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合伙人(校对)第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812

  可这些工匠不这样想,千百年的低贱身份,让他们在面对沈浪这样的大人物总是战战兢兢。
  无奈之下,沈浪又让他们暂停工作,将他们召集在一起又立了几条规矩。
  表示自己以后会不时的来工坊转一转,有事他沈浪会招呼,没有招呼,任何人都要认真工作,不得放下手中的工作而向自己行礼。
  这对普通工匠来说,是一件好事,如果像沈大人这么处事公正的大人不时的来工坊中转一转,那匠头和其他大人就不敢轻易的欺负自己了。
  而自己一旦在工艺上有改进,甚至发明了一些新物件,有了沈大人,也更加有保障了。
  观察了一下午,沈浪从工匠中选出十人组成品质组,专门负责验收,品质过关才能下线,否则就要打回。
  而且,他自己还不时的抽查一下,让工匠们心惊胆颤,不敢有丝毫马虎,工作更加认真。
  接下来几天,沈浪又分批带来了膛线机的零部件,组装出了一台台新的膛线机,拉出膛线的枪管越来越多了,一支支崭新的线膛燧发枪也组装了出来。
  通过验收的燧发枪皆送到兵仗局下属的火药局严加看管,每天下工之前都要入库。
  火药局并非是生产火药的,而是兵仗局的军器库,位置在皇城的东北角,距离兵仗局还有些远。
  而火药作才是生产火药的,之前是属于内官监,现在已经被划归到兵仗局,和火药局一样是兵仗局的附属机构,皆归沈浪管辖。
  以防出什么纰漏,怕有人不顾死活的挪用和盗卖,沈浪不但安排亲信看管,还在里面放了录音器,并亲自安装了摄像头。
  不是他不信任宫中的人,而是这种事情在这个时候太常见。
  大明现在的很多机构已经完全腐化,京营只是其中之一,像十二监、四司、八局等等,有哪个不贪的?
  不管大的小的,即便芝麻绿豆大的官,只要手中有一丁点权利,就会通过各种手段侵夺利益,不得不防。
  成品的燧发枪一支支的入库,子弹自然也要准备,他定做的压模钳也陆续出来了,一共有五千把。
  他先拿了五百把到兵仗局,再让高一川招了一批工匠回来,专门生产米涅弹。
  有现成的压模钳,生产过程也容易操作,所以对这些懂火器的工匠来说,并不难。
  工匠们又热火朝天的投入到了生产米涅弹的工作中。
  而即使是生产这样的米涅弹,沈浪也给工匠们安排了流水作业。
  有专门将铅融化的,有专门将铅液倒进压模钳生产铅弹的,有专门磨毛刺的,还有品检……
  工作的细分,也让效率和品质更高,一粒粒通过检验的米涅弹被生产了出来,沈浪很是满意。
  王承恩又来兵仗局看了一次,也是赞叹不已。
  他虽然很少去关注工匠们的生活,但是他非常清楚在宫中作事的人,几乎都是能偷懒就偷懒。
  真要是抢着干的,那十有八九是想往上爬而做给谁看的。
  可兵仗局的工匠们几乎每个都是认真卖力的干活,精神头十足,仿佛有使不完的力气一般。
  连他这个陛下的贴身大太监跑进来转一转,都没人抬头看一眼,让王公公好生无语。
  不过这是沈浪的地盘,他自然不会因为这种事情而去找谁的麻烦。
  而工匠们能有这般的工作热情,是因为沈浪之前给出的承诺,已经开始兑现了。
  刚过去的六月份,月银在这个月的五号已经由新成立的账房司发了下来,虽然大多数人拿到的月银数量不一样,但几乎没什么人有怨言。
  因为沈大人很公平,按多劳多得的原则。
  比如你要拉膛线,你每天需要先去监工大人那里领枪管,领了多少根枪管,钻完之后上缴多少,验收合格之后就计数多少根。
  到时候结工钱的时候,就按每根枪管的工价结算,干其他活儿也是一样,月银就是这么来的。
  你做得快又好,拿得多,别人自然没话说。
  所以,动作慢的,合格率低需要一次次返工的工匠,拿的月银就少,这些人一般都在二两左右,而多的,甚至有五两。
  你干了多少事,应该拿多少月银,账房司都清清楚楚的公示了出来,让你心服口服。
  如果你觉得计算有错误,还可以去申诉,账房司如果敢不给处理,沈大人会给你出头的。
  可不要觉得沈大人只是说说罢了,五号发月银的当天,就有监工太监暗中向一些工匠索要孝敬。
  大部分人虽然很无奈,但都给了,因为一直也是这样过来的。
  虽然沈大人有言在先,但他们还是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选择了忍气吞声。
  可这次偏偏出了个张麻子是个愣头青,在沈大人到工坊巡视时,直接将事情捅了出来。
  结果,沈大人大为光火,直接叫来锦衣卫,将索要孝敬的那些宦官一网打尽。
  那些宦官一个个吓得哭爹喊娘的被拖走了,让人好生痛快。
  甚至,沈大人在那些人抄没的这家产中,将那些脏银又退给了工匠们。
  向上面大老爷孝敬的银子,哪还有退回的道理?下次能少要点就不错了。
  拿到退银的工匠们都哭了,一个个的跪在地上将脑袋磕得呯呯响,沈浪也得了个青天大老爷的名头。
第六十二章
砂型铸炮法(上)
  除了月银的问题,还有一件大事让所有工匠们都激动、羡慕不已。
  平时雷都打不出一个屁的吴老二,居然第一个向沈大人申请了那个专利。
  本来大家还抱着看笑话的心态,却没想到,仅仅一天时间,沈大人就带着圣旨来了。
  皇上批准了吴老二申请的砂型铸炮法专利成功,为大明第一号专利。
  因该铸炮之法为大明的火炮工艺提升做出了巨大贡献,特此御封吴老二为皇匠。
  废除吴老二的匠籍,改为民籍。
  成立京师第一铸炮厂,沈浪沈大人担任厂长,吴老二担任技术工程师,可亲自挑选工匠专门用砂型铸炮法制造火炮。
  每生产出一门火炮,吴老二可以获得相当于铸炮成本一成的专利收益,工钱再另算。
  当然,圣旨中的人名不是吴老二。
  毕竟吴老二的本名不叫老二,是因为在老吴家排行第二才被人如此称呼的,他真正的名字叫吴铁生。
  要知道,大明现如今的红夷大炮,造价至少要一千多两银子一门,超过两千两的也有不少。
  也就是说,每门用砂型铸炮法造出的火炮,吴老二就可以得到一两百两银子啊,光这就可以抵很多工匠好几年的收入了。
  这要是做个几十上百门,这穷得叮当响的吴老二岂不是草鸡变凤凰,一下子成了大财主了。
  这得多让人眼红啊,自己怎么就没搞出个什么专利呢?
  其实他们不知道,用砂型铸炮法来铸炮,成本会下降不少,吴老二一门炮的专利费也没那么高。
  当然,这是后话。
  这圣旨自然是沈浪请示崇祯下的,他倒不是为了宣扬自己的改革政策而故意抬高这砂型铸炮法,而是这砂型铸炮法确实值得这般推崇。
  其实最近沈浪就有准备要安排铸造火炮的事情,毕竟枪炮是一家,有枪没炮怎么行。
  不过,他沈浪要的炮,自然不是大明现在用的那些火炮,他要的是利于野战的野战炮。
  而大明眼下的火炮,轻便的火炮射程不够,有效杀伤距离还比不上自己造出来的燧发枪,这种火炮对他沈浪来说有些鸡肋了。
  射程可以的,重量又太重,精度不够,还不利于机动,也不理想。
  沈浪很推崇闪电战,让这些大家伙拖慢了行军速度,很不划算。
  大明的火炮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但是大明现在的铸炮工艺,显然达不到这样的要求。
  如果用现代社会的工艺和机械,那更容易达成了。
  可沈浪却不准备这么做,因为这很可能给自己惹来大麻烦,自己把牢底坐穿,大明也要亡,这不是他想要的。
  毕竟枪炮在和谐社会还是非常敏感的,之前燧发枪可以拆分成零件分到多个工厂生产。
  别人也不知道他沈浪真的要批量的制造具有杀伤力的火枪,所以没人会举报自己的客户。
  可火炮就不一样了,光是一体型的炮管就无法隐瞒,稍微有点常识的就能认出来,到时候不管怎么解释都无法自圆其说了。
  所以,沈浪很早就打消了自己制造炮管的念头,只是准备搜罗各种资料到大明去改善火炮工艺,让大明自己生产。
  大明现在的铸炮技术还是用的泥模法,这种方法在华夏传承了几千年,工艺比较成熟。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方法的局限性越来越大,特别在铸炮方面,缺陷很明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81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