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合伙人(校对)第6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9/812

  当申总得知沈大人刚退房离开后,直接呆愣当场。
  稍后才恨铁不成钢的道:“许经理啊许经理,你让我说你什么好?那天沈大人入住咱们蓬莱居时,你做得很好,我也听从了你的建议,没有去打扰。”
  “可这才几天,你就把沈大人的消息给泄露了出去,让我连与沈大人见一面,请个罪的机会都没有,你让沈大人和公主殿下如何看待我们蓬莱居?”
  “还有,你既然知道沈大人的身份,那天宴会也全程在场,肯定也能看出来沈大人根本不信任潘友利说的话,可你为何不向我禀报呢?”
  “如果我知道的话,肯定毫不犹豫的站在沈大人一边,现在……”
  许经理没有反驳,而是苦涩的道:“总经理,其实那晚宴会散场时,沈大人已经当面提醒过我,让我有投资的话,尽快赎回本金。”
  “可是,我和那些人一样,完全被巨大的收益蒙蔽了双眼,没有立即相信沈大人的话,所以也就没有向你汇报。”
  “现在想来,我是多么的愚蠢和无知。”
  听了这话,申总手指连点,却是气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直接一屁股坐回了椅子上,心中也很后悔那天宴会没有推掉其他事务参加的,不然就不会发生后面那么多事了。
  因为自己心里哪怕认为沈大人说的可能不对,那也会宁愿相信沈大人,而不会去相信潘友利。
  得罪潘友利,顶多只是损失一些收益,如果趁着这个机会与沈大人交好,那对整个蓬莱居,甚至是申家来说,那是花钱都买不来的机遇啊。
  哪怕只是一个广告效应,都会让蓬莱居和申家获得巨大的利益。
  结果白白错过了,而且可能还给沈大人和公主殿下留下了不太好的印象。
  这样的巨大反差,怎能不让人痛心和愤怒。
  也许是知道自己给蓬莱居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许经理直接向申总提出了辞职。
  申总也没有过多挽留,因为以许经理的格局,确实不太适合蓬莱居大堂经理的职位,去三星级酒楼可能比较适合。
  沈浪也没想到因为自己的事情,让许经理丢了饭碗,此时他们一行正直奔巡抚衙门而去。
  因为沈浪已经准备在巡抚衙门住下了,这样也方便接下来对潘友利的审问。
  沈浪抵达天津,对其他人是秘密,但对巡抚冯元飏自然不是什么秘密,只是他之前也不知道沈浪住到哪个酒楼去了。
  现在沈浪派人来通知要住进巡抚衙门,他自然不敢怠慢,连忙让人安排好客房,沈浪一行抵达后,就可以直接入住了。
  为了掩人耳目,沈浪没有直接经过正门,提前一步下车后,让租车的几个亲兵立即将这几辆车去退租,免得有心人通过这些车监控到自己等人的行踪。
  而沈浪几人,则从后门进入到巡抚衙门。
  一身素衣的冯元飏只带着两个亲信迎接:“下官见过沈大人,见过公主殿下。”
  此时的冯元飏已经是七十有六的高龄了,前兵部尚书冯元飙是他的亲弟弟,并称“二冯”,兄弟二人对大明都是忠心耿耿。
  冯元飙已然病故,冯元飏还很精神抖擞,虽然他自己几次上疏以年老请辞,但是由于几年前对东林党及文官集团的清理,所以大明有资历的官员比较紧缺。
  于是,崇祯几次挽留,便一直将他挽留到了现在。
  而这时,冯元飏反而不再提出辞职的事情了。
  因为为官几十年,他从未感受过大明的发展如此迅速,风气也逐渐清明,少了很多尔虞我诈,一片中兴之兆。
  这是一个盛世的来临,在这样的时代为官,才能更容易的实现自己的抱负。
  正因如此,他的心境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甚至已经决定,只要朝廷还能用到自己,哪怕死在任上也心甘情愿。
  对这样兢兢业业又忠心奉献的官员,沈浪是很钦佩的,连忙回礼道:“老大人多礼了。”
  简单的客套了一番之后,冯元飏就亲自带着沈浪一行往安排好的客房走去。
  沈浪问道:“冯大人,那潘友利还没有主动招吗?”
  冯元飏微叹一声道:“说来惭愧,那潘友利巧舌如簧,他说的那些,下官竟看不出是何骗局。”
  “如非沈大人笃定此人是在欺瞒众人,说不定下官都要上他的当啊。”
  沈浪笑道:“若非如此,此人也不会蒙蔽那么多精明的商人了。”
  “我要的证据已经被锦衣卫和工商司的人查了出来,他们正在赶往天津的路上,三日后,咱们一起揭露潘友利的真面目,让他无所遁形。”
第八百二十二章
公审
  虽然牛秉天等几人因为认出沈浪的身份而没有再掺和潘友利的事情,但是其他不知道的,还是在不遗余力的为潘友利奔波。
  因为潘友利在他们眼中可是活财神,财神被关了起来,这不是断人财路吗?
  而且他们也想通过这件事情来努力交好潘友利,从而获得更多的发财机会,这些人真的是有些入魔了。
  直到《明报》头版头条将这件事情给披露了出来,才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因为《明报》是如今大明影响力最大的报纸,能够在《明报》上头版头条,可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一旦某件事情出现在这个位置,那很可能说明这件事情直接惊动了朝廷,非同小可。
  事实也正是如此,因为写这篇文章的不是别人,竟然是大名鼎鼎的沈浪沈大人。
  在文章中,沈浪没有再隐藏自己的身份和行踪,而是亲口承认自己当天就在宴会的现场,亲眼目睹了潘友利欺骗众人的整个过程。
  不过,沈浪没有详细的解释庞氏骗局的套路,因为这个骗术很新颖,大家都没有见过,解释了别人也未必相信。
  崇祯和朱媺娖之所以那么相信,是因为他们都是沈浪最亲近的人。
  而且他们都知道沈浪来自现代社会,见多了类似的骗局,自然能一眼分辨出,所以才毫无保留的信任。
  可是在大明,沈浪给所有人的印象还是一个将军的身份,在商业上并没有什么建树,通过他的嘴里说出来,恐怕也无法让那些被利益冲昏头脑的人相信。
  与其与他们讲那么多的大道理,还不如直接摆事实:发展四十余年的荷属东印度公司的收益也只有四成左右。
  荷属东印度公司就是被沈浪给灭的,所以有关荷属东印度公司的一切,整个大明也没有几人有沈浪这么了解,这应该没有什么人怀疑。
  连这样一家成熟的贸易公司才只有这些收益,潘友利的远洋贸易公司凭什么能给出高几倍的收益,这明显的不合理。
  沈浪就是想通过此举告诉所有人,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骗局,只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贪欲所蒙蔽,哪怕对经商不是很精通,也不会轻易的上当。
  当然,他另一个目的,就是想让潘友利在大堂上亲口承认并叙述自己的骗术,这样可信度也更高,也更能让人记忆犹新。
  这篇文章的出现,仿佛是一个重磅炸弹直接投向了大明的整个商业圈,迅速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讨论。
  首先是这种骗术是所有人第一次听闻;其次是牵涉的人员很广,其中不乏一些有头有脸的人物;
  最后是这件事情竟然引起了锦衣卫、天津巡抚衙门、工商司,甚至沈大人的全方位关注,可见朝廷对这件事情的极其重视。
  可即便如此,还是有些人对沈浪的判断表示怀疑,对潘友利投出的诱饵抱有侥幸心里。
  因为在他们想来,远洋贸易公司与荷属东印度公司还是有一些不同的,因为远洋贸易公司用的是蒸汽帆船。
  蒸汽帆船不但速度更快,所用时间大为缩短,而且受天气时节影响的变化较小,一年当中出海的次数比荷属东印度公司多得多。
  再者,远洋贸易公司的很多高利润货品都是咱们大明自己的,比荷属东印度公司的采买价格更低,那相应利润就会提高。
  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原因,远洋贸易公司获得比荷属东印度公司更高的利润是比较可信的。
  所以,要想还原事情的真相,让那些被猪油蒙了心的人能够看清事实,只有当众揭开潘友利的真面目,让潘友利亲口认罪,才有足够的说服力。
  不然的话,即便是以沈浪的威望和人气,都不及庞大的利润好使,这也是许经理迟疑,那么多人依然不死心的根本原因。
  文章最后也提到过,在两日后会对潘友利进行公审,那晚参与宴会以及已经与潘友利签定投资合同的代表,可以现场旁听。
  之前认出沈浪身份的几人在得到这个消息后,便第一时间找上了牛秉天。
  “牛老板,我等是否要去听审潘友利?”
  牛秉天毫不犹豫的道:“老夫还有脸呆在天津,就是想亲眼看看此事的结果如何,不然老夫死不瞑目啊。”
  他之所以如此执着,是因为牛家几代从商,他自己也经商了大半辈子,从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情。
  自己若只是被一个后辈耍得团团转也就罢了,竟然还为此有眼不识沈大人,公然进行训斥,一世英名已经毁得一塌糊涂。
  若不搞清楚真相,怎么甘心?
  其他几人也是深以为然,当然,这其中也不乏对潘友利还抱有期望之辈。
  两日时间在万众期待中悄然过去,第三日一大早就有不少人往巡抚衙门方向蜂拥而去,毕竟整个天津已经不知道多少年没有出过这样的大案了。
  今天的天气不错,为了表示对此案公平公正的审理,大堂直接被搬到了巡抚衙门宽阔的院子中。
  审判大堂设立于正北方,由德高望重的天津巡抚冯元飏亲自主持,特意从京师赶来的三法司官员在两旁进行联合会审,锦衣卫精干在现场监督。
  同时,在堂下审判区之外的下方位置,设有百余个座位,专门提供给牵涉进该案当中的富商,以及一些有威望的百姓代表和各报的记者,此为民间监督。
  可以说,这场审判的阵容非常豪华,也非常的完善,完全能保证这次审判有足够的公平公正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9/81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