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合伙人(校对)第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812

  六百五十米,七百米,七百五十米……
  事实证明,到了九百米左右的距离,子弹都有一定的杀伤力,沈浪很满意。
  经过试验大概可以判断出,熟手在三百米内命中人形目标的准确率还是比较高的,超过三百米就要更高超的技术和一些运气了。
  运气好的话,在九百米的距离都有可能杀伤目标。
  也就是说,该枪的有效射程大概在两百步,即三百米左右。
  随即,沈浪又试射了该枪在一百米,两百米,三百米一直到六百米内的杀伤效果。
  试验证明,在一百五十米内,也就是一百步内,米涅弹可以轻松的破开三层棉甲的防御。
  也就是说,在这个距离内,别说任何单兵防御不够看,就是清军常用的普通楯车也挡不住。
  如果士兵穿戴的防御甲不够,几人被打穿都很正常。
  而大明现在的主力火器鸟铳,在这个距离上都没有准头可言,更不用说打穿两层棉甲了,连一层山文甲都打不穿。
  两百步内,也就是三百米内,米涅弹可以破开两层棉甲的防御,也基本可以破开任何单兵的防御。
  因为即便有的重甲兵穿戴多层防御甲,但几乎是锁子甲和棉甲的组合,而不会穿戴两层棉甲。
  毕竟棉甲可不轻,一件有三四十斤,也比较臃肿,穿两件基本上没办法动了。
  三百步内,也就是四百五十米内,米涅弹可以破开一层棉甲的防御。
  不过,到三百五十步,也就是近五百三十米左右的距离时,要破开棉甲的防御就有些困难了,毕竟优质棉甲的防御力还是非常不错的。
  清军正是靠着棉甲,才抵消了明军火器的大部分威力。
  如今即便是明军与清军的火器对射中,往往清军的杀伤力也要远远超过明军。
  因为现在清军棉甲的普及率非常高,而明军火枪兵大多连盔甲都没有,自然很吃亏。
  但是,棉甲的防御力再强,在用米涅弹的线膛枪面前,也是不够看的。
  也就是说,在五百米内,沈浪手中的这支燧发枪可以破开棉甲的防御,基本上可以保证对眼下所有兵种的有效杀伤。
  而在六百米内,对没有穿着棉甲的目标威胁很大。
  沈浪对比了一下正史中欧洲产的米涅步枪,证明自己手中这把枪的各方面数据还略有超越。
  不过这也可以理解,毕竟自己是借助的现代工艺,有所超越实属正常,也没什么可骄傲的了。
  为了尽量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沈浪又换了一把枪继续试射,一连换了五把枪,实验数据相差不大,他也基本可以放心了。
  沈浪又测试了一下射速,他自己是不太熟练的,练习了几十枪之后,现在基本保证五十秒可以射出两发子弹。
  如果再训练一段时间,更熟练了,应该可以做到一分钟三发,比火绳枪要快不少。
  在威力和精度上,更是远远的超过了火绳枪。
  然后,沈浪又试验了短枪,短枪的有效射程和杀伤力自然是远远无法与长枪相比的,不过装备给骑兵,也绰绰有余了。
  发起冲锋时先开一枪,把敌人射杀一批打击其士气,然后再挥舞马刀冲杀,效果肯定不错。
  试枪圆满成功,沈浪已经决定回去将零部件运过来组装了,大明即将拥有一批世界上最先进的火枪了。
第五十七章
兵仗局
  乾清宫,崇祯拿着手机看得津津有味,虽然这里面没有战火连天的激烈场景,但崇祯却觉得这比那些电影好看多了。
  为什么?因为这是王承恩拍摄下来的沈浪试射燧发枪的视频。
  视频中完整的呈现了这款燧发枪的优异性能,远远超过了大明眼下使用的所有火枪。
  已经知道后世火器发展走向的崇祯,甚至还知道,这款枪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火枪。
  而如今,大明马上就会有一支队伍列装这款最先进的火枪了。
  作为大明之主,他能不激动吗?电影里放的火器再先进,和他崇祯又没有关系。
  而这个视频里放的火枪,却是大明即将拥有的。
  正因为如此,沈浪一回来就要请假后,崇祯便立即批复了,高兴之余又让沈浪带回去了十几件好宝贝。
  回到工厂的沈浪又忙碌了起来,而且还要干体力活。
  他订了一千多个木箱,分多个不同的型号,有用来装长枪枪管的,有用来装短枪枪管的,还有的用来装刺刀、枪托等等。
  虽然这是过时的火器,而且他沈浪也不会在现代社会去使用和贩卖,但终究还是有些不合规,一旦被人举报惹来麻烦就不好了。
  所以他准备将这些东西尽快运到大明,而且还只能自己动手,这个工作量可不小。
  一万根枪管分到两种不同的木箱里装起来,装长枪管的木箱里面放二十根,这一箱就有上百斤了,五千根枪管就有250箱。
  装短枪管的木箱里面放五十根,一箱超过一百斤,五千根枪管也有一百箱。
  装好箱封存之后,他还要搬到托盘上叠起来,一天下来,即使沈浪年轻力壮,也是累得腰酸背痛。
  枪管搞定之后,还有枪托,通条,刺刀,以及燧发枪的零部件等等。
  忙了好几天,沈浪才全部打包好。
  是夜,沈浪开着新买的叉车,一托盘一托盘的将货物运进了仓库。
  运了十几托盘之后,沈浪直接将叉车上最后一个托盘运到传送门后面,随即将仓库的门关上并反锁。
  拿出钥匙,随着一道金光闪烁,沈浪和一个托盘的木箱全部消失在仓库中。
  乾清宫中一道金光划过,满头大汗的沈浪便出现在了大殿中。
  崇祯依然在批阅奏章,闻声看过去,差点一眼没认出来。
  因为此时沈浪的装扮和之前出入不小,他穿着之前工厂的工作服,肩上搭着毛巾,身上还脏兮兮的。
  沈浪用毛巾擦了一下额头和脸上的汗,有些微喘的向崇祯打了声招呼。
  崇祯连忙从地平台上走下来,扶着沈浪的肩膀,很是感慨的道:“让沈卿如此劳累,朕心有愧啊。”
  沈浪笑道:“还望陛下安心,些许力气活而已,在见到陛下之前也没少干。”
  虽然如此说,但崇祯还是很感动,毕竟沈浪不是大明的人,卖起力来却比自己手下绝大部分文武百官要强多了。
  简单的打了招呼之后,沈浪又继续忙活去了,一连运了十托盘过来才停止。
  毕竟这里是乾清宫,虽然很大,但这是崇祯的住所和办公地点,堆放这些外来货物已是无奈之举,再要堆得满满当当的就不太好了。
  所以沈浪和崇祯商量好,每天晚上运十个托盘的货物过来。
  这十托盘运来了之后,崇祯也停下了工作准备休息,因为已经快凌晨了。
  沈浪立即换回自己明朝的装扮,跟随王承恩到直房去休息。
  翌日早朝之后,王承恩在崇祯的命令下,将昭仁殿的那些电讯司的人都招来。
  没别的事,就是让他们来搬货的,一天天的呆在深宫大院中当宅男,也要不时的锻炼一下身体是不?
  再说,从乾清宫中运出大量货物本就是很保密的事情,为了防止泄漏消息,王承恩甚至将附近的大汉将军都调走了。
  所以,这项工作由电讯司的人来做最合适,毕竟他们已经知晓一些非常隐密的事情,再让他们多知晓一些也无妨。
  当然,这些太监的身子骨自然比不上沈浪,所以他们都是两人抬一箱,在王承恩的命令下抬到乾清宫外的广场上。
  十托盘的枪管也有两百多箱,一下子将这些太监累了个好歹,但崇祯也不让他们白忙活,每人都有赏赐。
  有了皇帝的亲自赏赐,让这些电讯司的成员皆是欢心不已,疲惫感顿消一半。
  货物运到位之后,这些人又迅速的被安排去消息,王承恩再安排另一批人推来车辆将东西再运出内廷。
  所以,电讯司的人也不知道这些东西是怎么来的,又是怎么没的。
  后面的一批人,就更不知道了。
  原本紫禁城内是不允许车、轿出现的,但崇祯特批,王承恩奉旨执行才可以让车辆进入。
  不过为了掩人耳目,王承恩在沈浪和崇祯的示意下,绕了一个大圈,先让人运到御药房外。
  再换一批人,将货物从东华门运出,经东上北门、河边直房、北上东门、北上西门,一直到乾明门南下进入兵仗局。
  兵仗局在太液池东岸,隔着一条西上南门大街就是秉笔直房,是由王承恩掌管的归宦官居住的直房。
  既然离兵仗局如此近,沈浪在被任命为兵仗局掌印太监之后,就让王承恩在这里给自己设立了一个办公和住宿点,更方便自己管理兵仗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81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