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合伙人(校对)第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812

  铁芯铜体技术也是在种种限制下才创新的技术,放在这个时代在全世界都是非常先进的。
  但以沈浪现代人的角度,能有更好的选择,他自然会选择更好的,那就是用砂型铸造法的灰口铁炮。
  中国最早追溯到西汉时就可以炼制灰口铁,但是这种灰口铁含硅量和含碳量都较低,所以品质上达不到沈浪需要的要求,这要在冶铁工艺上进行改良。
  沈浪已经有了定计,即便不借助现代的工艺,以大明眼下的条件,生产出达到要求的灰口铁也不难,只是产量高低而已。
  除了用灰口铁铸炮,沈浪还准备用燧发机,铸出燧发炮。
  另外,还要膛线,没有膛线的滑膛炮,材料和工艺再改进,提升的空间也不大,无法满足沈浪的要求。
  如果刚开始螺旋形的膛线不好搞,用直膛线也可以,再将炮弹改成锥形的。
  按照这个标准生产出的燧发炮,才能大概的满足沈浪的作战要求。
  将标准制定好了,沈浪恨不得马上就把燧发炮给制造出来,所以他亲自参与了京师第一铸炮厂的建立。
  崇祯给了沈浪很大权限,厂址由他自己选,人员也由他自己安排,还大笔一挥的准备拨款二十万两银子。
  因为要用到水利,也为了与兵仗局更近,所以沈浪最终将厂址定在了内城的东北角,在积水潭的左岸不远处。
  本来事情挺顺利的,但是工部哭穷,兵部也叫嚷,一帮御史、给事中天天的哔哔,有这闲钱去建炮厂,还不如拨给孙传庭剿寇。
  不说孙传庭还罢,一说到孙传庭,崇祯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从沈浪这里知道孙传庭的重要性和最终下场后,他崇祯有钱难道不知道拨款吗?
  前阵子抄家得到的银子,他第一时间下拨五十万两给孙传庭。
  结果后面一查,孙传庭到手才刚刚满二十万两,三十万两巨款不翼而飞,真的是吃人的心都有。
  如果再拨二十万两,到孙传庭手上能有十万两都不错了,不是他崇祯不想给,是这些银子大多喂了白眼狼。
  如果不是现在没有那么多精力收拾这帮蛀虫,崇祯真恨不得全部宰了算了。
  最终,崇祯想到了李若琏之前搜罗的一些证据。
  让李若琏暗中用两个给事中和御史的把柄作要挟,让他们改变立场,这才给沈浪拨下了八万两银子。
  不过,上次抄家所得的脏款,沈浪和崇祯都多了个心眼。
  在李若琏的配合下,将其中的一百一十万两银子充进了内库中,成为了崇祯的内帑,以备不时之需。
  所以,崇祯又从内帑中拨下十二万两给沈浪补齐二十万。
  经过这件事,崇祯更迫切的希望沈浪快快发育。
第六十四章
火药改进
  沈浪这阵子除了兵仗局,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生产火药的安民厂了。
  但是,安民厂离宫里就比较远了,毕竟火药这玩意儿比较危险,不但要远离皇宫,还要远离居民聚集区。
  安民厂的前身就是大名鼎鼎的王恭厂,因为天启大爆炸这事,为了安抚民心,不但厂址都迁了,连名字也改了。
  天启大爆炸之前,王恭厂在内城的西南角,大爆炸之后,就迁到更偏僻的西北角了,并改名为安民厂。
  从西安门出皇宫,经西安门大街到西四牌楼南街北上进入西四牌楼北街。
  一直到新街口左转进入西直门大街,在日中坊的西北角,就是安民厂了。
  路途遥远,沈浪自然不可能走路,一直呆在马车上,但是他还是不时的挑开帘子看看周围的街景。
  之前沈浪主要是呆在皇宫或者距离皇宫非常近的繁华地区,对京师普通人的生活状况并不了解。
  可这次仅仅通过马车上的走马观花,就让他心灵受到了巨大的震撼,没想到一国之都城居然会是这般景象。
  西四牌楼一带算是京师的繁华大街了,可即便是这样的大街,也与一国都城的形象显得格格不入。
  苍蝇乱飞,污水横流,不时的能闻到各种臭味,衣衫褴褛的乞丐穿梭在人群中,传出各种咒骂和尖叫声。
  偶尔有客人扔出一块吃食,一群乞丐便不要命的上前疯抢。
  完全不顾这块食物是否掉进臭水沟或是沾上什么不洁之物,直接住嘴里塞,引得一群人哄然大笑。
  他们互相之间争抢得凶狠,却不敢一起去抢那些食客的食物,沈浪摇头叹息的同时,又觉得悲哀。
  由于环境吵闹,有人没有注意到车队经过,不小心冲撞了过来,随行的护卫直接一鞭子抽过去。
  之前还在嘲笑乞丐争抢食物的人,惨叫一声之后连忙跑开,还不停的谄笑赔礼。
  走出西四牌楼北街,街景就更显荒凉,已经很难看到衣着光鲜的人了,满眼几乎都是衣衫褴褛的流民和乞丐。
  他们像是没有感情的丧尸在游荡着,仿佛随时都会倒下一般。
  只有看到官家的马车过来,才活了过来,连忙避开。
  一些人甚至是直接窝在一个角落处一动不动,哪怕旁边是一个粪堆也毫不在意。
  更夸张的是,沈浪居然看到一具尸体就倒在街角没人处理。
  沈浪之所以确认那是一具尸体,是因为在经过的时候就闻到了一股淡淡的尸臭味。
  那尸体只用一块破席子盖住了上半身,一半的腿部还露在外面,赤着脚,苍蝇围着尸体乱飞。
  而周围的人显然对这种场景习以为常,麻木的来来往往,对周围的一切都熟视无睹。
  看来,负有疏理街道职责的五城兵马司也废了。
  沈浪已经没有心情再看下去了,直接将帘子放下,任由马车将自己带往安民厂。
  在安民厂,沈浪也安排了一个心腹进来监督管理,并将兵仗局的福利改革方针也搬了过来,同样是引起了极大反响。
  当然,带来福利的同时,沈浪自然会对安民厂的技术、管理、品控方面同样要进行一番改革。
  由于管理混乱和腐败,安民厂生产的火药品质不但不高,反而在搬迁和改名之后发生了多起爆炸事故,安民厂一点都不安民。
  事故率如此高的原因主要是管理不善、操作方式不当等造成的。
  而作为后世人,对危险品的生产、存储、运输等等方面,沈浪肯定是知晓一些的。
  为了防止自己有什么遗漏,他还特意回去查了不少资料,准备将管理规范全面推广下去。
  除了生产规范的改革,沈浪对技术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首先重要的一点,便是将火药的最佳配比推广了下去。
  虽然大明的火药配比已经接近最佳比例了,但还是有一些差距,最佳比例应该是硫磺占一成,木炭占1.5成,硝石占7.5成。
  现如今安民厂生产的火药质量不高的原因,除了管理、腐败等原因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原材料的不够粗细,加工工艺也有些缺陷。
  正史中,清廷就是因为将大明的火药工艺继承了下来,没有多大改进,才导致火药质量上与西方列强差距很大。
  其中一点就是对原料的加工不够精细,然后在捣磨、碾磨、混合等方面的工艺与西方皆有较大差距,因为那时的列强已经开始用各类机械了。
  而清朝和眼下的大明还是用木臼、木槽、木杵、圆筒等相对原始的工具操作,自然是效率低,产品精细化也不够。
  现在的沈浪也没办法一下子让安民厂拥有各种机械,但是却可以对其工艺进行一定的改进,主要是借鉴《火器略说》里的记载。
  这是一本晚清光绪年间出版的书,其中在火药制造方面向列强进行了学习,对工艺进行了改进。
  虽然依旧无法达到19世纪列强机械化生产出的火药水平,但比之之前,已经有了相当大的进步,沈浪也就现学现卖了。
  其实,大明在戚继光时代就掌握了制造颗粒火药的工艺,所以工匠们对颗粒火药并不陌生。
  只是沈浪用《火器略说》里的方法对工艺再进行了一些改进而已,从而更简易,更快捷的生产出更优质的颗粒火药。
  火药的问题解决了,沈浪立即将兵仗局生产出的米涅弹运到安民厂来,安排工匠按照他的要求用油纸进行定装,做成纸筒定装弹。
  沈浪对纸筒定装弹的要求很高,因为这直接决定了士兵在战场上的发射成功率,以及对敌杀伤率。
  战场上的一分一秒都极为关键,万不能因一颗不合格的子弹而威胁到士兵的生命。
  所以,每颗纸筒定装弹至少要经过三个品检工匠的手,确认其在纸筒的包装完整严密性、外径、弹药重量等几方面皆在误差范围内,才算合格。
  而合格的定装弹,沈浪又让人运到另一间仓库小心保管。
  至此,沈浪搞出来的燧发枪,才算是齐整了,随时可以投入使用。
第六十五章
京师防疫
  自从周延儒和陈演两位大员和其党被处理之后,崇祯这段时间的人事任命也很频繁。
  内阁首辅由内阁成员蒋德璟担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81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