
  因为他觉得,明军一共才八千多人的兵力,而克伦威尔的新模范军已经发展到了七万人,快要是明军总数的十倍了。
  可即便这样,仅仅八千多人,竟然还要一分为二,为自己作战的只有四千余人,护送自己去伦敦的,更是只有三千人。
  这么点人,就算占领了伦敦,又能守多长时间?
  待克伦威尔率领新模范军的主力回来,这么点明军,就算以一敌十,也不够吧。
  所以,查理一世强烈要求刘光远将所有兵力去投入进来,进入伦敦的明军兵力至少要五千人以上。
  这样的话,自己再号召一下,凑个一两万的军队还是可以做到的,到时候据城而守,这才能与克伦威尔斗上一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9/81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