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合伙人(校对)第6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3/812

  所以,这个在正史中被誉为可以与德川家康的功绩相媲美的雄主,不得不放低骄傲的姿态,开始考虑议和的建议。
  其实之前,已经有人提供出议和,但被骄傲的德川家光驳斥,还被治罪,于是再也没人敢提了。
  可现在,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他不得不重新考虑了。
  而沈浪,并没有趁势继续发起进攻。
  因为勇卫营已经消灭了大量维护幕府统治的精锐,打破了一些平衡,倭国内部的问题就会越发凸显出来,幕府的统治跟着也会更加不稳。
  与其一味的盲目进攻,与整个倭国各藩为敌,还不如去挑动那些外样大名主动去脱离幕府的统治。
  到时候,倭国自然就会分崩离析,收拾起来也会简单不少。
  还有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他也不想让现在投靠大明的那几家大名太过壮大。
  因为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便少不得要动用这几家的力量,他们立功了,自然也需要给予一定的封赏。
  如今锅岛家已经成为整个倭国最大的藩领了,细川家、岛津家也差不了多少,还有现在的毛利家,这次出力不少,也会快速成长起来。
  倭国本来号称三百藩,这样只通过武力解决问题,倒反而成了帮助倭国整合藩领,然后从几百个藩变成几十个,甚至更少的藩领,那反而不是什么好事。
  如果到时候这些家伙野心膨胀,生出什么不轨之心,收拾起来又要耗费不少精力。
  所以,只有一盘散沙的倭国,才对大明最为有利。
  而幕府似乎也担心明军趁着大胜继续发起进攻,进一步扩大战争规模,从而不利于谈判。
  所以德川家光迅速派人命令松平信纲先与明军方面接触,表露出议和的意思。
  稍后,幕府便会派出使者到长州藩,或者九州岛,正式与明国展开和谈。
  在这种形势下,倭国主动想要议和,是一个非常正常的选择,所以沈浪也没有多大意外,就看他自己愿不愿意了。
  经过一番考虑,在与崇祯沟通之后,沈浪最终接受了倭国的请求,表示双方可以谈一谈。
  这样也可以趁机试探一下幕府的底细,看他们有多大的决心与大明对抗。
  得到消息后,德川家光也微微松了一口气,就怕明国人只想诉诸于武力,不愿意谈,那就麻烦了。
  他没有耽搁,立即组建了一个使者团,由“六人众”之一的老中阿部忠秋率领,应明国征夷大将军沈浪的要求,至九州岛北面的小仓城进行和谈。
  听到沈浪的头衔也是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光便知道这肯定是明国故意的,让沈浪这个一介武官有着和自己一样的职称,无非是想压低日本国的地位。
  同时,也让沈浪对日本的进攻更加的名正言顺,那些想要投靠明军的大名也更加的心安理得,反正都是征夷大将军。
  虽然在心里很愤怒,但德川家光也没有任何办法,此时也不宜拿此事来做文章,只得假装不在意。
  以防沈浪反悔,阿部忠秋一行不敢有丝毫耽搁,一路上马不停蹄,仅仅六天就从江户赶到了下关海峡的北面,然后乘船过了海峡,便来到了小仓城。
  沈浪没有立即接见他,而是先将他们晾在一边。
  随行的部属有些担心,生怕事情有变,阿部忠秋则不以为意,如今明国占据主动,如果不同意谈判,直接将自己一行赶走即可。
  既然让自己一行留了下来,说明还是有和谈的想法,现在这种态度,很可能只是一种心里威慑,从而想在谈判过程中争取更多的好处。
  于是,阿部忠秋就心安理得的在小仓城住了下来。
  沈浪派人观察了几天之后,也暗暗赞许。
  对幕府位高权重的“六人众”,沈浪在来倭国之前,就有过调查和了解,这六人中,又属松平信纲和这个阿部忠秋的能力最强。
  松平信纲的能力主要体现在战功方面,而这个阿部忠秋则表现为文治,倍受倭国后世人推崇,所以这种人比武夫更难对付。
  看来德川家光也很清楚自己麾下人的能力,所以才特意将这个阿部忠秋派来了。
  在阿部忠秋一行抵达五天后,他才表露出想要拜见沈大人的意思。
  因为他知道,自己不主动,这位耐性极好的沈大人恐怕更不可能主动,而主动权又掌握在这位沈大人手中,拖下去只会对己方不利。
  沈浪也觉得时间差不多了,所以便同意了阿部忠秋的请求,所谓的拜见,自然就是开启和谈的意思。
  阿部忠秋带着四人,加上他自己,一共五人,终于在小仓城天守中见到了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沈大人。
  只是没想到,这位沈大人竟然如此年轻,阿部忠秋一行连忙行了一礼。
  坐在上首位的沈浪还未开口,一旁的亲卫队长李东华便喝问道:“见到征夷大将军,为何不拜?”
  听了这话,阿部忠秋心头一震,知道这是在给自己下马威,无非就是想让自己将这位沈大人当成自己的主公征夷大将军一样叩拜。
  如果这样做了,自己的身份就自然而然的被这位沈大人压了一头,更会有辱幕府的形象。
第七百四十二章
这年轻人,铁石心肠啊
  以阿部忠秋如今的地位,就算见到幕府将军,也无须叩拜。
  可今天,明国皇帝册封的一个征夷大将军,却让自己叩拜。
  面对这样无礼的要求,和阿部忠秋随行的几人皆是愤怒不已,但又不敢直接表露出来。
  但阿部忠秋知道自己肩负重任,也能够分清事情的主次和轻重,他斟酌了一下,便道:“听闻沈大人在明国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忠秋只是我家主公一家臣,当拜。”
  他的意思很明了,你沈浪在明国的地位只比皇帝低一些,而我在日本不过是幕府将军其中的一个家臣,与你的地位相比,确实差了很多。
  下拜上,这是应当的。
  他通过推高沈浪的地位,压低自己的地位,从而尽可能的保全幕府将军的颜面。
  这样一对比起来,就表明日本并不比明国低一等,而是平等的。
  说罢,阿部忠秋毫不犹豫的跪拜了下去,几个随从看他跪拜,也不得不跟着拜了下去。
  沈浪的神情不变,但心中对此人的随机应变也不得不佩服。
  随即,沈浪才轻笑道:“阿部先生,不必多礼,快请起吧。”
  “谢沈大人。”阿部忠秋站起身,神情上没有丝毫的屈辱之色。
  沈浪点了点头,挥手示意向右手下方道:“诸位请坐。”
  一上一下,主次分明,这也代表着身份被压了一头。
  不过跪都跪了,这也就不算什么了,所以阿部忠秋也没怎么纠结,谢过之后,便主动过去坐下。
  待几人落座后,沈浪也不废话,直接开门见山的道:“诸位从江户远道而来,那应该是很有和谈诚意的,那现在就让我看看你们的诚意吧。”
  “希望你们不要诓骗我,如果没有足够的诚意,那你们从哪里来,还是回哪里去,倭国弹丸之地,也费不了多少功夫。”
  听到翻译讲完之后,阿部忠秋的心头一震,被明国皇帝倚重之人,果然不是好相与之辈。
  虽然看似这位沈大人将主动权交了出来,没有狮子大开口的提出条件,但只要现实中明军的武力占据着上风,主动权便会一直掌握在这位沈大人手中。
  如果自己开的价低了,这位沈大人肯定会翻脸,如果自己的价开高了,这位沈大人肯定还会继续向上漫天要价。
  这是以不变应万变,以静制动,反而是占据着真正的主动。
  谁的拳头大,谁的底气就会更足,这是永恒不变的道理,即便阿部忠秋再聪明,他也没办法打破这个定律。
  仔细的斟酌了一番后,阿部忠秋才态度诚恳的道:“沈大人,我们两国相交千年,日本文化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算是同宗同源,乃兄弟之国。”
  “你我两国在这千年中,虽然也有刀兵相见时,但从未至今日这般。”
  “当然,日本国有今天这一劫,也是我们有错在先,丰臣秀吉狂妄自大,竟然想染指大明,实乃不自量力。”
  “德川家正是看清事实,因此才未发一兵,在丰臣秀吉死后,立即主持从朝县撤军,并努力与大明修缮关系,两国因此重修旧好。”
  “但此前我国封关时未顾及明国商人的利益,实为考虑不周,有损两国关系,应当向明国表示歉意,我家主公特令我务必传达他的歉意。”
  说罢,他起身向沈浪郑重的行了一礼,沈浪却没有任何表示。
  阿部忠部缓缓坐下,又继续道:“既然有错,我们赔偿明国的损失,也是应尽之责,明国但凡有所求,我们尽力满足。”
  “只希望沈大人看在德川家代表日本主动结束两国在朝县的战争,以及在此后未再犯明的份上,不要太过苛责,我们愿与大明世代交好。”
  “大明乃我们亚细亚洲的文化中心,犹如父兄,相信明太祖正是这般所想,才列出十五个不征之国,其中便包括我们日本。”
  “如今西洋之人从万里之外远达吕宋、大明,还有我们日本,他们疯狂攫取我们的财富,欺压我们的子民。”
  “大明身为亚细亚洲之父兄,应当带领我们洗刷耻辱,让那些白皮人血债血偿。”
  沈浪耐心的听完了阿部忠秋这番长篇大论,其中心思想有几个。
  我们两国文化相近,是兄弟之国,大明是东方的中心,是那些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其他国家的父兄。
  作为父兄,自然不能欺负我们这些小国,这也是明太祖设立不征之国的原因,你们要遵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3/81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