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合伙人(校对)第3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6/812

  炮声响了一轮就停止了,逊塔虽然有些意外,但也很庆幸,这下总知道目标在哪里了吧。
  可让他抓狂的是,那艘明船依然没有任何要转向的意思。
  “蠢货,老子在这里啊,快来追啊……”他忍不住大声咆哮道,自然没人理他。
  周围的一些建虏士兵看他的眼神中都有些异样,可能心里在想着,咱们的将军怕不是个傻子吧。
  逊塔自然不傻,只是他实在气坏了,花了那么大精力,又付出了伤亡,怎么就那么难呢?
  他咬了咬牙,决定再试一次,于是又率领剩下的兵力继续去引诱。
  他得偿所愿的再次挨了一轮炮击,又损失了近两百人。
  可让他崩溃的是,那艘明船还不上钩啊。
  气急败坏之下,他派出上百个弓箭手,对着河面疯狂的射箭,以示自己的不满,可黄蜚根本懒得理会。
  “将军,已经没用了。”一个麾下小心的道。
  逊塔拿出千里镜向着远处的河面看了一下,顿时面如死灰。
  主子阿山那里搭建的浮桥,自己在这里都能看到其中一截了,河中的那艘明船肯定能看到更多。
  此刻,阿山也知道那艘可恶的明船过来了,已经无法避开了。
  “蠢货,白痴,无能至极。”阿山大骂不已,自然是在责怪逊塔办事不利,竟然没有起到丝毫作用,就算不能将其引走,也多少耽搁一些时间吧,怎么这么快就来了。
  逊塔若是在这里,肯定会委屈无比,我差点把命都交出来了,可是他们就是不上钩,那有什么办法。
  现在说什么都晚了,连浮桥都还差一点才能搭建完备,更别说过河了。
  若强行继续下去,浮桥应该能搭建完成,但过河就不要指望了。
  虽然很愤怒,也很不甘,但理智告诉阿山,再蛮干下去,只会损失更重。
  无奈之下,他只能下令放弃浮桥,全军撤退。
  没能重创敌军,黄蜚有些可惜,但能毁掉浮桥,也算是完成了任务,这一路建虏三天之内怕是别想再尝试了。
  此刻,他已经收到有四路建虏的浮桥或者搭建浮桥的材料被毁的消息,其中两路建虏大军还吃了不小的亏,伤亡不小。
  剩下六路,有的还未抵达预定的过河点,依然在行军,有的很谨慎,发现河面上有己方的船只之后,就连忙后撤了。
  其中一路建虏还被己方的几十艘小船给逼得不敢行动。
  其实这些小船上只有一些勇卫营士兵,根本没有炮,用火枪威慑几下之后,对方就老实退走了。
  这样的话,七艘蒸汽帆船已经足够用了,每一艘死死盯住一路建虏大军,至少三天时间,任何一支建虏都别想过河。
  “太难了,这河太难过去了。”
  连多尔衮都不由在心中发出如此感叹。
  他试了各种招数都没有摆脱那艘明船,差一点还将搭建浮桥的材料都给损失了,幸亏将大部分都给抢救了回来。
  再花些时间重新打造一些,还可以继续尝试过河。
  但问题是,那艘明船仿佛有千里眼似的,你去哪里,要不了多久它就知道。
  然后迅速跟过来,像瘟神一样,甩都甩不掉,这河咋过?
  在建虏十万大军被明军水师封锁在三岔河西岸进退不得时,经三岔河北上的近两百艘战船,在长安堡的汇流处分成两路。
  一路经太子河,已经直指辽阳。
  另一路继续北上,奔向满清的统治中心沈阳,也就是建虏所称的盛京而去。
第三百五十章
兵临辽阳,人心浮动(上)
  辽阳和沈阳,可是满清统治辽东最重要的两座大城。
  沈阳也称盛京,是满清如今的国都,而辽阳则是努尔哈赤时期建立的国都。
  所以沈阳相当于大明的京师,而辽阳的地位虽然没有陪都的名分,但重要性却不比陪都差多少。
  之前满清一次次的南略大明京畿地区,如今大明精锐也来了个大迂回,直指其国都盛京和形似陪都的辽阳。
  经过几天时间的水上奔袭,三千五百左右的明军从太子河南岸登陆,直接出现在辽阳的北面,然后迅速南下,直奔辽阳新城的北面而去。
  之所以说是辽阳新城,是因为辽阳有两座城,分别是辽阳新城和辽阳老城。
  辽阳老城是在大明太祖时期就已经建立的,有两百多年历史。
  而新城则是努尔哈赤在天命七年下令开建的,前后仅用九个月就建造完成,距今只有二十几年。
  他之所以建造新城,是因为满汉在辽阳老城混居时,爆发了很大的矛盾。
  新城建立之后,让满汉分开居住以缓和矛盾,满洲人主要在辽阳新城居住,而汉人则在辽阳老城。
  明军的目标是满清,所以最先要攻打的城池自然就是辽阳新城。
  其实,明军水师战船在太子河上航行时,便暴露了行踪,毕竟这里是满清统治的腹地,几千人虽然不是很多,但也很难隐藏行踪。
  这些明军在太子河南岸登陆后,明军抵达的风声便迅速的蔓延开去。
  “不好了,明军打来了,明军打来了……”
  “怎么可能?明军怎么能来这里?”
  “摄政王不是亲率大军去攻打明军了吗?明军怎么还能来辽阳?”
  面对这样一个消息,很多未亲眼所见的人还是不敢相信这个事实,这太可怕了,完全无法置信啊。
  直到一些建虏与明军冲突,爆发了战斗,听到了激烈的枪声,他们才不得不信。
  由于社会组织的原因,建虏的自发组织性还是非常强的。
  得知明军真的打来了,散落在辽阳城外那些村落的建虏,在拨什库等低级职官的组织下,立即形成了一支支军队。
  这些建虏,既是民,也是兵,农忙时是民,需要战斗时,他们便是兵,平时也经常组织有军事训练,战斗力不容小觑。
  只是这次多尔衮抽调走的兵力太多,留守在牛录里的建虏青壮太少了,精锐就更少。
  而明军从太子河登陆也很突然,所以他们无法在短时间之内将各牛录的力量整合起来,大多只是以牛录为单位进行战斗。
  一个牛录原则上的编制是三百丁口,平时正常抽调是三抽一,而这次多尔衮都已经达到三抽二了。
  哪怕将一个牛录剩下的青壮全部抽调,少的只能抽出几十人,多的也只能抽出百余人。
  主要兵器是弓箭、刀、狼牙棒等兵器,对付一些普通明军还差不多,面对这支明军精锐,完全不够看。
  几次碰得头破血流之下,他们才不得不认清现实,不敢再阻拦在前路硬碰硬,只得远远的跟随在周围伺机而动。
  实在是这支明军的主要目标是辽阳新城,所以懒得浪费时间去对付他们。
  辽阳物产丰富,土地肥沃,此刻还有很多不知内情的人正在田间辛勤劳作,等待这即将成熟的庄稼。
  不过,这些辛勤劳作的大多还是沦为奴仆的汉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还是有风声传了过来。
  “明军打过来了?不可能吧。”
  “听说咱大明的军队打过来了?是真的假的?”
  “不知道啊,可这消息还是鞑子们自己传出来的,应该是真的吧。”
  胆子大的还敢偷偷议论一下,但更多的人却是麻木,不敢议论满洲人的事情,生怕惹祸上身。
  可是听到有人居然敢直呼鞑子时,所有人都连忙闭嘴了。
  有人还显露出震惊的神情,在这里居然敢叫鞑子,不是找死吗?
  不过一想也能理解,这张永顺是在崇祯十六年被掳到辽东来的,至今也才两年时间,时间不算长,性子还没有被建虏完全磨掉,心中的仇恨更没有消解。
  若再过几年,在辽东这苦寒之地,在鞑子的残酷统治下,骨头再硬也得给磨平了。
  当然,若真是明军打来了,把鞑子给灭了,那倒是可以解脱。
  可是这可能吗?都多少年了,明军打得过鞑子吗?两年前还被鞑子入境千里,仅两年过去就可以深入辽东,打到辽阳来,真没几个人信。
  其实也不能完全怪这些汉人,建虏的残暴已经深入人心,再加上他们消息闭塞,整天有干不完的活,根本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
  甚至很多人对一年多前阿济格的那场惨败都一无所知,自然更不知道大明已经发生的巨大变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6/81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