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合伙人(校对)第3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1/812

  崇祯脸色一板,假装不快的道:“有何不可?朕说使得就使得。”
  沈浪沉吟了一下,说道:“陛下,要不这样吧,我坐外面。”
  然后又压低声音补充道:“不然的话,必然会有人说我居功自傲、目无尊上。”
  “陛下清楚,我最怕这些麻烦,不喜朝堂之事,现在回去就想和陛下告个假,好好清静清静。”
  崇祯还准备说什么,沈浪连忙抢先道:“还请陛下成全。”
  崇祯有些没好气的道:“兴明啊兴明,你啊你……”
  崇祯没再说什么,他也知道沈浪的用意,这个年轻人还是如此的通情理,即便立下如此大功,也丝毫不做逾越之事。
  此次攻下沈阳之后,自始至终都未踏入皇宫一步。
  崇祯觉得自己要找个时间好好的开导一下这小子,我崇祯难道在你眼中那么没有容人之量,怕你功高盖主吗?
  真的以为我崇祯如史书上形容的那般刚愎自用,疑心过重吗?
  其实不然,沈浪可没这般想,至少现在他认识的崇祯不是这样。
  而是沈浪很懂得这些人情世故,并且坚信。
  不管是关系再好的合作伙伴,在很多场合下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当你真把对方当成完全平等的亲兄弟一般无所顾忌的时候,也就是双方关系崩碎,甚至是结仇的时候。
  当然,也许有例外,但例外的机率太小了。
  连现代社会都如此,在上下尊卑更分明的古代就更不用说了。
  所以沈浪的理念很简单,我自己先管好自己,不居功自傲,不做逾越之事,这是他给自己和崇祯之间划的一条红线。
  若我做到这个份上了,你还对我有提防之心甚至是不满,那不好意思,我不陪你玩了。
  不过直到现在,崇祯还没有给沈浪有这种感觉,所以沈浪还愿意留在大明,继续实现自己的一些抱负。
  虽然沈浪没有接受崇祯的好意,让崇祯心里多少有点小郁闷,但心底深处还是很欣慰的。
  当初,沈浪率领二十万大军,几乎带走了大明的所有精锐,崇祯难道没有一点担心?
  稍微有点心眼的都会担心吧,何况是一国之君。
  在沈浪取得大胜,灭掉满清的时候,崇祯会不会担心?自然会,而且会更担心。
  因为此刻的辽东有着巨大的权利真空,山高皇帝远,沈浪手中掌握着如此强大的力量,真要找借口懒着不走,谁拿他也没办法。
  再在辽东细心经营一番,奉调不奉宣,俨然可以成为土皇帝一般的存在。
  幸好,沈浪不是吴三桂、左良玉之流,不是那种所说的精致利己主义者。
  所以沈浪不但丝毫没有留恋二十万大军的指挥权,也没有找任何借口故意留在辽东,反而主动请求回返,而且只带两万兵力。
  是沈浪想不到这其中的巨大利益和权力吗?自然不可能。
  他如此做,反而证明他很清楚,这些举动也是为了打消崇祯的担心。
  而崇祯亲率文武百官,出城三十里,以如此高规格的迎接,肯定与此也有着不小的关系。
  沈浪都已经做到这种程度,自然不想再因为其他的一些小事而受人以柄,不值得。
  而对于崇祯来说,一个愿意尽心尽力做事,不贪功,又不去挑战你权威的下属,哪个领导不喜欢?
  若是沈浪当着百官的面和他崇祯勾肩搭背,同乘一驾有说有笑,没有上下尊卑,他的心里能真的高兴吗?
  就算现在不在意,迟早有一天也会不满的。
  所以,崇祯的心里不会因为刚才沈浪的婉拒而有什么不快,反而会对沈浪更加信任。
  而沈浪也一直在告诫自己,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得意忘形,自己在大明虽然混得有声有色,但别忘了,平台是崇祯提供的。
  所以,在崇祯没有做什么对不起自己的事情之前,自己对他保持敬意也是应该的。
  这也说明,沈浪不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而是一个很懂得感恩的人,他与崇祯之间也是互相成全。
  崇祯一直扶着沈浪的手臂没有松开,两人一起向着崇祯的车辇走去,崇祯对沈浪不停的嘘寒问暖,深厚的君臣之情落在所有人的眼中。
  走到车辇边上时,沈浪扶着崇祯进到了车内,然后一个纵身直接坐在车前方,与赶马的侍卫并排,不过他不用牵绳赶马。
  “起驾……”
  随着一声令下,庞大的车队调转方向,向着京师的方向而去。
  而李天龙、刘大虎等将官每人都坐上了一辆精致的马车中,这对他们来说是莫大的殊荣,一个个激动得不行。
  本来应该有周遇吉一席之地,但是他被留在了沈阳,因为沈浪离开后,一些重要军务便交到了他手上,他辽东总兵的位置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而有周遇吉在,沈浪和崇祯都不用担心辽东能再出什么大乱子。
  浩浩荡荡的车驾从德胜门进入京师之后,引起了惊天动地的欢呼声,因为建虏被灭的消息早已经传遍了全城。
  曾经谈虏色变,如今建虏灰飞烟灭,岂不可喜可贺?
  “大明万岁……”
  “陛下万岁……”
  山呼海啸般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崇祯听到也不由心情激荡。
第四百四十三章
你们就是反贼
  接下来的一阵子,京师可谓热闹非凡,举城欢腾。
  崇祯下令犒赏三军,并在皇宫宴请以沈浪为首的凯旋将士。
  甚至,在沈浪的建议下,他还下令让人将此次伐清的过程编排成戏剧在全城巡回演出,并顺势成立大明戏剧院,接下来他们将会在全国进行巡回演出。
  这种文化传播,既可以宣扬大明的强大,同时也可以增强百姓的自豪感,以达到凝聚人心的目的。
  《明报》不但会提前预告演出的时间和地点,还会进行全程报道。
  这几个月来,借助对伐清过程的持续报道,给大明百姓带来最新的辽东战况,《明报》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各省相继都开办了分社。
  每期出版,几乎都是供不应求,甚至还衍生出了报纸租赁的生意,和沈浪小时候租书看小说差不多。
  崇祯自己也没闲着,他又是参拜太庙,又是祭祀皇陵,和先祖分享大明取得的辉煌战绩,以告慰先祖在天之灵。
  大家似乎都很忙,沈浪却反而闲了下来,他是真的闲了下来,因为很多热闹他也不喜欢凑。
  大部分时间呆在宫后苑,陪小昭仁玩玩,听着朱媺娖新习得的曲子,好不惬意。
  期间他也多次回到现代社会,但在现代社会的生活反而显得比较平淡,因为在这个和平的国度,无法经历大明的波澜壮阔。
  这与沈浪的性格有着不小的关系,他觉得闲暇时在现代社会消遣倒还不错。
  所以,在暗中考察了一下医院和护理对母亲的照顾没有什么问题之后,他便又放心的回到了大明。
  此时崇祯已经开始在着手处理俘虏的问题了,这些俘虏主要包括投降满清的汉人俘虏,还有像豪格、济尔哈朗、索尼这些重要的满洲人俘虏。
  不过,让沈浪有些意外的是,崇祯直接下令将洪承畴、范文程、宁完我、孔有德、尚可喜等重要汉奸全部处死,根本没有要见上一面的意思。
  甚至在洪承畴乞求能见他最后一面,崇祯都拒绝了。
  沈浪原本以为崇祯会当面对这些人进行奚落一番,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有眼无珠,然后带着巨大的悔恨下地狱。
  也可以让其他人看看,背叛大明是没有好下场的。
  但崇祯并没有如此做,也没有下令施以酷刑,就是最简单的杀头。
  沈浪稍微一想也就明白了,若是放在几年前,崇祯很可能就会这么做了,不然无法消解心头之恨。
  但放到现在,就显得没什么意思了,连满清都没了,奚落这些满清的奴才又有什么意思?这些奴才配吗?换成多尔衮或皇太极还差不多。
  不过,豪格和济尔哈朗两个亲王,还有索尼、苏克萨哈几个大臣倒是有资格让崇祯见上一面。
  崇祯没有先召见豪格,而是召见了济尔哈朗,因为豪格还是有些抗拒,怎么说呢,有些像当初的洪承畴。
  入京之后,沈浪特意将豪格和他的女人安排在了一起居住,反而将其他子嗣与其分开,然后进行窃听。
  豪格自然不知道大明还有窃听这么高超的手段,所以在和他的女人单独相处的时候也少了很多顾忌,心里的一些想法自然就表露了出来。
  有时候女人的想法也更加现实一些,既然没有勇气全家为大清殉葬,就要接受现实。
  若还一味的抗拒大明的招抚,崇祯的耐心随时都会耗尽,因为如今的大明不像以前的大清,一个肃亲王投不投降对大明的影响真的不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1/81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