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合伙人(校对)第6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7/812

  正在这时,气喘吁吁的柳氏终于赶到了,她知道老爷肯定是来找自己儿子麻烦的,但脚步太慢,现在才赶来。
  扶着门框喘了几口气,柳氏连忙冲进来,坐到疼爱的儿子对面,看着日渐消瘦的爱子,心疼不已。
  她转头看向怒气未消的王弘济,悲泣道:“老爷啊,事情已然发生,再怪诚儿也无济于事,还是尽快想想办法呀。”
  “诚儿可是你的亲生骨肉,若是沈大人,甚至是陛下怪罪下来,诚儿该怎么办呀。”
  “诚儿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妾身怎么活呀。”
  听到这些话,一直有些惧内的王弘济顿时气不打一处来,打了激血一般的喝斥道:“都是你,都是你惯的,否则哪会有今天的事情发生,王家迟早亡于你们母子之手。”
  柳氏先是一愣,随即愤怒的一站而起,三步并着两步冲到王弘济身前,张嘴就破口大骂道:“王弘济,你个老不死的,没有我娘家,能有你王家的今天?”
  “现在你翅膀硬了,就对我们娘儿俩说三道四了,嫌弃我们了。”
  “沈大人还在报纸上借潘友利之事告诫你们这些商人,无信而不立。”
  “当初你可是在我爹和兄长面前答应过的,以后一定会对我好,凡事也都会听我的,你如今这是在背信弃义。”
  “对你这种背信弃义之人,应该也抓去和那潘友利一起凌迟处死。”
  王弘济抬起的手颤抖不已,差点儿一口气没提上来,他双眼圆瞪,最终嚎叫一声:“你这歹毒妇人,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
  一边发呆的王思诚,不知是受了什么刺激,突然一站而起的咆哮道:“孩儿这就到铁道上去,被火车撞死,以死谢罪,绝不连累王家。”
  柳氏听到,哪还顾得了王弘济,哀嚎一声:“诚儿呀,使不得呀……”
  王弘济悲呼:“造孽啊……”
  在王家一片鸡飞狗跳时,南熏坊的申家也是阴云密布。
  因为天津的蓬莱居酒楼是申家的产业,而潘友利的“潘氏骗局”就是在蓬莱居实施的,这已经被全国知晓了。
  不管怎么说,蓬莱居为潘友利这样的大骗子提供行骗的场地,肯定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而且,还让沈大人在宴会上受到了一些折辱,最后还不小心泄露了沈大人和公主殿下的身份,逼得沈大人和公主殿下不得不提前退房离开。
  总之,蓬莱居在这些事情上都难辞其咎。
  本来,这些事情对申家来说,不是危机,反而是莫大的机遇。
  沈大人在火车上乔装身份时,用的还是申家的身份,这是看得起申家啊。
  在抵达天津后,又入住蓬莱居酒楼,而且大堂经理和总经理都知道了沈大人的身份,这更是申家的机会呀。
  可是在宴会上,沈大人直接站出来对潘友利的骗局提出质疑时,大堂经理竟然无动于衷,总经理甚至都不在酒楼,从而将到手的机会白白浪费掉,还造成了后面一系列的危机。
  这是失策,巨大的失策。
  不过,事情已然发生,再后悔也无济于事。
  申家家主申万林的反应也是非常迅速,在“潘氏骗局”被公开后,他立即在几大报纸的重要版面刊登出拍卖蓬莱居的消息,并宣布,拍卖所得的全款全部交由朝廷处置。
  撤除申家二公子,原蓬莱居酒楼总经理的一切职务,三年内不准参与申家的任务事务,申家也会接受官府的调查,一律承担所有罪责。
  申家的壮士断腕,非常果决,虽然不至于一下就扭转不利局面,但也为他们赢得了不小的好感。
  毕竟那么多人都上了潘友利的当,蓬莱居也肯定不知道潘友利是大骗子。
  可是事情发生之后,蓬莱居没有推卸责任,更是直接以自我毁灭的代价来主动承担,非常的有担当。
第八百三十三章
集装箱的应用
  在“潘氏骗局”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沈浪却是低调了起来,连续七天呆在巡抚衙门中足不出户。
  直到潘友利的凌迟之刑被执行,事情的热度慢慢降低了之后,才和朱媺娖乔装一番,又出去微服私访了。
  沈浪让李东华先派人去租了三辆蒸汽汽车,然后一行十多人乘着三辆车便直奔天津港而去,这也是沈浪此行想要观察了解的重要目的地之一。
  因为港口对于一座沿海城市来说,极其重要。
  往往一个优良的港口,不只是带动港口所在城市的经济和工业,而是直接会在周围形成一个经济圈,很多产业都会围绕着港口的发展而迅速成长起来。
  如今大明的商贸正处于快速成长期,所以港口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距离港口越来越近,沈浪明显的感觉车流要密集了不少,除了少部分像自己一行这样的蒸汽轿车,更多的便是蒸汽货车了。
  “咦?集装箱?”突然,一辆蒸汽货车迅速引起了沈浪的注意,因为它的后面拉着的,竟然是一个看起来很标准样式的集装箱。
  朱媺娖迅速被沈浪的声音吸引了过去,也立即发现了沈浪关注的那辆蒸汽货车。
  去年两人在宁波港的时候,沈浪就和朱媺娖详细的讲到过集装箱的概念,所以朱媺娖对集装箱并不陌生。
  朱媺娖轻笑道:“相公,看来科学院已经将集装箱发明了出来,并投入使用了,皇兄的动作真是太迅速的。”
  朱媺娖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沈浪去年从宁波回到京师后,也立即将集装箱的概念灌输给了朱慈烺。
  没想到,仅仅一年多的时间,集装箱不但被捣鼓了出来,甚至还得到了使用。
  朱慈烺的动作之所以如此之快,是因为他知道,一些小打小闹的事情,沈浪一般都懒得管,而一旦郑重其事的提醒某件事情,那肯定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他不敢耽搁,立即放下手头上的一些事务,将集装箱的项目迅速立项。
  有沈浪提供的各方面资料,集装箱这种技术难度不是太高的产物,便在短短半年内被发明了出来,并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定下了集装箱的几种标准尺寸。
  虽然在这长长的车流中,暂时只看到这一辆拉着集装箱的蒸汽货车,但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在人们发现集装箱的种种优点之后,肯定会慢慢的普及开来。
  在接下来的路途中,沈浪又发现了几辆拉着集装箱的蒸汽货车。
  随着越发靠近天津港,蒸汽汽车的轰鸣声、汽笛声、人声鼎沸的吵杂声,各种喧嚣不绝于耳。
  在交管员的引导下,沈浪这个小车队缓缓的驶入蒸汽汽车的等候区停下来。
  留了几人在车上,沈浪一行八人拿着入港凭证走进了繁忙的天津港港区内。
  顿时,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货物聚散区,无数工人像蚂蚁搬家一般在偌大的港区中穿梭着,将一堆堆到港的货物转运到各种车上,然后成群结队的驶出港外,再分散到北方各地。
  “唔……太壮观了……”朱媺娖不由惊叹,因为去年她亲眼见识过宁波港的场景,但是眼前的天津港比之宁波港还要繁忙得多。
  不过在后世,天津港的货物吞吐量却不及宁波港的一半,那是因为宁波港是全球货物的重要聚散地,但在如今却没有这个优势。
  大明现在的港口,主要还是服务于内贸以及东南亚和东亚的贸易。
  天津作为北直隶的一部分,紧挨京师,天然的占据着交通和贸易的便利。
  京师也是大明的主要科技中心,一些先进的设备发明出来,也会优先提供给天津港使用,比如现在的集装箱。
  另外,天津港距离朝县和倭国也要比宁波港近得多,而在东南亚的贸易中,位于广东和福建、甚至大员的港口也更占优势。
  种种因素之下,宁波港的发展自然比不上天津港。
  眼尖的朱媺娖抬手一指东北方向,惊喜的道:“相公你看,集装箱聚散区。”
  沈浪随着朱媺娖指着的方向看去,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牌楼,上面写着“集装箱聚散区”六个大字。
  “走,咱们去看看。”沈浪立即来了兴趣。
  毕竟作为现代人,对原始的手工作业不是很感兴趣,更愿意去看一些有科技含量的,这才是人类前进的方向。
  随着几人越发靠近集装箱聚散区,车辆和人流反而越来越少,这是因为集装箱的出现时间还很短,只是刚在天津港试行,所占的比例很小。
  来到巨大石牌楼的不远处,机器的轰鸣声代替了人声鼎沸,几辆空着的蒸汽汽车缓缓的从身边驶了进去。
  远远的,沈浪看到一个集装箱被蒸汽起重机吊在了半空中,正待准备走进去,几个负责港区安全的官差立即快步上前。
  李东华连忙迎上去,拿出巡抚衙门的腰牌简单的交涉了一番,几人行了一礼之后又迅速离开,沈浪一行便畅通无阻了。
  沈浪数了一下,在“集装箱聚散区”中,一共分布着八个装卸区,每个装卸区有六台蒸汽起重机。
  正是通过它们,才将一个个装满货物的集装箱从船上卸下来,然后在运输的蒸汽货车过来时,再将它们吊装上车。
  此时,沈浪一行正在饶有兴致的观看着吊装过程。
  一辆蒸汽货车已经停在了地面上画好的停车区内,一个工头挥舞着手中的小旗,指挥着起重机司机将吊具缓缓的从上而下的靠近目标集装箱。
  接下来的一步至关重要,需要将吊具下方的四个卡扣准确的插入到集装箱四个角处十厘米见方的孔洞内。
  这个非常考验司机的技术,不过目前,天津港内还没有任何一个司机能独自做到,所以这就需要其他人辅助。
  在吊具停好位置后,在工头的命令下,四个工人各搬着一个梯子搭在集装箱的四个角处,然后各背着一根粗绳爬上去,再将粗绳栓在吊具上。
  准备完备之后,四个工人站在梯子上指挥着下方拉扯着粗绳的几个同伴调整好位置。
  “左一开始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7/81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