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合伙人(校对)第3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7/812

  随即,沈浪又派人将豪格、索尼、苏克萨哈等满洲贵族大臣都带来。
  他们都是只听其名,未见其人,也是第一次亲眼见到沈浪的真容,没想到会如此年轻。
  而且,沈浪身上也感受不到与其身份匹配的杀伐、威严之气,仿佛就是一个相貌还不错的公子少爷罢了。
  若不是觉得没有必要,他们真的怀疑眼前的这个沈浪是不是假冒的。
  索尼和苏克萨哈几人还能沉得住气,只是低头不语,没有跪拜,也没有不敬。
  倒是豪格,还是有些愤愤不平,大义凛然的道:“沈浪,是英雄就不要为难孤儿寡母,要杀要剐冲我豪格来便是,休想我豪格向你投降。”
  沈浪只是淡淡的道:“你豪格投不投降,你以为我很在乎?”
  “至于我沈浪是不是英雄,也不是你豪格说了算,就算我灭了你全族,谁敢说我不是英雄?”
  “你……”豪格一惊,脸色一阵红一阵白,知道眼前这沈浪并不是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简单。
  一句话将豪格堵住之后,沈浪又继续道:“我沈浪不是嗜杀之人,只要你们不自己找死,我也不会滥杀无辜。”
  “只是可惜,很可惜,你们的小皇帝、皇太后,还有那些皇子公主后妃不知道。”
  “他们都以为我大明天军入城之后,必会屠城,甚至玷污他们,纷纷赴死。”
  “若他们地下有知,济尔哈朗的家眷,还有你豪格的家眷都安然无恙,如此白白丢了性命,恐怕会追悔莫及吧。”
  豪格显然不是很赞同,又连忙回应道:“他们是为我大清而死,死得其所,他们绝对不会后悔。”
  沈浪冷冷的道:“那你和你全族为何不为大清而死?你们连城中的普通百姓都不如。”
  “你……”豪格的脸色再次的一阵红一阵白,这沈浪虽然不胡乱杀人,但是说出的话,却仿佛钝刀子割肉一般,钻心的痛。
  不过,这些话也是事实,他豪格是有机会让全家一起为大清殉葬的,但是最终也没有下定决心。
  既然说不过,豪格有些气急败坏的道:“沈浪,今日你招我等至此,就是为了羞辱吗?”
  沈浪淡淡的道:“我可没那么无聊,你豪格也没有资格让我来专门羞辱。”
  如此扎心,豪格差点一口老血喷出。
  沈浪继续道:“虽然立场不同,各为其主,但是对于顺治、博尔济吉特氏他们,我还是很敬佩的。”
  “所以,我准备好好的收敛并安葬他们,按照你们满洲族的习俗来。”
  “这些你们几人懂,我准备让你们几人协助操办,有什么需要,我会尽量满足。”
  听了这些话,不单是豪格,就连刚才一直沉默不语的索尼、苏克萨哈几人也不由的抬起头来,不可置信的看着沈浪,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此话当真?”索尼连忙问道。
  “我沈浪还须如此诓骗你们?”
  索尼神情激动,连忙躬身行礼道:“谢沈督师高义。”
  苏克萨哈几人也纷纷行礼道谢。
  虽然知道沈浪可能是在笼络人心,但豪格还是没来由的有些感动。
  因为身为皇族,他最能感同身受,若是能入土为安,甚至是进入昭陵,那也算是死后有了一个最好的归宿。
  豪格在面子上有些抹不开,没有开口道谢,但还是躬身向沈浪行了一礼。
  于是,沈浪给了他们半个时辰的时间进行商议。
  最终,他们决定将顺治,博尔济吉特氏,皇子公主以及所有后妃都葬入昭陵。
  原本按照礼制,其中不少人是没有资格入葬昭陵的,但是现在连大清都没有了,再死守这些规矩也没有什么意义。
  再说,他们都是为大清殉葬的,就让他们全部进入昭陵,到昭陵去陪伴先帝吧。
  随即,他们在程序和形制上又进行了一些商讨,还有日期等等。
  不过他们也知道,不可能按皇帝和皇太后的身份来制定相应的规格进行安葬,不现实,沈浪也不可能答应,其他人也是如此。
  所以,他们不敢提出什么过分的要求,生怕得寸进尺而致沈浪反悔。
  半个时辰过去,由心思细腻的索尼代表几人向沈浪提出要求。
  沈浪仔细的听了一遍,这些人还算识趣,要求都不算过分,但沈浪还是拒绝了其中一条。
  因为他们请求分几批下葬,顺治和博尔济吉特氏都单独下葬,皇子同一批下葬,然后是公主和后妃同一批下葬。
  “我只会安排一天时间给他们送葬,若你们只想顾及顺治和博尔济吉特氏,那其他人我就不管了。”
  索尼连忙道:“还望沈督师息怒,是我等考虑不周,那就一起送葬吧。”
  沈浪点点头道:“好,其他的条件我都满足你们。”
  “谢沈督师。”几人连忙行礼致谢,豪格的态度也不由自主的恭顺了一些。
  三日后,豪格和其家眷、济尔哈朗的家眷、还有索尼等满洲贵族大臣及百姓代表上百人。
  他们身穿寿衣,在勇卫营的护送下,运着几十口棺木向沈阳城外北面的清昭陵浩浩荡荡而去。
  随着这些人的下葬,也算是给清廷划上了一个完整的句号,皇太极建立的清也成为了过去。
  沈浪的大军并没有就此停下脚步,他抽出六万大军分几路继续北上,准备将建州女真的老巢全部占领并控制。
  而且这支大军的东路军两万余人还有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追剿多尔衮残部。
  从目前锦衣卫获得的情报分析,多尔衮很可能真的没死。
  因为岫岩、镇江堡、凤凰城等几个重要城池的建虏虽然都在撤出,但是相对的还算是比较有秩序,甚至还留下了部分兵力据守断后。
  他们的目的地也非常统一,都是前往宽奠六堡方向,显然是有人在组织。
  而在这个时候还能让这些城池的主将听令,除了多尔衮,恐怕也很难有其他人能做到了。
第四百三十八章
一路向北
  岫岩至九连城、宽奠六堡一线,道路崎岖难行。
  狭窄的小路上,绵延十几里的人群正在缓慢前行,每个人脸上都显露出疲惫之色。
  一个老人走着走着,突然毫无征兆的一头栽倒。
  “阿玛,阿玛。”一个中年男子连忙扑上去悲痛的叫喊着,老人却只是虚弱的睁了睁眼,连话都说不出来。
  周围的人只是略微扫了一眼便移开了目光,然后面无表情的继续赶路。
  因为这段时间这种事情太多了,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一路上不知道有多少人倒下去了再也爬不起来。
  路难走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肚子还填不饱,而且明军一直在后面疾追,根本不敢停下来好好休息,又累又饿又乏。
  时间长了,别说老弱妇孺,就是一些青壮也吃不消。
  这一切,多尔衮自然知晓,但他却无能为力,也没心情去管,因为体弱的他再次生病了,一路上还需要亲兵抬着走。
  若是没有其他人的照顾,他肯定也是倒在路边中的一员。
  经过半个月的不停赶路,终于抵达了宽奠六堡,与先一步从凤凰城方向赶来的人汇合了。
  不过,这代价也非常大,沿途上不断的有从其他铺堡赶来汇合的士兵和百姓,人数应该有三万三四千人。
  但是到宽奠六堡后,只有两万两千左右了,减损达三成,这不下于一场大规模战斗的损失了。
  从凤凰城方向来的损失同样不小,因为他们后方也有明军在不停追击。
  而且明军是轻装上阵,都是青壮,而己方浩浩荡荡的队伍中,形形色色的人,拖家带口,老弱妇孺都有。
  若不是提前几天就迅速选择撤离,若不是对道路也相对熟悉,恐怕已经被追上了。
  在此情景下一旦被追上,后果将不堪设想。
  所以,两路人马汇合之后,带病在身的多尔衮也不敢多作停留,稍微休整一下便下令继续北上。
  可是刚动身不久,几个披头散发的人便追了上来,来到多尔衮面前,多尔衮一眼认出正是自己派到盛京的亲信。
  他一惊,本能的就想要从担架上坐起来,两个亲兵连忙上前帮忙。
  “盛京如何了?”多尔衮急切的问道。
  几个亲信扑通一声跪在他身前,为首的一人顿时悲泣的道:“摄政王殿下,我等赶到的时候,明军援军已经先一步抵达并围城。”
  “奴才无能,没能进城将摄政王殿下的话传进去,请殿下降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7/81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